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想从"旁听生"变成"插班生"


席慕容在签售现场演讲。


《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



东方网8月6日  解不开的故乡情结让63岁的席慕容仍在努力做学生。今天下午,台湾著名作家席慕容参加2006上海书展的签售活动时说,她正在努力从一个故乡的“旁听生”变成“插班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有更多读者认识和了解内蒙高原。
  
  席慕容,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今天下午,她现身2006上海书展,为她的新作《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签售。
  
  “曾有人问我,从前我们读你的诗时,为什么你不出现?而现在我们已经不读你的诗了,你为何又频频出现在我们面前?”席慕容说,“我的出现,都是为了做一件事情,把我的内蒙高原说给你们听。”
  
  蒙古族的席慕容并非生在内蒙古。少时颠沛流离,辗转上海、香港而台湾,直到1989年,年届不惑的席慕容才第一次回到内蒙古。席慕容说,在踏足内蒙古草原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一种新生的震撼。自此之后,席慕容的诗开始变化,诗的内容开始转变为族人、土地、山川,她说她觉得拥有了比从前更强大的力量。
  
  可是人们永远记得席慕容的《七里香》,记得她的《无怨的青春》和《时光九篇》,大多数的人不知道1989年之后的席慕容是一个怎样的席慕容。
  
  席慕容在现场给出了答案。“我回去后,才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旁听生’,我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所以,这几年我一直都很努力地修习‘故乡’这门功课,我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个‘插班生’,我要把我学习到的东西告诉大家,也希望读者能喜欢内蒙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