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网友酷评:  短信长史之所以精彩,并不是他拿古代史开涮,而是微言大义、温古知新。在长史的文字里,已经完整地反映了他对当今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字里行间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是长史文字最动人的地方。如果为了不触及敏感话题而淡化这方面的内容,无疑是等于阉割长史,把他降格成纯粹的搞笑文字,这样就不是我们所期盼和拥戴的长史了。





  司空靳准对刘粲说:革命队伍需要99K的纯洁性。于是刘粲展开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太宰刘景,太师刘顗,大司马刘骥,大司徒刘劢等,全部作为CD党成员斩首。革命最后革到了自己头上,靳准将刘粲的首级献给元帝:胡人怎么可以当天子呢?


  相国刘曜一看刘氏一门被灭,马上联合大将军石勒一起大举反扑。靳家很快被铲灭,刘曜迫不及待改汉为赵,称起赵王来。石勒火了:仗是老子打的,王都让你们刘家当了,这不是恶意抢注域名吗?石勒一翻脸,也自称赵王,史称后赵。


  汉那里刘氏司令部被打得稀烂,晋这里也开始“造反有理”了。江州牧王敦以一首赵式回车诗向元帝上表发难:“毫无疑问/刘隗做的官/是全天下/最SB的。”起水陆大军,向江东扑来。元帝气歪了嘴骂王敦:魏延的骨头!朱可夫的党性!冯玉祥的作风!
  
  
  王敦的军事政变异常顺利,总理刘隗逃奔后赵石勒。王敦宣布重组政府内阁,把元帝晾在一边。元帝很没趣,发牢骚说:“这个国家主席,偶也不想当了!”见没人理自己,元帝气得中风而死,享年四十七岁。元帝一生唯一值得称道的只有节俭:一件棉袍穿了十年。


  太子司马绍受遗即位,史称明帝。王敦依然目中无人,想叫谁滚蛋就叫谁滚蛋,却没想到明帝比他老子要厉害的多。明帝安插了几个军分区司令后,向王敦摊牌:王二胖子无视朝廷上下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劾试验,大晋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PK结果,王敦败死。明帝格外仁慈,说排错队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一概不追究王敦余党的连坐责任。可惜好景不长,明帝执政不到三年暴病而亡,年仅二十七岁。五岁的小太子司马衍喝着娃哈哈登基,史称成帝。庾太后名为垂帘训政,却让她老哥庾亮一人话事。


  后赵石勒不断在攻城略地,可是庾亮却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对当初勤王有功拥有重兵的历阳内史苏峻必欲置诸死地而后快。苏峻被逼急兵反,一路打到江东。成帝孤苦伶丁在宫中唱道:你们还能不能不要再打了,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江州刺史温峤推举征西大将军陶侃为首,和庾亮一起形成了反苏联盟。盟军还真有两把刷子,逼得苏峻挟着小成帝逃出建康来到石头城。苏峻下了两道命令孤注一掷:1,切断信息渠道:关闭城内所有网吧;2,强化人员管理:废除暂住证,实施居住证。
  

  石头城最终被攻破,苏峻驾私机出逃,慌乱中撞上了高楼。苏党骨干任让与陶侃有旧交,恳请陶侃免他一死。小成帝不干了,哭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陶侃没法。只得杀了任让。


  后赵石勒一面攻占晋地,一面侵消前赵刘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赵PK:长江后赵推前赵,前赵死在沙滩上。石勒很谦虚,自称赵天王。群臣不答应了,说:国王是个屁,谁都可称帝!石勒说OK,既然大家一致拥戴,偶就做赵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