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王铭章(1893~1938,四川新都人,时任第122师师长)
“17日晚,我援军尚未到,敌大部队冲入城,即督所留部队,与敌作最后血战。”
背景:1838年春,日军猛攻鲁南藤县,王铭章决心死守滕城,命令把南北城门封死,只留东西城门暂作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师部也由西关移进城内。后日军重炮轰城,该师5000余人阵亡。王铭章向22集团军司令孙震发出上述最后电文,后不久拔枪自杀殉国。藤县死战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时间。
42.王禹九(1902~1939,浙江黄岩市宁溪人,时任第79军少将参谋长)
“值此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
背景:淞沪会战爆发后,王禹九赴嘉定前线,路过南京,在遗嘱中写给妻子的话。1939年3月20日,79军参加南昌会战,激战3天,79军伤亡过半,军部在虬岭陷入重围。3月27日晨,王禹九率仅存特务连掩护军部突围,浴血苦战至中午,未能成功,王禹九多处中弹牺牲,年38岁。
43.武士敏(1892~1941,河北怀安人,时任第98军军长)
“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
在1941年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候,驻守在中条山一带的国民党20万军队面对日军的威胁,纷纷撤退到黄河以南,武士敏则率领98军将士浴血奋战。在中条山战役中,他亲临马头山前线指挥,与敌人拼搏冲杀,阵地几易其手,伤亡极为惨重。武士敏将军宁死不屈,最终英勇为国捐躯。
44.吴奇伟(1891~1953,广东大埔,时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
“小鬼子,你GAN不死我,我就GAN死你!”
背景: 武汉会战之万家岭战役,身为战役总指挥的吴奇伟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有次他正与第四军军长欧震通电话,敌机俯冲扫射,他毫不理会,敌机机枪扫射竟电话机打碎,惹得吴将军破口大骂。另一次,他和参谋长策划作战事宜,猛遭敌机轰炸,指挥部房子被炸飞半头,另半头塌下来,将他和参谋人员埋在下面。
45.仵德厚(1910~ ,陕西三原人,时任台儿庄大捷敢死队队长)
“兄弟们!上刺刀!跟我上!”
背景:仵德厚当时任30师88旅176团3营营长,于1938年3月下旬奉命增援台儿庄。当时日寇已从西北城角窜进城内,团长命令他率领全营从西门冲进去援助友军。这位中校军官组成40人敢死队,手抡大片刀,腰束手榴弹,一马当先冲进台儿庄西门与日军血战一夜 ,后40人只幸存3人。
46.谢晋元(1905~1941,广东蕉岭人,时任第524团团长)
“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日寇周旋到底。”
背景: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企图切断闸北、江湾中国军队的后路。谢晋元受命率第524团官兵411人(谢对外诈称800人)留守闸北,掩护大部队撤退。他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三天三夜,打退日军多次进攻,四行仓库巍然屹立,为国内外瞩目,百姓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
47.解固基(1897~1937,四川崇宁人,时任川军43军26师152团团长)
“后退半步,格杀勿论!”
背景:淞沪会战战事正激烈之时,152团四连连长正向团长解固基汇报本连情况,忽听友邻团团长大叫:“解团长,你的四连退下来了!”解气愤之极,拔枪便向四连长开了一枪,四连长中弹后,仍举手敬礼向后转身,走了两三步后才倒地,解挥枪大喝如上口号。之后解固基和两个营长阵亡。
48.肖山令(1892~1937,湖南益阳人,时任南京市市长、宪兵司令)
“誓死捍卫南京,与中山陵同在!”
背景:上海沦陷之后,日军重兵逼近南京。肖山令牢记革命军人守土卫民之责,临危不惧,组织南京军民与日寇血战了26个昼夜。后数千日军水陆夹击,肖山令带领将士与日军展开肉搏血战,激战5小时,终因众寡悬殊,背水无援,数千将士壮烈牺牲。肖山令也大义凛然,举枪殉国,时年仅45岁。
49.薛岳(1896~1998,广东乐昌人,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第三次长沙会战,关系国家存亡。岳抱必死决心、必胜信念。”
背景:日军前两次攻占长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23日,以第40师团主力第三次进攻长沙,薛岳在战前向所部下达了这个手令。并严令“各集团军总司令、军、师长,务必亲往前线指挥,适时捕捉战机,歼灭敌军”。结果取得长沙大捷,歼灭日军5万余人,薛岳被日本人誉为“长沙之虎”。
50.许国璋(1898~1943,四川成都人,时任第150师师长)
“军人应战死在沙场,你们要送我过江,是在害我呀!”
背景:1943年常德会战,许国璋的150师受命固守常德的门户陬市,上司命令不许退过沅江。但150师根本抵不住日军第116师团的猛攻,全师几乎全军覆没,许师长重伤昏迷,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被警卫抬过沅江,他大为震憾,担架上痛斥左右误己,之后夺过身边卫士佩枪自尽。
51.杨靖宇(1905~1940,河南确山人,时任东北抗联司令)
“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指抗日到底)不会动摇。”
背景:1938年下半年,日军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重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杨靖宇做出了上述表态,不久后壮烈牺牲。
52.杨虎城(1892~1949,陕西蒲城人,时任17路军总指挥)
“拿出铁和血的牺牲精神,领导我们收复东北失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背景:西安事变爆发之后,杨虎城在西安广播电台发表讲话,称就是剩了一兵一卒,必用在抗日的疆场上,虎城就是这个决心,只要民族能够争得生存,为功为罪,虎城是不计较的。希望全国同胞们以后不时指导,使虎城在抗日的战线上,不致有什么错误,虎城是十二分的感谢。
53.余程万(1902~1955,广东台山人,第57师师长)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背景:1943年常德会战最惨烈的时候,常德城区已成一片焦土,日机不分日夜狂投烧夷弹,城内大火蔽天,余程万师长仍率残部死据城西南一角,拉锯搏斗。余师长此时已知援军不可能如期抵达,决意全师战死常德。这是他给司令长官孙连仲的电文,孙当即泪如雨下。
54.张自忠(1891~1940,山东临清人,时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吾一日不死,必尽我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
背景:这是他写给弟弟张自明的信。在枣宜会战牺牲的前夕,他从宜城东渡襄河督战,仅率手枪营和七十四师的两个团,临行前留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的绝笔信中说,“本着我们最终之目标(为国牺牲)向北迈进。以后公私,均请我弟负责。从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55.张学良(1901~2001,辽宁海城人,曾任东北军总司令)
“能使我之血,得染敌襟,死得其愿矣。如蒙钧座之允诺,良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背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并同共产党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但张不久后即被蒋介石***,不能亲自带兵参加抗战。张学良多次通过探望他的宋子文、张治中向蒋介石表达抗日的决心。
56.张灵甫(1903~1947,陕西长安人,时任74军5l师305团团长)
“兄弟们,不怕死的给我冲,小鬼子也没有两条命!”
背景:淞沪会战恶战嘉定,日军自持装备先进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之后的武汉会战,张灵甫率敢死队血战五天五夜,夺取张古山,为万家岭大捷奠定基础。
57.张发奎(1896~1980,广东始兴人,时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
“尽最后一分力,流最后一滴血!”
背景:“七.七”事变后,张发奎表示“如果这次再不能对日作战,我决定入山为僧 ,今后永不问世事”。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张任第八集团军兼右翼军总司令,指挥所部在浦东击败日军数十次进攻并亲自指挥炮兵轰击日军司令部。撤出上海后,张发奎向部署作此宣誓。
58.赵登禹(1898~1937,山东菏泽人,时任29军132师师长)
“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请副军长予以照顾 。”
背景:“七七”事变后,赵登禹率部北上。7月28日晨,日军在飞机数十架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赵右臂中弹负伤,部属劝其退出战斗,执意不肯。后奉命率部向城南大红门集结,不幸被日军伏兵开枪击中胸部,壮烈殉国。这是临死前让部署转告给副军长佟麟阁的话。
59.郑洞国(1903~1990,湖南石门人,时任中国远征军新1军军长)
“集中炮火,给我狠狠地轰,把密支那炸成碎片……要死的不要活的。”
背景:1943年春,新一军猛攻日军缅北作战的大本营密支那,日军借此坚固工事拼死抵抗。郑洞国亲临前线,采取掘壕推进、分割包围、逐个歼灭的办法,并指挥部下对敌进行地毯式轰炸。最终导致日军全线崩溃,密支那城防司令官水上源藏切腹自杀,日军缅北防御体系从此土崩瓦解。
60.周同(?~1938,河南省开封人,时任藤县县长)
“抗战以来,只有殉土的将领,没有殉职的地方官,吾愿开此先例。”
背景:周同就任藤县县长近3个月后,日军就开始猛攻藤县,他不分昼夜地发动民众组织抵抗,协助王铭章师守卫城池。王铭章战死后,他抚尸大哭,对身边的人说:“中国不会亡!中华民族不会亡!中国人民是不会向敌人屈服的!”说完突然纵身一跳从城上坠下,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