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6-3][佛乐精典]《观音》佛乐专集: 观音故里在何处?





    观音菩萨传记
 
    中国自秦、汉以前,就无佛陀广世,更无观音菩萨救苦解难之说。至魏,晋南北朝时(公元200一589年) 佛经不断译成汉文,南朝梁武帝在位时,就将佛教作为“坐致太平”来宣扬,到处大修庙宇、石窟,大塑各号神佛之像,刊印神佛经书故事。到了隋唐两代,天神降灵,修道者升天成仙之说传播于世。 曾有这样说法:“西方人如果不识耶稣,就不是西方人;中国人如果不识观音菩萨就不是中国人。"可见观音在中国佛坛上的地位。但观音菩萨的名称很多,就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之记载。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家,就难说出甲乙丙丁。据明刻本《观音三十二变相》中,就有杨柳观音、卧莲观音、持经观音、施药观音、龙头观音、德王观音、送子观音、洒水观音、不二观音、一叶观音、延命观音、圆光观音、威德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提莲观音、能静观音、众宝观音、普悲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十八臂观音、多罗尊观音、阿么提观音等等,加上“普陀大力士”合计就三十三种不同形像的观音菩萨。 宋徽宗宣和元年,下诏改佛祖号为大觉金仙,观音菩萨为观音大力士。传说观音原是男子,但为什么不作男相,皆作慈善美妇?这里正如《大佛顶首楞严经》所载:“我身成了三十二应,人诸国士”即:佛身,独觉身,缘觉身,闻声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四天王身;童男身,童女身,女主国夫人命妇大家身等等,说明观音善于变幻,可变天神地鬼,可作女人相,这大概是有利接近民间,给多灾多难的女人解苦解难。因此,观音菩萨就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佛祖”。 观音到底何人?据明代刻印《搜神记》记载:观音娘娘乃鹫岭孤竹国,祈树园施勤长者第三子施善化身,生于北阙国中。父妙庄王,姓婆名伽,母伯牙氏。父母以无嗣,故祝于西岳香山寺。天帝以其父好杀,故夺其嗣而与之。长女曰妙清,次曰妙音,三曰妙善。惟妙善生时,异香满座,霞光遍室。 幼时聪达,晓人问世事。到成年力阻父命、誓不成姻。后因长次二女招及二郎,俱不当肯,父乃强妙善毕偶,无奈妙善何,始禁于后园中。 妙善守净尔笃,再舍入汝州苍树县白雀寺为尼。妙善暗命僧头。夷优寺化喻弗从,乃轭苦行。妙善朝吸水,暮听释,晨焚扫、昼柴炊,毫无难色。 诚感天使三千八百部,天龙持护伽篮扫地,东海天王扫厨,六丁上香游奕点烛。伽雀进茶,飞猿进菜,白虎含柴,飞琼毛娇滋花,八洞神仙献果,夜夜风雷喧吓,鬼神走动,众尼惧而复命于父。 父遂遣五城兵马,忽必力驱兵围寺焚之。而妙善口叩灵山世尊,齿咬玉指,喷血成红雨灭火,救寺五百僧咸无恙焉。必力再火再息,三火三息,无奈奏闻国王。国王怒命必力捆押妙善入法场,以母深爱三女,劝其完聚成姻,以摄国政也。殊意妙善,色不变而志愈坚,乃囚于冷宫,日夜宫娥父母善劝,妙善不听,反失语激父。父大怒,立赐必力斩乞。土神忙奏玉帝,赐以红光罩体,刀斩不断,枪刺不截。国王乃赐红绫绞死。此时一虎,跳入,负尸而去。 记载中说妙善被白虎负到黑松林后,阎王邀她游地狱,她以大慈大悲之心,目睹地狱残忍刑罚。“殊意合手一诵,天花乱坠,地拥金莲,铁狱铜枷,尽为齐粉,而八千部地狱悉空矣。”诸阎判官惊之,忙将妙善送回阳间。 后妙善得释伽如来之助,示她到南海普陀岩修炼。如来“代呼地龙化一座莲台,渡洋而去。渡海时,白虎 为之咬木,伽篮推开福地,八部王日夜为之涌潮,四部天王为之柱石。 妙善坐于普陀岩,九载功成,割手目以救父,持壶甘露以济万民。左善才童子为之普照,右龙女为之广德。玉帝见其福力遍大千神,应通三界,遂敕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音菩萨。并赐宝莲花座为南海普陀岩之主赐。” 明代刻本《搜神记》之记载,使观音菩萨更加中国化、人格化、神话化。 

曲目
1,观音菩萨圣号
2,观音心咒
3,白衣观音灵感真言
4,莲花观音
5,观音行愿曲
6,观音心经
7,观音菩萨赞(童声)
8, 观音心经
9, 观音踏浪来

试听:07.观音菩萨赞(童声)


       

rar打包下载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观音故里在哪里

“西来第一禅林”千年古刹广德寺

    西来第一禅林——广德寺

    佛教在线3月15日消息  据四川在线:在妙善公主的故乡四川遂宁,从有史记载以来,广德寺和灵泉寺就是享誉全国的中国观音妙善的著名道场。其中,广德寺更是因受历朝皇帝的11次敕封而成为全国绝无仅有的皇家禅林。

    让我们走进千年古刹广德寺,感受“西来第一禅林”无与伦比的魅力。

    广德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 ),距今已有1280多年历史。唐大历十三年(778),敕封为“禅林寺”,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敕封为“广德寺”。

    在遂宁城西2公里处松柏掩映的卧龙山麓,千年古刹广德寺森然肃立。古诗云:“翠柏森森掩卧龙,梵宫宝刹夺天工。”寺院森林面积330余亩,庙宇建设规模宏大,以“大雄宝殿”为轴心,呈三列纵向分布。从山麓至山顶,共有殿宇九重,亭榭二十六处,大小殿舍二十余幢。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目前国内尚存规模最大的盛唐风格的建筑群。

    唐代著名高僧克幽禅师在此出家。民间相传,克幽禅师便是观音的化身。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高僧克幽禅师开山阐教后,该寺高僧辈出,香火兴盛,闻名遐迩。特别是因受唐、宋、明皇帝十一次敕封,更是声名大震,明代极盛,僧人千余,曾主领川、黔、滇三百余山,被尊为“西来第一禅林”。克幽禅师两度被引入宫廷讲经说法,被封为护国禅师,唐代宗赐名“克幽”,并赐予紫衣袈裟。

    一千多年来,广德寺历尽沧桑,几经更名,几度被毁,又数次重建,但它的香火并没有因此衰败。自1985年报经省政府批准为开放寺庙以来,经过近20年的维修、改建、扩建,寺容更是焕然一新,道场分外兴盛,国内外乃至东南亚各国的朝山进香者、览胜旅游者络绎不绝,年逾百万人次。

    广德寺历久不衰,屡受帝王器重,除了高僧克幽禅师的德行外,还与他的身世密切相关。克幽乃唐王朝宗室,是唐中宗的孙子、唐玄宗的侄子。也许正是因为克幽与李世民家族的血缘关系,以及民间相传克幽乃观音化身的原因,唐、宋、明几代帝王才赐予了它格外的恩宠,它的皇家禅林气象在国内首屈一指。


西来第一禅林


敕赐禅林

最后编辑xianin 最后编辑于 2008-06-25 2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