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一切经音义》

  全二十五卷。唐代初期的字书。释玄应撰。也称《(大唐)众经音义》。该书是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从事佛教经典的翻译工作的释玄应,奉敕命于贞观年间(627-649年)的最后几年里,为《一切藏经》中的词汇作的音义注解。书中引用许多古书的逸文,并有"馄饨"等许多有关饮食的用语。

  《备急千金要方》

  全三十卷。唐代初期论述食物疗法的医书。孙思邈(581-682年)于七世纪中叶撰。简称《千金要方》。其中卷二十六的"食治篇"独立成篇,亦称《千金食治》。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他将以往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汇集整理,著成此书。另著有此书之续篇《千金翼方》。"食治篇"由序论、果实(29条)、菜蔬(58条)、谷米(27条)、鸟兽(40条并附鱼虫)组成。在"序论"中,作者发展了《黄帝内经素问》的理论,指出食物本身就是药,并论述了食品的利弊以及医师运用食疗方法的重要性。接着作者在后文中系统而且简单明了地记述了154种食品的药效。此外,在该书其他篇中也记有各种食疗方法。该书对后世的食疗著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名中的"千金"二字是取自"人之性命重于千金"之意。

  《新修本草》

  唐代初期的药典。苏敬等人于显庆四年(659年)撰。亦称《唐本草》。该书以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为基础,增补了新的药物品种,分为九类,共收录了850余种药材,其中不少是饮食原料。编纂该书的过程中,作者还将收集到的药材绘制成图,附上文字说明,编为《新修本草图经》和《新修本草图》。

  《千金翼方》

  全三十卷。唐代初期的医书。该书是孙思邈晚年时撰写的,为《备急千金要方》一书的续篇。该书卷十二、十四、十五中的有关论述发展了前书中的食疗理论。特别是卷十二的"养老大例"、"养老食疗"两篇开创了老年人食疗的先例,给后世的食疗法以巨大的影响。书中介绍了用生姜、白蜜、牛乳、葱白、粳米、羊头、羊肝等食物制作的17种药膳。

  《食疗本草》

  全三卷。唐代的食疗书。孟诜(621-713年)撰《补食法》(138条)一书,开元年间(713-741年),其弟子张鼎复增补89条,并将书名改为《食疗本草》。书中共收录了260种食品,其中为苏敬等撰《新修本草》(即《唐本草》)一书未收者甚多。作者特别重视动物脏器、菌类植物和水草的药效,并且还比较了各地食品的差异。该书与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一脉相承,被后人视为食疗书籍中的典范。有人甚至认为,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卢和的《食物本草》、沈季龙的《食物本草会纂》等书,都不过是本书的修订本。该书已收入"中国食经丛书"(上)。

  《韦巨源食谱》

  唐代中期的食谱。该书是景龙三年(709年),韦巨源受命尚书左仆射之职时献上的"烧尾食"的菜单。其中罗列了58种菜的菜名,并附有简单的说明。所谓"烧尾食",是指唐代时初次被任命为大臣的人为皇帝献上的宴席。其名称来自黄河鲤鱼顺利越过龙门(位于陕西省韩城县和山西省河清县之间)后,被天火烧了尾巴,变身为龙的传说。该书收于"中国食经丛书"(上)。

  《本草拾遗》

  全十卷。唐代中期的药学书。成书于开元年间(713-741年),陈藏器撰。该书是为补充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和苏敬的《新修本草》而作。原书未能流传至今。仅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108年刊)等书中有其逸文。

  《茶 经》

  全三卷。唐代中期的茶书。陆羽(733-804年)撰。是现存最早的茶书。全书分为十章,包括"源"(起源,字义和效用)、"具"(制茶的工具)、"造"(制茶方法)、"器"(煎茶用具)、"煮"(煎茶方法)、"饮"(饮茶方法)、"事"(茶经故事)、"出"(茶的产地和品质)、"略"(简略的茶)、"图"(将以上内容写于白绢之上,挂于茶席间)。陆羽,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上元初年(760年)前后,隐居苕溪(今浙江省吴兴县)。因撰写了此书被后人誉为茶圣。该书收入"中国食经丛书"(上)。在日本,分别有青木正儿译、布目潮沨译、林左马卫译三种译本。

  《煎茶水记》

  全一卷。唐代后期的茶经。张又新撰。传初称《水经》,后为与同名古书相区别而改此名。卷首载有刑部侍郎刘伯刍推荐的"七水",接着论述了团茶的衰退和抹茶的起源。最后列举了据说是由陆羽品评并向李季卿(?-767年)口授的"二十水"。张又新曾考上元和九年(814年)进士第一名,但是由于他后来成为臭名昭著的宰相李逢吉的部下,所以一直未能再晋升。该书收录于"中国食经丛书"(上)。在日本,有青木正儿译本和布目潮沨译本。

  《膳夫经手录》

  全四卷(但今仅存残本)。唐代的烹饪书、茶书。杨晔撰。书中介绍了26种食品的产地、性味和食用方法,此外还概述了饮茶的历史,介绍了各地的茗茶。特别是有关"不饦"(鹘突,即米粉团的一种)、"莼菜"(即水葵)、"鹘鴺"(即河豚)、"皛饭"(三白饭)、"芋头"、"樱桃"、"枇杷"的记述颇为有趣。另外,书中对饮茶的评价与陆羽的《茶经》有所不同。所谓"膳夫"是指朝廷中主掌皇帝饮食的官吏。该书本来可能是为了收集有关唐朝饮食的资料而作的。现已收入"中国食经丛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