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在上一节,我们简单地分析了“好犯上者”的基本原因,现在我们再对“好犯上者”作一个全面的解析。
  为什么要“好犯上”呢?
  “好犯上”,首先是“好”,既然是“好”,那就有经常的意义,否则不会是“好”。譬如我好这一口,这时就已经说明了这一口是我经常吃的,不是吗?“好犯上”就是经常犯上的意思。
  对“上”的强烈不满。
  对“上”的明显挑战。
  欲对其“上”进行替代。
  对“上”有强烈地不满就可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吗?如果是自己完全错误呢?即便你是正确的,难道只有“好犯上”这一条路可以走吗?
  对“上”构成挑战无可厚非,但非得采取“好犯上”这样的举动吗?
  欲替代其“上”可以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
  使用上述三种方法“犯上”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这个群体发生混乱,而对于每一个群体来讲,混乱都是致命的,都是该群体所有个体所不愿接受的,不是吗?
  一般来讲,“好犯上者”都十分清楚其行为的不良后果,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这样去做呢?私欲,就是私欲。面对自己群体的混乱而不顾,一味的去“好犯上”,这不是私欲是什么?
  孔子及儒家思想为了保证国家、家庭和许许多多的群体的稳定发展,他们提出了厌恶和反对“好犯上”的价值标准,为了将这个价值标准更好地落实到国家、家庭和各个不同的群体的社会生活中去,他们又提出了“孝弟”的价值系统,换言之,孔子首先提出了“孝弟”的价值系统,该系统又大大限制和制约了“好犯上者”的产生,社会上“好犯上者”的少有,又保证了国家、家庭和众多群体的稳定和安全,难道不是吗?孔子和儒家的思想难道不值得我们祖祖辈辈敬佩吗?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有子在此又告诉我们一个新逻辑,不好犯上者,他就不会作乱。这样一来,好犯上者又有了产生更大罪恶的可能,所谓犯上作乱是也,我国几千年的许多历史事实说明,犯上必作乱。
  作乱,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或者对于一个家庭、家族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怎样才能避免和减少作乱的几率呢?或者说怎样才能控制住作乱呢?儒家开出的药方是:为人要孝弟,这样,好犯上的人就会大大减少,如果人人都成了不好犯上的人,那就会没有作乱的人了,没有作乱的人了,天下也就太平了,难道不是吗?
  试问:我国除儒家外,有哪一种文化形态能对此开出药方?难道不是吗?
  再者说,我国许多的朝代长时间的保持社会的稳定,使得广大百姓安居乐业,这些统治者所使用的就是这个儒家思想开出的灵丹妙药,不是吗?
  从今天的现实来看,如果要想从根本上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想要广大百姓长期地安居乐业,就必须使用儒家思想的这一剂灵丹妙药,别无良策,不是吗?
  


  作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同样存在着犯上作乱的问题,只不过是比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犯上作乱的后果来没有那么严重罢了。
  一个家庭也是一个群体,若要保证这个群体正常运转,就必须得有秩序,秩序的产生与作用来源于每个家庭“孝弟”思想的应用,换言之,如果这个家庭“孝弟”观念落实和应用的扎实,那么这个家庭的秩序就会一定良好,否则肯定会是“父不父,子不子”,如果是这样,这个家庭的秩序肯定会一塌糊涂,一塌糊涂的家庭秩序肯定会引发出许许多多的家庭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整个家庭产生出巨大的灾难,不是吗?
  从目前许多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的大量报道中我们可以得知,有不计其数的家庭上演了各种各样的悲惨遭遇,究其原因,绝大部分都是因为不孝不弟而引发的,所以说,不孝不弟是家庭不幸的罪魁祸首,不是吗?
  在我国,若要广大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执政党与政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能让广大百姓都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执政党与政府应该大力弘扬孔子思想,让孔子思想为我们创造的“孝弟”价值系统更好的在广大百姓社会生活中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可是看看我们今天众多的执政党官员,你如果问他哪一个窑子上乘;哪一个馆子美味;哪一处景点好玩;哪一辆轿车舒适,他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可是你要问他如何治理国家,如何能够让广大百姓真正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呢?结果肯定是一问三不知,难道不是吗?呜呼哀哉!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