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泉小品》
全一卷。明代中期的茶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田艺蘅撰。书中分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宜茶、灵水、异泉、江水、井水、诸谈等章节,论述了沏茶用的泉水。田艺蘅,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西湖游览志》的作者田汝成之子。其著述甚多,有《留青日札》等。该书在日本有青木正儿译本和中村乔译本。
《理生玉镜稻品》
全一卷。明代中期的农书。黄省曾撰。亦称《稻品》。书中记述了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出产的34种水稻(其中粳米21种,糯米13种)的品质及播种和收获时期。黄省曾,嘉靖十年(1531年)的举人,另著有《蚕经》、《种鱼经》、《艺菊书》、《种芋法》等。
《种鱼经》
全一卷。明代中期的农书。黄省曾撰。亦称《养鱼经》或《鱼经》。书中记述了幼鱼的人工孵化方法、养鱼方法及鱼的种类。是中国最早的养鱼专著。
《种芋法》
全一卷。明代中期的农书。黄省曾撰。亦称《芋经》。该书首编中记述了芋薯的种类及其方言名称,但没有提到甘薯和马铃薯。第二编中记载了有关芋薯的"食忌"。第三编中援引《齐民要术》、《四民月令》等古籍的记载,论述了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的芋薯栽培方法。第四编中记载了有关芋薯的传闻故事。
《本草纲目》
全五十二卷。明代末期的药学书。李时珍(1518-1593年)用40年的时间,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著成,并于万历二十四年由其子李建元奉献给朝廷。该书集以往100余种医药学著作之大成,收录了1518种药物。并且增补了374种,合计为1882种药物,同时还收录了1万余种药方及1000余幅插图。书中与医药、养生、食疗、营养有关的饮食方面的记述甚多。李时珍,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出身于医师世家。除此书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另外,到了清代又出版了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
《遵生八笺》
全十九卷。撰者高濂,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剧作家。著有《雅尚斋诗集》、《玉簪记》、《节孝记》等书。据说他幼时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遂博览群书,记录在案,汇成此书。书中附有万历十九年(1591年)写的序。该书从八个方面(即八笺)讲述了通过修身养生来预防疾病、达到长寿的方法。这八笺是"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起居安乐笺"、"延年却病笺"、"饮馔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秘丹药笺"、"尘外遐举笺"。其中"饮馔服食笺"自卷十一至卷十三,收录了3253种饮食和药方及15种专论。此外,该书中的卷十一至卷十三和卷十二中的"野蔌类九十六种"一章还曾分别以《饮馔服食笺》和《野蔌品》为名单独出版。高濂还著有《草花谱》、《兰谱》等书。该书的摘录收于"中国食经丛书"(下)。
《茶 疏》
全一卷。明代末期的茶书。万历三十年(1603年)前后,许次纾撰。书中分36条论述有关种茶、茶的品质、采茶、制茶、贮存、烹点等方面的技术,并且还谈到饮茶嗜好与煎茶方法的变迁。从内容及体例上看,该书是明代茶书中最完备的一部。在日本有青木正儿和中村乔的两种译本。
《群芳谱》
全三十卷。明代末期的博物志。亦名《二如亭群芳谱》。撰者王象晋,山东省新城(今桓台县)人,万历年间(1573-1620年)考中进士,历任浙江右布政使等职。该书分为十二部门,其中"谷谱"、"蔬谱"、"果谱"、"茶谱"的内容有不少与饮食有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根据敕命,对该书内容作了增补,并改称《广群芳谱》。
《天工开物》
全三卷。明代末期的科技百科全书。崇祯十年(1637年)。宋应星撰。上卷中对谷类、纺织、染色、粮食加工、制盐、制糖的技术,中卷对陶瓷、铸造、车船、锻造、焙烧、油脂、造纸的技术,下卷对冶金、兵器、朱墨、制曲、珠玉,分别作了详细的记述。宋应星,江西省奉新县人,万历年间的举人。曾历任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知事等职。崇祯十七年辞官还乡,顺治年间(1644-1661年)去世。其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等。
《农政全书》
全六十卷。明代末期的农书。作者徐光启(1562-1633年),上海人。据说他在天启元年(1621年)受到魏忠贤的弹劾后,立刻骑驴还乡,闭门谢客写出了此书。一般认为该书完成于崇祯元年(1628年)之前,后经陈子龙又对该书作了一番所谓"删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的整理,于崇祯十二年刊行。该书参照了225种已出版的农书和文献,并且还吸收了从利玛窦和熊三拔等西方传教士那里得到的西方的科技知识,被认为是"中国农书的集大成"。书中收录了徐光启本人撰写的《稗蔬》(卷二五)、《种藷法》(卷二七),以及周定王朱橚的《救荒本草》(卷四六至卷五九。附有徐光启的"附语",并作了删节)和王磐的《野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