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盲读报
|
续:民国人物系列之孙中山![]() 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孙中山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那么他究竟代表谁的利益?他是哪一个阶级的革命家?列宁曾给了孙中山怎样的评价? 杨:那么我要讲的是我这个第三个问题就有点挑战性,什么问题?是孙中山是哪个阶级的革命家。多年来大家看历史著作,你们都会看到孙中山头上有一顶帽子,什么帽子,资产阶级革命家。 那么本人在这里提出一个挑战,我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孙中山为什么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历史学家杨天石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他又给孙中山一个怎样的归属? 我认为孙中山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为什么?我们从孙中山的思想看,孙中山一生向往社会主义,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 义给过很高的评价,孙中山讲什么,说马克思啊是社会主义的圣人,说马克思主义是从空想发展到了科学,而且呢孙中山在他的著作里边是批判资产阶级、批判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非常严厉。而且孙中山同情工人阶级,赞赏公有制,孙中山就讲,说他要当什么总统啊,说我要当工人的总统,所以说从孙中山思想来看,他不代表资产阶级。 杨:另外从孙中山的经历来看,他也不代表资产阶级。1905年,孙中山刚在东京成立同盟会之前,孙中山呢曾经访问过比利时的共产国际的第二国际,孙中山找到第二国际的领导人,表示说我要参加你们的党,说我的党要成为第二国际的成员,而且我的党要派代表参加第二国际的下一届的代表大会。孙中山表示,我在中国要建立一个社会,这个社会要用西方的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建设,但是我要尽量避免西方那种工人受剥削的情况,十年以后,1915年,辛亥革命已经成功了,孙中山又给第二国际打电报,说我要在中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么后来,那么孙中山他联合共产党,允许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共产党员用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受到一部分国民党的右派的反对。这些右派主张要分家,要让这个共产党员要退出国民党,孙中山勃然大怒,说你们这样胡闹下去啊,干脆我孙中山退出国民党,我去加入共产党,从孙中山的以上经历看,他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呢,从孙中山他企图实行的政策来看,孙中山主张,他的主张,一个是叫节制资本,就是说对私人资本,国家要控制它。孙中山提出来他要建立一个什么国家呢?要建立一个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普通老百姓,大家都有的、非少数人所得而思,就是这个国家不是几个人能够控制、能够掌握的。所以孙中山追求的,我以为与其说他想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不如说他追求的是中国的非资本主义的前途。 第四方面,从孙中山与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看。如果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家,那他一定会得到中国资产阶级的欢呼和拥戴。但是我要告诉诸位的,孙中山这一辈子,他就不受中国资本家欢迎,辛亥革命之前,中国资产阶级有一个大的派别,叫立宪派,梁启超、康有为、还有南通的那个大资本家张检,他们是主张什么,君主立宪,是反对孙中山的,那么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有两个人摆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面前,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袁世凯。中国的资产阶级选择的是谁呢?中国的资产阶级选择的是袁世凯。大家还知道,20年代,上个世纪20年代,广东有一次著名的,有一次很有名的军事,叫政变吧,叫商团叛乱,什么叫商团叛乱呢?就是广州的商人团体,广东省的商人团体起来呀,用武装来反抗孙中山,所以叫商团叛乱。所以我说呀,从这方面来看,从孙中山跟中国资产阶级关系来看,他也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所以我说呢,这个与其说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如说他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我这个看法呢有点挑战性,跟传统观点不一样,那么有同学可能担心,说杨先生啊,你这么讲是不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啊,我告诉大家,我一点也不担心。为什么?列宁曾经对俄国革命做过一个分析,列宁讲,说俄国革命里面有三代知识分子,第一代是贵族知识分子,第二代是平民知识分子,列宁举了几个代表,不知道大家在座的有没有学俄国文学的,一个是叫彻尼雪夫斯基,一个叫别林斯基,一个叫杜布罗流波夫,那么列宁讲,他们就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的代表,第三代,列宁说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那么列宁就是代表。 那么我认为中国近代史也完全适用列宁这个分析,也是三代知识分子,第一代唯心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第二代,平民知识分子,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廖仲恺、朱志信,就是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第三代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那么大家都很清楚,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所以我认为我的这个分析和列宁的分析是一致的。 杨:最后我想跟诸位介绍毛泽东同志那段语录,毛泽东说,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遗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该加以总结。那么我的看法,我们对孙中山尽管我们过去也认为他伟大,但是我们对他的现代价值,我认为是认识不够的。我们过去对孙中山有些批评,例如说孙中山软弱,他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思想是不彻底的,我认为这些结论也应该重新研究,要给孙中山一个更准确、更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充分地把孙中山思想里边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用来指导,用来作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会的一个借鉴。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先生给我们进行的演讲。刚才您也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为我们讲述了孙中山他这样一个思想体系在今天给我们的借鉴意义。那我就想知道,除了在海峡两岸都共同地给予他非常高的评价之外,在海外,在其他的一些国家,在西方会怎么看待这个人物,怎么看待他所建立的这个思想体系? 杨:我没有来得及广泛地搜罗世界各国的反映,这个需要熟悉多种语言,看多种文献。我只介绍列宁同志的一段话。列宁说孙中山,第一是一个彻底的民族主义者,民族,…,这个然后列宁的第--二句话,说是孙中山的思想比一般的民族主义更广泛,就是他不限于民族主义,另外列宁说,孙中山他主观上认为是,他的思想是社会主义,但是实际上他的理论所推行的结果还是资本主义。所以列宁承认孙中山他追求社会主义,所以他称孙中山是主观社会主义。这个是列宁的评价。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里面,孙中山都享有很崇高的地位。 主持人:好,谢谢。 孙中山对待金钱的态度 主持人:此外还想问一个和孙中山的这个革命,以及他获取资助的方式有关的问题。因为刚开始您也谈到了,他要去革命,需要一些资金方面的帮助,我们知道,他曾经从,向资本家、华侨、还有国外的一些政府都拿过钱,那么他对于这些资助,他对于这个金钱的态度到底是怎么样的? 杨:我一开始讲到,要革命就必须有经费,没有经费无从革命,那么孙中山的革命经费从哪里来呢?有几个来源,一个是华侨,第二个来源,是孙中山和他的革命党发行债券,就是说你今天你把钱借给我,等我革命成功以后,我还给你,这个叫债券,这是第二个来源。第三个来源就是外国友人和外国政府的资助。那么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孙中山并不是心甘情愿地把他的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的,为什么?没有钱,没有革命的经费,孙中山原来是准备派部队北伐,一直打到北京,推翻清朝的宣统皇帝,打败袁世凯,建立一个彻底的民主共和国。但是当时南京的周围有十几万起义部队,这个十几万起义部队,每天要吃饭啊,要北伐,就得有枪,有枪还不行,还得有子弹,还得有行军的费用,孙中山拿不出来,没有钱。孙中山没有办法的情况底下,跟日本人借钱,跟日本的洋行,财团借钱。 日本人也很鬼,原来答应了要借,最后呢日本人觉得袁世凯上台对日本人更好。孙中山在没有钱,没有军饷的情况底下,才被迫向袁世凯妥协。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到孙中山的品质,就是他不在乎自己的总统的权位,为了能够把清朝推翻,把袁世凯争取过来,孙中山是用自己的总统的位置去换取了袁世凯的“反正”。 对观众提问的精彩回答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有一些从网上征集到的网友的问题,有一个网友的名字就叫做混血孙中山,他说之前您也提到过,孙中山孙文的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那么是他的一个日本密友平山州为他取的,他用的是一个倭国的名字,所以这位网友说,他感觉到非常不耻,此外呢说孙中山在很早以前就用孙逸仙的名 字领取了美国护照,那像孙中山这样一个拿着美国护照,又用日本人的名字的人,怎么能够被中国 称为是国父呢? 杨:提这个问题的朋友,我想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但是我讲他误解了孙中山,孙中山从来不称自己是孙中山,你们看孙中山的著作,看孙中山的文件,他都叫孙文,那么孙中山这个名字怎么会来的,是孙中山在日本进行地下革命,搞地下活动的时候用的一个化名,叫中山樵。那么孙中山入关的时候,也确实拿的是美国护照。第一,因为他的哥哥孙眉是檀香山的一个农场主,是加入了美国国籍的。 孙中山是在美国学校念书的,他是在檀香山上过中学,上过学院,那么他为了进入美国方便,所以拿了美国的护照。这个我想不影响他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我们看一个人,要看他为哪一个国家的利益在奋斗。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就做这么一个解释。 主持人:好,谢谢。好,接下来呢就请我们现场的各位观众提问。 提问1:杨老师,你好,您刚才讲到,孙中山对资本主义是一种利用的态度,那他跟宋庆龄的婚姻是不是也是这种思想的实例呢? 杨: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姻,一方面,他们二人之间年龄上有相当大的差距。两个人的恋爱和结婚过程受到革命党里边相当强烈的反对,孙中山许多老战友都不赞成这个婚姻,但是应该说这个婚姻,我曾经在一篇文章讲,这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和最瑰丽的婚姻。 他们的婚姻第一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第二是同志加革命的爱情,我想这个,他们的爱情生活里面,我想没有实用主义的成份,也没有其他成份在内。是不是为了看中了宋家的钱而去追求宋庆龄呢?不是。为什么?这个证明就在于从孙中山开始革命以后,当孙中山和宋庆龄还没有爱情关系的时候,宋庆龄的父亲就在不断地支持孙中山,这个所以他们的关系也不是一个金钱关系。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继续提问。 杨老师,好。就是我了解到在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他重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的时候,他有一个仪式,就是要求他的党人要像那种封建帮会一样,要按指印,要宣誓,同时还要宣誓对他个人效忠,我觉得这个似乎有一点那种独裁或者说封建残余的这种思想在里边,不知道您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谢谢。 杨:应该说这个是孙中山的局限性,是孙中山做得不对的地方。现代的政党应该是民主的政党,孙中山这个做法要求人家摁手印,要宣誓对他绝对服从,这个当然是一种专制和反民主的行为,这一点我们不能包庇他。但是我们又要看到,孙中山为什么要采取这个措施,他就是觉得他总结辛亥革命以后这个革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革命党人松懈,组织性、纪律性不强,所以他是为了改变民国初年的国民党的这种松懈的、一盘散沙的局面,想加强组织纪律,想加强他的个人权威,这个呢和袁世凯搞专制独裁又有很大的不同。 提问3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是呢一直到北伐的时候,孙中山去世以前,中国还是四分五裂的局面,军阀混战,中国有一句古话就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我的问题是,孙中山革命,政治革命失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杨: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奋斗了一辈子,但是最后他留下了两句话,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也就是孙中山他的革命并没有成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那么这个问题,我想当然需要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以为是孙中山没有找到动员农民的办法。另外我讲,孙中山他不仅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他也没有得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所以这个是平民知识分子的一个很大的局限。 主持人:好,谢谢杨天石先生今天来到我们的《世纪大讲堂》为我们讲述孙中山,的确正如杨先生所说的这样,虽然作为历史人物,作为一个人,孙中山也有他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是一个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不仅仅因为他曾经领导了辛亥革命,也不仅仅因为他曾经推动了两次的国共合作,更因为他所创建的这一套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其实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还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它的实践意义,有着它的借鉴意义。再一次感谢杨天石先生,也感谢我们今天在座的北京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下周同一时间,《世纪大讲堂》我们再见。 延伸阅读: (1)孙中山的一生 (2)李敖:孙中山为了救国而卖国 (3)李敖:孙中山与陈炯明之争 (4)宋庆龄嫁给孙中山秘情 (5)卢梭思想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6)孙中山的台湾之行 (7)孙中山和首次国共合作 |
![]() |
|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