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 ——余英时《东汉生死观》的学术关怀
文:高云萍
何俊编“余英时英文论著汉译集”四种对于学人全面了解余英时的学术,其意义之大是无庸置疑的——以前国内学界绝大多人看不到余英时的英文论著,这套书无疑起到了补缺的作用。因为余英时中英文论著由于受众不同而侧重有异,中文著作侧重在向汉语读者介绍国际学术研究状况,英文论著则侧重在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学术状况,但都是对国内外学术问题的回应。汉译集四种中甫出的第二种《东汉生死观》回应了英语学术界“佛教传入前中国没有来世观念”这一主流看法。
《东汉生死观》收有余英时1962年在哈佛大学的同名博士论文《东汉生死观》,另外,还收了同一主题的一篇名为《早期中国来世观念的新证据》的书评(1981年)和一篇名为《“魂兮归来”》的论文(1987年),这是他在1978年回国考察获得新的考古资料后,为同一问题所做的进一步证实。在时隔20年后作者仍执著于这一主题,除了考古新发现的激发,更多的是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和坚持。他凭一个身处异国的学者的敏感,在异质文化的对照下,坚持构建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色。博士论文《东汉生死观》阐明的就是中国在佛教传入前有来世观念。这与李约瑟的观点相反——他认为中国古代思想中没有天堂和地狱,只有在佛教传入后,情况才改变了。因而,在20年后获新材料时,余英时再次行文申明,“说中国固有的天堂或地狱观念不同于佛教是一回事,认为中国人精神中的天堂或地狱观念完全是外来的则是另一回事。”(第122页)他以实证性研究证实了自己所言:“我自早年进入史学领域之后,便有一个构想,即在西方(主要是西欧)文化系统对照之下,怎样去认识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色。”说明他对中国思想进行的现代诠释,基本上是对西方思想的挑战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