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惆怅:易中天论中国政治与人性(易中天著)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登录
注册
搜索
帮助
|
最新主题
|
最新回复
|
音乐精灵
|
阅读权限
|
音乐币
|
在线
激动社区
小憩 · Life
音乐水吧
历史文化
帝国的惆怅:易中天论中国政治与人性(易中天著)
帖子标题
帝国的惆怅:易中天论中国政治与人性(易中天著)
April
四月
组别:
羽
性别:
来自:
积分:
300120
帖子:
23816
注册:
2005-04-15
2006-11-16 18:28
平板
|
收藏
|
小
中
大
《水浒》四章
三、晁盖遗嘱之谜
曾头市晁盖中了毒箭,神医安道全也回天无力,终于命丧黄泉。弥留之际,原本“已自言语不得”的晁盖忽然醒了过来,“转头看着宋江”,谆谆嘱咐道:“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便是晁盖的“临终嘱咐”,也是晁盖的惟一遗言。
晁盖这遗言好没道理。
晁盖这“梁山泊主”是怎么当上的?不是世袭的,不是选举的,也不是指定的,而是林冲火并了王伦,众人拥戴的。说白了,他这“第一把交椅”,是林冲从王伦手里夺了来推让给他的。他现在坐不了啦,理应还给林冲和众人,由林冲和众人再作商量,岂可视为己有,私相授受?林冲火并王伦时曾骂王伦说:“这梁山泊便是你的?”当然不是。于是王伦便只好掉脑袋,而晁盖也才得以当寨主。那么,梁山泊不是王伦的,便是晁盖的么?显然也不是。梁山泊根本就不属于哪一个人。既不是他王伦的,也不是你晁盖的。王伦活着尚且不能独霸,你晁盖人都快死了,岂能再管谁当家谁做主?
晁盖这遗言也好生蹊跷。
照理说,晁盖升天,宋江升职,是顺理成章的事。宋江原本就是“二把手”,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地位威望均无人可比。所以晁盖一死,吴用、林冲等人便不管什么遗嘱不遗嘱,全都跑来找宋江,“请哥哥为山寨之主”。他们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二是“若哥哥不坐时,谁人敢当此位”。其实,还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自从宋江上山以来,梁山的事务,实际上一直是宋江在主持,晁盖不过只是名义上的寨主。因此,晁盖死后,由宋江继位,不但天经地义,而且大得人心。
然而晁盖却偏偏不想让宋江当寨主。如果他想让宋江当寨主,根本就不必立什么遗嘱,这寨主之位,自然就是宋江的;而以宋江武艺之稀松平常和根本不可能直接上阵交手厮杀,又岂能捉得史文恭?显然,晁盖这一遗言,已经几乎是公开暗示不肯让位于宋江了。
这就奇怪。因为晁盖一向视宋江为“生死之交”,而且宋江上山之初,晁盖就打算要让位的。晁盖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以晁盖之为人实在和仗义,说这话不大可能是虚情假意。只是因为宋江的坚持不就,这才形成梁山领导核心晁盖第一宋江第二的基本格局。何况宋江不肯坐第一把交椅的理由,是晁盖年长。宋江说:“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现在这个问题没有了,正该那“山寨之恩主”来坐主位,怎么会半路里杀出个“临终嘱咐”来呢?
这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晁盖自私,一心只顾报那“一箭之仇”,把个人的恩怨看得比山寨的成败兴衰何去何从还重。作为梁山领袖,晁盖其实一直在思考后一个问题,而且越想,就越是对宋江不放心。因为他越来越意识到,宋江在梁山上的人缘威望早已远远超过了他,而宋江对梁山前途的看法和自己又并不一样。
晁盖其实是一个没有多少势力、能力,也没有多少心眼的人。他在江湖上声望远不如宋江,哥们也没有宋江那么多。晁盖去世时,梁山头领凡八十九人,属于“晁盖圈子”的不足十人,也就是最初跟随他上山的几个再加上林冲。至于杜迁、宋万、朱贵,人微言轻,无足轻重,本人的心态也是无可无不可,顶多只能算作中间力量。其余先后上山的,便基本上是“宋江团队”: 破清风寨后,花荣、秦明、燕顺、王英一拨九个;劫法场后,戴宗、李逵、张顺、李俊一拨十一个。这些都是宋江的“心腹弟兄”。以后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一拨一拨的人马上山,不是宋江的门徒(如孔明、孔亮),便是宋江的故交(如武松、柴进),不是为宋江所收(如呼延灼),便是专奔宋江而来(如段景住)。这些人上山后,自然多半只认得宋江,不大认得晁盖。比如鲁智深在少华山上要拉史进等人上梁山,便说“俺们如今不在二龙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伙”;被华州贺太守捉住,也说“我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在他们嘴里眼里,梁山泊早就是“宋公明哥哥”的了,没晁盖什么事。
宋江不但人多,而且关系铁,过得硬。花荣、李逵,是能和宋江一起去死的;武松、鲁智深、史进、燕青,还有那个“拼命三郎”石秀,都是些“水里火里不回头”而且“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汉子。这些人在梁山上,敢说敢骂,敢作敢为,说一不二,举足轻重。正是靠着他们的拥护,宋江上山不久,就成了事实上的梁山之主。
相反,晁盖的圈子既小,又很松散。公孙胜是个“闲散的人”,不去管他;白胜无足轻重,也不去管他。吴用是晁盖的老弟兄,又是和晁盖一起上山的,却在宋江上山之后很快倒向了宋江。每次晁盖和宋江发生分歧,吴用都站在宋江一边,帮宋江说话。刘唐也是晁盖旧部,和晁盖一起出生入死,按说应该坚决执行“天王遗嘱”的,然而却在关键时刻“丧失立场”,成了“保宋派”,还要提供“理论根据”,道是“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指宋江)为尊之意”。似乎只有宋江当寨主,才真正是天王遗志,让捉得史文恭者为首,反倒违背了晁盖意愿。林冲的态度也很暧昧。晁盖在位时,他倒是愿意帮晁盖做些事情(比如攻打曾头市,便是林冲相随),但晁盖死后,领头请宋江就寨主之位的,却也是林冲。可以肯定,如果宋江和晁盖发生冲突,林冲多半会守中立。算来算去,和晁盖最铁的,也就是阮家三雄。可惜他们人太少,又常年在山下水寨,成不了什么气候。如此看来,晁盖其实很孤立。
晁盖是什么时候感到这种孤立的?不大清楚。但曾头市事件肯定是一个总爆发。梁山泊要打曾头市,起因在于一匹“照夜玉狮子马”。这匹马是段景住盗来献给宋江的。晁盖是山寨之主,段景住要以此马作为晋身之阶,上山入伙,理应献给晁盖才是,怎么却要“献与宋公明哥哥”呢?任晁盖再大度,心里也不能不起疑。事实上,这种事情出得多了。早在宋江将上山未上山时,就有欧鹏等四筹好汉前来相见,道是“只闻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大名,想杀也不能够见面”。这话当着晁盖的面就这么说。好在大家“义气深重”,又都是来救宋江的,也就不会介意。可是,后面上山的人,也都说是冲着宋江来的。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就更是喊得厉害,口口声声“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这就不能不让晁盖有了想法。我相信,晁盖即便再愚钝,也不会感觉不到,梁山好汉们对他的态度是客气多于敬重,对宋江却是实实在在的又敬又爱。
与此同时,晁盖也一定感觉到宋江是在一步一步有意无意地架空他。自宋江上山,梁山泊的大半个家,便都是宋江当了。但有疑问,都是宋江拿主意;但有征战,也都是宋江领兵下山。每到这时,众头领的态度,不是一片响应:“哥哥所言极是”;便是一片踊跃:“愿随哥哥前往”。晁盖有什么决定,总是被委婉地驳回;想要领兵下山,也总被客气地劝阻。“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宋江总是这么说。结果,宋江的功劳越来越大,人马越来越多,威望也越来越高。这就不能不让晁盖心里有点那个。再说,晁盖也弄不明白,他这个“山寨之主”,究竟是统帅全局的领袖,还是摆看的花瓶?究竟要什么样的事,才该他出面、出手、做主,才不是“轻动”?晁盖心里,真是想不明白,好没意思。所以这一回,晁盖决计不听宋江那一套,死活要带兵下山去。不但“宋江苦谏不听”,而且“晁盖忿怒”。这“忿怒”二字值得玩味。忿怒什么呢?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曾头市。
想当时晁盖一定有一种紧迫感。他对宋江说:“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同时晁盖一定也有一种孤独感。以往宋江下山时,只要说一声:“小可情愿请几位弟兄同走一遭”,厅上厅下便会一齐都道:“愿效犬马之劳,跟随同去”。就连打一个小小的芒砀山,吴用和公孙胜都要左右辅佐。这一回,却似乎没什么人自告奋勇,得晁盖自己点将。吴用和公孙胜都留下陪伴宋江。打先锋和当军师,全靠“梁山初结义”时的弟兄林冲一人。这就几乎注定了晁盖要失败。而紧迫、孤独导致的狂躁、冒进,则是晁盖失败的直接原因。
晁盖战死疆场,自然不失英雄本色,但也同时说明他确实不具备领袖资质,甚至缺少大将风度。凡为人主、为将帅者,必须能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像晁盖这样沉不住气,怎么行呢?
其实,晁盖不如宋江之处甚多。他既无远虑,亦无近谋,而且往往意气用事。比如杨雄、石秀两个来投奔梁山,晁盖却要砍他们的脑袋,原因只在于“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结果遭到众人反对,人情也让宋江做了。这岂非考虑欠妥?再说了,既然已经答应他两个入伙,就该唯才是举,好生安顿,晁盖却叫他们坐在杨林之下。想那杨林不过地煞星之十五,杨雄、石秀却在天罡星之列,武艺本事相去何远?可知晁盖实在没有识人之力用人之量,也实在不够资格当领袖。
难怪晁盖这领袖当得有点窝囊了。最窝囊的是,他明明看出了宋江有投降的意思,自己也很不赞成投降,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投降对不对、好不好先不说,好歹也是一个纲领一条路线,晁盖却什么纲领路线都没有。他的上山,原本就稀里糊涂;上山以后,又得过且过。依照他的想法,既不必像李逵嚷嚷的那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他自知无此能耐),也不要像宋江琢磨的那样,招安投降,谋个一官半职(他明白那并非出路),最好就这么混着,当一天强盗打一天劫。只要弟兄们日日在一处厮混,有肉吃,有酒喝,就不赖。当然,晁盖并不蠢。他也心知肚明,清楚这终非长久之计,可惜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过一天算一天,或者寄希望于来人。在他看来,有本事捉得史文恭者,一定有勇有谋。有勇,就不会投降;有谋,就能找到出路。
这当然是个办法,可惜行不通。因为那捉得史文恭者,如果是山寨中人,岂肯颠覆宋江的领袖地位;如果是山寨外人,又怎么颠覆得了?显然,不管是谁捉得史文恭,也仍得让宋江去坐那头把交椅。所以,晁盖的如意算盘,几乎注定要落空。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
15323
精华:
499
经验:
300120 点
音符:
299069 篇
音乐币:
0 个
鲜花:
0 朵
状态:
离线
标题: 帝国的惆怅:易中天论中国政治与人性(易中天著)
·
本书是易中天先生以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汉代人物风云”系列讲座为基础,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7:26:00)
·
[color=#924F35]一、晁错之死 晁错是穿着上朝的衣服(朝衣)被杀死在刑场的。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7:43:00)
·
[color=#924F35]二、削藩其事 我们知道,秦汉是中国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转折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7:46:00)
·
[color=#924F35]三、是非功过 现在看来,汉景帝这一刀是开对了。“七国之乱”平定后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7:53:00)
·
[color=#924F35]四、晁错其人 晁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7:58:00)
·
[color=#924F35]五、历史之错 晁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有才华的人,有思想的人,不甘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01:00)
·
[color=#924F35]六、晁错之错 我们首先要肯定,晁错这个人,确有许多优点。最明显也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05:00)
·
[color=#293488]一、 变法迫在眉睫 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11:00)
·
[color=#293488]二、时势造英雄 王安石也是一个志向非凡的人。 王安石天资聪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16:00)
·
[color=#293488]三、针锋相对 反对变法的头号人物是司马光。 司马光也不是等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24:00)
·
[color=#293488]四、事与愿违 熙宁变法失败,宋神宗和王安石无疑都有责任。宋神宗太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27:00)
·
[color=#293488]五、成败与道德无关 变法的失败是王安石万万没有想到的。 平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30:00)
·
[color=#293488]六、教训所在 前面说过,王安石许多新法的本意,是要“公私两利”的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35:00)
·
2006年出了两个论史强人,一为易中天,二为当年明月,前者大学教授,后者小公务员,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2 19:03:00)
·
刚读了第一节,晁错的悲剧使我联想到于谦,两人的差距也许真的只有那么一点点,结果却迥然不同.(于谦的故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2 19:59:00)
·
[quote][i]最初由 mw2333 发表[/i] [b]刚读了第一节,晁错的悲剧使我联想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3 17:42:00)
·
[color=#00FF00]一、替宋江拿个主意 宋江活捉高俅又把他放了,这事让人憋气。高俅那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5 18:40:00)
·
[color=#00FF00]二、犯不着那么傻 宋江其实不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他这辈子,傻事做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5 18:49:00)
·
{76}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5 20:07:00)
·
又是不错的文章!{76}
(
东北虎爷
发表于 2006/11/15 22:18:00)
·
[quote][i]最初由 东北虎爷 发表[/i] [b]又是不错的文章!{76} [/b][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6 18:19:00)
·
[color=#00FF00]三、晁盖遗嘱之谜 曾头市晁盖中了毒箭,神医安道全也回天无力,终于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6 18:28:00)
·
[color=#00FF00]四、何不杀去东京 宋江想没想过要当皇帝呢?不好说。 李逵是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6 18:29:00)
·
一、奸臣严嵩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十一月,是“一代名奸”严嵩伤心难过的日子。就在这个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8 17:05:00)
·
二、混蛋嘉靖 嘉靖是明代一个绕不过去的皇帝,在位时间很长,45年,仅次于他的孙子万历(神宗朱翊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8 17:11:00)
·
三、滑头徐阶 徐阶也是会写青词的,而且写得比严嵩还好。 徐阶是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从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8 17:27:00)
·
四、谁是祸根 严世蕃之死,当时就有人认为是冤案。 当然是冤案了。这严世蕃恶贯满盈不假,聚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8 17:33:00)
·
[quote][i]最初由 April 发表[/i] [b][quote][i]最初由 东北虎
(
东北虎爷
发表于 2006/11/19 8:31:00)
·
读史至此,感慨良多,遂填得《采桑子》一阙云: 翻飞柳絮风中舞,上也荒唐,下也荒唐,四十年来梦一场
(
东北虎爷
发表于 2006/11/19 8:31:00)
·
虎爷已经看完了? 那我赶紧更新 {109}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23:00)
·
[color=#293488]一、弹冠相庆的战败者 鸦片的战争与战争的鸦片 ──读茅海建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28:00)
·
[color=#293488]二、逼出来的谎话 伊里布原本是可以不撒谎的。 伊里布不是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32:00)
·
[color=#293488]三、一骗到底 相比较而言,奕山的运气要好得多。当然,他撒谎的本事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35:00)
·
[color=#293488]四、谎言与高调 奕山的谎言骗得了皇上,骗不了他的邻居。就在广州城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39:00)
·
[color=#293488]五、小曲好唱口难开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刘韵珂这个人物就很有点意思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41:00)
·
[color=#293488]六、笑脸与鬼脸 如果说倡言“抚事”已属不易,那么,操作“抚局”就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45:00)
·
[color=#293488]七、鸦片还要吃到什么时候 我读茅海建先生《天朝的崩溃》一书,感触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49:00)
·
April老弟在忙?还不更新?{115}
(
东北虎爷
发表于 2006/11/27 17:36:00)
·
[quote][i]最初由 东北虎爷 发表[/i] [b]April老弟在忙?还不更新?{11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28:00)
·
[color=#924F35]一、病例 这是一个被人讲过的老故事。 公元1839年,即清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34:00)
·
[quote][i]最初由 April 发表[/i] [quote][i]最初由 东北虎爷 发
(
lkk001
发表于 2006/11/27 19:38:00)
·
[color=#924F35]二、所谓陋规 所谓“非典型腐败”,就是看起来不像是腐败,或不被认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38:00)
·
[color=#924F35]三、逼良为寇 现在想来,“陋规”这两个字,实在是妙不可言。一方面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42:00)
·
[color=#924F35]四、高薪未必养廉 权力可以换钱,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权力如何换钱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48:00)
·
[color=#924F35]五、有监督就行吗 腐败确实与权力有关。据我自己的经验,凡是存在着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52:00)
·
[color=#924F35]六、制度并不能保证一切 我们不妨就拿医生的红包这件事来做个分析。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57:00)
·
[color=#924F35]七、并非不治之症 的确,非典型腐败是一种“习惯性腐败”或“常规性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20:02:00)
·
April老弟辛苦了!{76} 读来过瘾啊!{115}
(
东北虎爷
发表于 2006/11/29 22:35:00)
·
[quote][i]最初由 东北虎爷 发表[/i] [b]April老弟辛苦了!{76} 读来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07:00)
·
[color=#7E7400]一、帝国制度 好制度,坏制度 ──读钱穆《中国历代政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12:00)
·
[color=#7E7400]二、中央机关 当新制度把封国变成了郡县,把原本分散独立的“许多国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17:00)
·
[color=#7E7400]三、地方行政 认真说来,“地方上”这个概念,也是要到秦以后才会产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20:00)
·
[color=#7E7400]四、官员选拔 现在再说官员选拔。 我们知道,帝国虽然是以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24:00)
·
[color=#7E7400]五、问题所在 以上讲的,大概就是中国古代政制怎样由“好制度”变成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27:00)
·
[color=#7E7400]六、历史总是让人惦记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基本上是讲历史的。它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29:00)
·
赠April老弟1000元,感谢你的辛勤劳动!{115}
(
东北虎爷
发表于 2006/12/1 1:05:00)
·
[quote][i]最初由 东北虎爷 发表[/i] [b]赠April老弟1000元,感谢你的
(
April
发表于 2006/12/1 16:44:00)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
我的主题
我的帖子
我的精华
帖子标题
作 者
我的主题
我的帖子
我的附件
我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