鸟人(BIRDMAN
- 组别:管理员
- 性别:
- 来自:
- 积分:313516
- 帖子:33767
- 注册:
2005-04-13
|
回复:

(1)小刀會序曲是誰作曲的? 創作的經過怎樣?
《小刀會序曲》原曲於1959 年在上海首演 , 乃是商易先生於為當年首演的民族舞劇《小刀會》作的配樂 , 亦是我國第一部表現歷史題材既民族舞曲 , 其背景是以鴉片戰爭後滿清沒落 , 各地農民紛紛起義 , 1853 年小刀會在上海舉事的故事 , 全曲分《序曲》,《花香鼓舞曲》,《雙人舞》,《弓舞》,《豌豆花開》,《頌歌》6 章 , 全曲長 20 多分鐘.
《序曲》寫主角劉麗川英雄氣概 , 並概括了全刻的內容 , 此曲可能是五六十年代既武俠電影用得最多既樂曲 , 每當武林大會 , 各大門派聚集就會出現此曲
《弓舞》是其中第六場的音樂片斷,以昆曲《耍孩兒》為素材,旋律優美舒暢而又鏗鏘有力,刻畫出英姿颯爽的巾幗英雄形象。另外由於《豌豆花開》比較溫婉 , 多數用做師兄師妹談情說愛 , 一齊練武 , 溫馨場面既配樂.
(2)小刀會其實又是什麼?
小刀會是歷史上存在的組織,是天地會的其中一支,在太平天國叛亂期間曾經占領上海,建立所謂的「大明國」.
以下是其介紹:
小刀會原有兩個不同來源的流派,本來以安徽、江蘇為主,後來聲威傳播至福建、台灣,兩地也因而有了會眾。乾隆7年(西元1742)官方文件已提及福建小刀會活動記錄。當年12月17日,臺灣總兵官何勉已在上呈諮文中提到:「漳浦縣殺死知縣一案,子龍小刀會內即有兵丁連結,此則干犯法紀尤甚者。」當時永瑢等人議覆小刀會滋事原因時,也說:「查臺灣一府,地居海中,番民雜處,是以多設兵丁,以資彈壓,乃兵丁等反結夥肆橫,淩辱民人,強買強賣,打毀房屋,甚至放鎗凶鬥,以玫該處居民,畏其強暴,相約結會,各小刀,計圖抵制,是十餘年來,小刀會之舉,皆係兵丁激成。」可見臺、閩小刀會所以創立,實因清代吏治廢弛,居民因而成立以對抗侵削。
起初與反清復明並無關係。乾隆47年 (1782)8月,彰化地區發生小刀會亂事,導致大規模的械鬥,歷時月餘。事後在審訊潛逃福建的會眾張攀時,張攀供稱:「前在臺灣,聞父親張標說,漳泉匪類名為羅漢腳,還有三五成群,結盟拜把,遇事和人打架,大家就拏了小刀相幫,因此叫做小刀會。」可知這時的小刀會,某一意義而言,還停留在地方械鬥的層次上。臺、閩小刀會本來與反清復明無關,到了道光30年(西元1850),由福建華僑陳慶真按照天地會的組織形式,在廈門正式創建,成為天地會的一個支派。福建小刀會傳到上海以後,會首劉麗川在鹹豐3年(太平天國3年,西元1853)9月7 日,於上海響應太平天國,發動了小刀會眾佔領了上海城,並根據「反清復明」的宗旨,建立了「大明國」,自任大明國統理政教招討大元帥。
《小刀會》劇情(以下是7場的簡介):
(1)第一場:起義
1853年秋,黃浦江畔,上海,帝國主義與清廷官員勾結,強運鴉片,勒逼錢糧。憤怒的群眾在小刀會領袖劉麗川、潘啟祥、周秀英的率領下,準備起義。此時,潘啟祥因怒打美帝惡奴晏瑪泰而被捕。於是武裝起義爆發了。
(2)第二場:勝利
潘啟祥被清廷判處死刑。小刀會起義軍喬裝改扮劫了法場,並活捉上海道台吳健彰,佔領上海城。但在群情歡騰時,吳健彰乘隙逃跑。
(3)第三場:抗議
吳健彰在偽裝神甫晏瑪泰的庇護下,潛入英領事館,竟以喪權辱國為條件乞求帝國主義合力撲滅小刀會。劉麗川聞訊趕來,強烈抗議,要追回逃犯吳健彰;憤怒抗議的群眾,使英領事館震驚並百般狡賴,劉麗川拂袖而去,準備戰鬥。
(4)第四場:夜襲
中外反動派圍困上海城數月。群眾避過敵人崗哨,送糧進城接濟義軍,不幸被清兵搶劫。潘啟祥、周秀英夜襲敵營,救出了受難的百姓,奪回了糧食。
(5)第五場:求援
圍困形勢更加嚴重。小刀會英雄們忍饑苦鬥,同仇敵愾。劉麗川決定派潘啟祥送書至太平天國,請兵解圍。
(6)第六場:突圍
十七個月後,敵人攻城愈烈。城內軍民毫不畏怯,照常歡度除夕。周秀英帶領小刀會操練之後,朦朧睡去。她夢見潘啟祥請來救兵,喜出望外……轟城的炮聲,驚破了夢景。晏瑪泰突然前來,進行威脅、利誘。起義軍在群眾支持下,奮力突圍.
(7)第七場前進
小刀會奮戰一夜,傷亡甚眾。劉麗川親刃吳健彰後,不幸被洋槍所傷;周秀英劍劈晏瑪泰,殺退敵兵,高舉義旗迎著朝陽繼續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