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妓薛涛和诗人元稹的“姐弟恋”
薛涛出身书香门第,只因父亲过早去世,贫寒的家境,使之不幸沦为乐伎。她酷爱诗文,虽身处逆境,却从不放弃研读,正因为这样,她在诗词、音律等方面有着很高的素养。闲暇时,她在成都浣花溪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用于写诗酬和。浣花溪水清质滑,所造纸笺光洁可爱,为别处所不及,彩笺因之被誉为“浣花笺”。
薛涛幼时即显过人天赋,八岁时,其父曾以“咏梧桐”为题,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即对:“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涛的对句似乎预示着她一生的命运。
唐德宗年间,统领西南、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且是官宦之后,便破格将乐伎身份的她召到帅府侍宴赋诗。“女校书”、“扫眉才子”之名已不胫而走。
在造纸艺术之外,薛涛是个奇女子,她传奇的迤逦妍逸的人生经历,透露出她过人的智慧和独善其身的秉性。即使身为乐伎,她的急智和才华仍获得了同时代诗人们的爱慕肯定。诗人元稹与大他十一岁的薛涛有过一段情感经历,两人在蜀地共度了一年美好时光,最终却没有结果。元稹去了扬州后,曾寄诗给薛涛,表达思念之情,后来还是中断了这份感情。元稹离开成都时,薛涛写过一首《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这首送别诗,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执著。分别在“月寒”、“夜有霜”的深秋季节,本来就教人伤怀,可诗人偏说“谁言千里自今夕”,反伤感之意而安慰对方,其伤感之深沉可见一斑。
一张薄薄的桃色纸笺,终究留不住虚情场中是是非非的情感。薛涛对元稹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她相信元稹说过要回成都见她的话,不惜以全部身心等待与心上人再度相逢。最终她还是明白过来了,自己只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为此她退隐浣花溪,不参与任何诗酒花韵之事,只是一门心思在溪水边制作精致的粉笺,过了近二十年清淡的生活,直到孤独地老去。
那份寂寞如今是不是一如既往地漂荡在浣花溪上,没有谁知道。“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春望》全诗,让人感受着花谢花落花飞的绝望。无疑,这首诗正是那些日子她凄怆悲凉心境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