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8-20]【古典】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E小调第1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 (DG发行) APE整轨



引用:


专辑名称:SCHUMANN & BRAHMS:Reflection / Helene Grimaud中文名称: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E小调第1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
两首狂想曲/克拉拉·舒曼:艺术歌曲集
钢  琴:海伦·格里莫(Hélène Grimaud)
大 提 琴:图尔斯·莫克(Truls Mork)
演    唱:安妮·索菲·冯·奥特(Anne Sofie Von Otter)
指    挥:埃萨-佩卡·萨洛宁(Esa-Pekka Salonen)
协  奏: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Staatskapelle Dresden)
发行公司:DG唱片

发行时间:2005年
CD编号:4775719
推荐指数:




    DG最新的这张《Reflection (沉思)》专辑是由法国女钢琴家海伦·格里莫联同多位国际级音乐家演奏的
6部钢琴作品,分别是罗伯特·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第一和第二钢琴狂想曲、第一大提琴奏鸣曲
以及两首舒曼妻子克拉拉·舒曼所写的艺术歌曲。

    格里莫是一位年轻的国际知名钢琴家,曾当过《留声机》杂志的封面人物。 和格里莫一起演奏第一大提琴奏
鸣曲的是挪威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图尔斯·莫克,他获得过第44届格莱美奖的最佳室内乐表演奖。 负责演唱克拉
拉·舒曼两首艺术歌曲的是蜚声国际乐坛的瑞典籍次女高音歌唱家安妮·索菲·冯·奥特, 这张唱片的音乐主题
都是围绕舒曼及其妻子以及他们的朋友勃拉姆斯之间的浪漫亲情与友情,其中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就是舒曼作
品中最辉煌的一部,是舒曼向妻子克拉拉表达无限爱意的作品, 格里莫的演奏理性中不失抒情和激情,声音生动
而细腻,让人感受到女性的温柔气质的同时,也体会男性的力量和刚毅。值得一提的是唱片的录音非常地出色。

◆=◆=◆=◆=◆=◆=◆=◆=◆=◆=◆=◆=◆=◆=◆=◆=◆=◆=◆=◆=◆=◆=◆=◆=◆=◆=◆=◆=◆=◆=◆=◆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德国女钢琴家。生于莱比锡,罗伯特·舒曼之妻。五岁随父
亲学钢琴,1831-1832年随父首次旅行演出,李斯特等人对其演奏赞叹不已。1840年结婚后,曾与丈夫一起去俄罗
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后定居柏林,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期以
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作有钢琴协奏曲,特性曲,艺术歌曲,曾编辑《罗伯特·舒曼全集》。




  法国女钢琴家。1969年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艾克斯。 13岁即被巴黎的法国音乐学院接收为学生,在此她
获得了1985年度的雅克·鲁维耶古典音乐比赛首奖。后又随桑多尔和弗莱舍尔深造。 1987年她参加了戛纳国际音
像博览会和拉罗克·当特朗国际钢琴节,还在巴黎举办了她的第一次钢琴独奏音乐会, 由巴伦勃伊姆指挥的法国
乐团伴奏。此后她曾与许多知名的乐团有过合作, 如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莱比锡布业大厦乐团、欧洲
室内乐团、皇家爱乐乐团、哥德堡交响乐团、圣彼德堡爱乐乐团、东京 NHK 交响乐团,以及北美的波士顿、旧金
山、多伦多、纽约等交响乐团。 曾经合作过的指挥家,除巴伦勃伊姆外,还有阿巴多、布卢姆斯泰特、贝奇科夫
康伦、迪图瓦、贾维、津曼等。




    挪威著名大提琴演奏家,1961年生于挪威的伯根市,幼时由父亲启蒙, 曾与奥地利大提琴演奏家席夫等人学
琴,1982年成为第一位获得柴可夫斯基大赛首奖的斯堪地那维亚人,1983年毕业于瑞典广播音乐学院, 同年获得
佛罗伦斯的卡萨多大提琴比赛大奖。他自1984年起巡回世界各地,足迹遍及欧洲、原苏联各国、美洲与远东, 被
誉为是当今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至今他首演过多部作品,包括波兰现代作曲家彭德瑞基写给3把大提琴的协奏
曲;他还与巴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马蒂亚斯·平斯切的协奏曲。除独奏外, 他还与小提琴家沙汉姆、钢琴家布朗
夫曼组成钢琴三重奏巡回世界。目前他是维京古典唱片的签约艺人, 录制了勃拉姆斯、舒曼、德沃夏克、佩尔特
等人的作品,2002年以布里顿大提琴组曲,获得葛莱美奖。




    瑞典次女高音歌唱家,1955年5月9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 她是当今国际乐坛最红的次女高音歌唱家,唯一能
与之匹敌的对手,只有来自意大利的芭托莉。不过奥特却有比芭托莉更广泛、更多样的演唱曲目, 从巴洛克音乐
到现代音乐,无一不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尤其在艺术歌曲领域,她始终稳稳地站在声乐家的金字塔顶端。 近几年
奥特的唱片录音得奖连连,几乎各种古典音乐奖项的年度艺人都忘不了她的存在, 甚至去年还成为流行时尚界的
香奈儿十大风云女性之一。




    埃萨-佩卡·萨洛宁1958年出生于芬兰赫尔辛基,曾在赫尔辛基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同时兼修圆号演
奏和指挥。从音乐学院毕业后,萨洛宁前往意大利米兰跟随作曲家卡斯蒂里奥尼学习, 同时以作曲家的身份开始
了音乐生涯。自意大利学成回国后,21岁的萨洛宁首次指挥芬兰广播交响乐团获得成功, 次年又成为芬兰国家歌
剧院的客座指挥。1983年9月,萨洛宁指挥爱乐乐团演出马勒的《第三交响曲》引起轰动,并于1983--1984年的演
出季中连续在斯德哥尔摩歌剧院指挥了十五场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 随后又与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
洛杉矶爱乐乐团、费城管弦乐团等众多世界一流的管弦乐团进行了精彩合作, 超卓的表现让这位年轻的指挥家成
功步入了国际音乐舞台, 而1990年在佛罗伦萨指挥的德彪西《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更让萨洛宁成为当今乐坛
上炙手可热的新生代指挥家。




    始建于1548年的德累斯顿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至今已有450多年的辉煌历史。作为一个歌剧院管弦乐团,在
他极富传奇色彩的发展史上,有着不胜枚举的骄人业绩, 包括瓦格纳、理查·斯特劳斯在内,几乎大部分著名歌
剧作家的作品,都是经德累斯顿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演而流传下来。 同时身为标准德奥风格的管弦乐团,对
交响乐的演绎也有着独具一格的理解与诠释,几百年来, 那醇厚而朴实的音色一直深深地打动着全世界的乐迷。

    贝多芬曾在1823年称赞该团是全欧洲最好的乐团。对于这样一个优秀的管弦乐团, 曾经站在他的指挥台上的
几乎囊括了人类历史上无数著名的指挥家。 意大利人朱塞佩·西诺波利是二十世纪末国际音乐舞台上最有影响力
的几个年轻指挥家之一, 他的音乐生涯似乎与伟大的柴可夫斯基有着惊人的相似,西诺波利也是25岁从医学院毕
业后才决定投身于伟大的音乐事业的。 早年在英国执棒爱乐乐团时,他所诠释的舒伯特和马勒的交响曲就已令世
人对他刮目相看, 如今他更是把那与身俱来、充满阳光的意大利人浪漫气息源源不断地注入了德累斯顿的古老传
统之中,随之交融而出的是更让世人难以忘怀的新世纪音乐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