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随笔]青楼内外:遮羞布屏蔽的历史(作者:陈瀚乙)

1

李师师的魅力
    
  【李师师简介】李师师,宋汴京人,父王寅,母早逝,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成人。因其生下来不曾哭过,三岁时,按照当时习俗,父亲把她寄养到佛寺,佛寺老僧为她摩顶时,才突然放声大哭,声音高吭嘹亮,声震屋瓦,老憎合什赞道:“这小小女孩真是个佛门弟子!”当时一般人都把佛门弟子叫做“师”,“师师”的名字就由此而来。李师师四岁,父亲以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由邻居抚养,渐渐长得眉目如画,通体雪艳,又善解人意,经营妓院的李媪将她收养,并延师教读,又训练歌舞,十三岁以青倌人挂牌应客,名满汴京。
    
      
    
  (一) 肚皮级别观瞻
    
  一个妓女的级别靠什么定位?嫖客。这就象在中国一个人的级别靠上级领导的提拔。李师师的级别在中国嫖娼史上可算国家级的,嫖客们的级别决定了其必然要超过所有的妓女,是妓女中混得地位最高的一个。有些妓女怕要向她送礼,拉拉关系,搞个级别玩玩。
  李师师虽没象现代妓女还能当什么常委,宣传部长这样的实职,可人家肚皮上的往来,不至于小小十品,都张狂得不得了啦,动不动,我是个什么正科副科,做啥?干事去。如果不巴结我,我就叫你工作不成。妓女有级别不害人,还好。比起那些干部还能为人民服务。妓女靠肚皮,有些干部靠贪,一个劳动,一个黒心。我看妓女好些。李师师的级别魅力在于没害群众的利益。尽管李师师的级别也象现在某些人花了不少钱买个职务,也无非是能坐坐上席,没有什么实权的。
    
                           
      (二)肚皮与官场的情缘
  李师师肚皮上最大的官,谁也?宋徽宗。肚皮上的级别好有趣啊!宋徽宗,皇帝;高俅,宰相;宋江,起义军首领;周邦彦,太乐正……真是色压人间俊秀,肚纳天下文武。李师师在官场风光啊。在官场风光的不一定于人民有害,李师师可算是官场最无害的一角了。看看:是谁让后宫数千粉黛无颜色?宋徽宗有体会呀。又是谁让宋江冒着生命危险一睹芳容?李师师。是谁敢和皇帝吃醋?贾弈。为了谁啊?李师师。别声响,是谁躲到李师师的床底?气不敢出?周邦彦。贾弈是差点掉脑袋的嫖客,这可是雅事也。为什么?权力大的人可以欺负权力小的人。就算是嫖娼,权力大的也应优先,这就是中国的官场。周邦彦嫖了皇帝的鸡,自然要遭贬,要不是李师师的斡旋,周邦彦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了。好在宋徽宗后来做了俘虏,李师师又能面向群众“为人民服务”了。妓女是和嫖客打交道的,也是同利益打交道的,色权有缘啊,所以李师师肚皮和中国官场很有缘了,不怪啊。
    
                           
  (三)肚皮文艺奇观
                           
  李师师有个爱好:凡在肚皮上有分量的人,须留下文墨。她的分量标准最重要的一环是识得文墨。她的意思很明确,肚皮上的客人识得文墨者,她重视些。她要弘扬国家文化啊?是吧。吾按传统级别观点展览。
  宋徽宗: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合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成颠狂,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周邦彦: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京华倦客,长亭路,念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趁哀玄,灯映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蒿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释,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埁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份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江: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奴?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绞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倖如何消得?
  回想芦草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想万极,醉乡一夜头白。
                           
  调情是艺术,嫖妓是艺术,再在调情中来点诗词,也许雅致些吧。
  余者略也。李师师的爱好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多大贡献?情诗呀。唉,调情诗罢了。一道调情风景线而已。向古老的传统刺了一枪而已。向一直不外传的性事撒一把盐而已。把调情做为一门艺术弘扬弘扬,李师师有功劳啊。其余不说了吧。
                           
    
      (四)色去留什么
  色去,留感伤。是妓女必经之路。色在,有魅力。是嫖客必往之处。羡慕什么?心里缺什么?人啊,你的情真?你的欲真?嫖娼是一面镜子,照你啊!何必看得太清,何必太认真。李师师的魅力,悲剧的魅力。念之,断人肠。
      色的魅力,权力的魅力,好相仿啊。我不说了,留下想象任人思。
    
  附录:时人诗歌评说,也许是对一个诗歌爱好者的祭奠吧!特录存念。
  (一)、辇彀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遇湖湘;
  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二)、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
  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
  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
  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