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以下资料来源于网络:

提起树木郁郁葱葱的八字山,老住户李常春打开了话闸子:“小时候这一带根本没有房子,站在中山北路上就能直接看到山上的八个字,所以,老百姓‘八字山、八字山’地就叫开了。”岁月沧桑,山上那八个字也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变换,五六十年代先是用石头垒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到了“文革”期间,变成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再后来的八个字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听着李常春的回忆,市民王先生给出的是另一种记忆。他说,“文革”时的八个字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我记得八字山上不是八个字,而是八块大石板”,市民胡先生说,“那是‘文革’时期,前边是毛主席像,后边是‘深挖洞,广积粮’,加上句号正好用了八个石板。”鼓楼区建设局负责人随后向记者证实,环境综合整治确实要恢复八字山的八个大字,但因为八个字有五个版本,建设方现在还在为恢复哪八个字挠头呢。对八字山景观恢复究竟选用哪八个字,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