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狼共舞 - 中国管理软件怎么走?

随着技术的变革、产业链的重组以及商业模式的切换,国际软件巨头纷纷大举进入中国,以合作、投资等新方式向中国软件企业进行深层次渗透。对中国管理软件来说,在全球经济 一体化的情形下,关门造车绝无可能,一味的洋务运动也不切实际。那么,在与国际软件巨头的较量中,如何掌握话语权?

    2005年底,5.5亿违规担保所带来的财务大窟窿,使得刚刚傍上微软概念、踌躇满志的创智科技一下子陷入了生死劫。

    尽管新宇软件的入主给其带来一丝生还的希望,但其主营的软件业务能否恢复正常,却显然已非创智自身能够左右了。早在一年多前,创智已经放弃了管理软件平台的研发,而完全嫁接微软的技术,采用“微软技术+创智服务”的发展模式。

    记者接触到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除了自己品牌和湖南省政府的积极推动外,创智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微软是吸引新宇入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微软的态度,却在创智危机发生后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谨慎和暧昧。

    前不久,在邀请其企业应用领域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浪潮、中软、神州数码访问总部时,唯独少了创智;更有意思的是,5月在中国发布CRM产品时,在现场的新闻发布会上,微软反复澄清,此CRM完全是微软自己研发的汉化产品,和在中国以做CRM而著称的合作伙伴毫无瓜葛,让人疑指创智。

    “在业务层面上,创智未来命系微软。因为它在放弃别的平台的同时,也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它只能靠微软了,但微软却未必靠得住。”管理软件业资深观察家季春勇认为,“在商业合作过程中,把自己的核心价值完全寄托于对方身上意味着将未来交付于他人之手。”

    “狼”动真格了

    有消息透露称,在创智财务危机爆发后,创智前董事长丁亮和现董事长唐南军曾经试图游说微软按照原来尚未落实到纸面的投资意向,注资创智以解燃煤之急,但遭到了微软的拒绝。

    创智同微软的战略合作始于2004年4月。此后,创智将同微软.NET平台合作与微软MBS(商务解决方案)的推广作为其走出低谷、全面突围的重要方向。2004年10月,由于承接微软MBS商务管理解决方案软件的中文汉化、日本及澳大利亚版本的本地化工作,创智在股市上牛气冲天。

    业界普遍的看法认为,创智只不过是微软进入行业市场推销MBS和.NET平台棋子之一。微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创智解决自身的清白问题之前,伸手相助。微软在中国有着众多的合作伙伴,包括用友、金蝶、新中大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通用ERP厂商都在它的平台上做应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