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高冠陪辇


  这些将相公卿,个个都带着高高的官帽,陪伴着帝后的车辇。


  冠是古代贵族男子戴的帽子,古人将长发挽为发髻,再用冠套住,不象后世的帽子将整个头顶都盖住。为了将冠固定住,冠的两旁就有两条可以在颔下打结的小丝带,叫缨。


  辇字是会意字,上边两夫下边一车,表示是两个人拉着一辆车。古代宫中用的一种轻便的人力车叫辇,后世专指帝王与后妃专用的车乘。皇上坐的叫龙辇,皇后坐的叫凤辇。


  驱毂振缨


  古代的车轮是木制的,车轮的边框叫辋,中心的轴孔叫毂,连接辋和毂的木制轮条叫辐。《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毂就代表车轮子,驱毂就是驾车之义。


  古人乘车尚左,尊者在左,御者居中,护卫的人在右,又叫车右。战车就不同了,是御者居中,持弓箭的甲士居左,持长矛的甲士居右。


  振是抖动、摇动的意思。缨有两重意义:一是系在颏下的冠带,如《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淳于髡仰天一笑,帽子带断了。古人乘车都是站在车厢里,叫作"立乘",车马一跑起来,帽带就会随风摆动,所以叫做振缨。二是马的缰绳也叫缨,古人把请战叫做"请缨一战",因此抖动马的缰绳也叫振缨。


  两句话的意思联起来,就是:


  他们戴着高高的官帽,


  陪着帝后的车辇出游,


  车马驰驱,彩饰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