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16]印巴音乐欣赏,欢快的“印巴的士高”令你美不胜收



引用:

欢快“印巴的士高”令你美不胜收

浅谈印巴音乐
作者:GUGU1
一:印度音乐

    西方人谈到印度音乐,会像提及中国功夫首先联想到李小龙一样,脑海中立马跳出一个名字——Ravi Shankar。这毫不奇怪,正是上个世纪60年代时Ravi Shankar在西方世界的一系列亮相(在Woodstock和Montery音乐节上的演出、与Beatles、Philip Glass、Yuhedi Menuhin等等的合作),使得西方世界惊讶地发现除了欧洲与美洲之外还有如此精彩而令人感到新奇的音乐。Ravi Shankar成为了印度音乐和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大使,也自然被看作是印度音乐与文化的一个象征。然而,如果你就此简单地将Ravi Shankar等同于印度音乐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Ravi Shankar只是北印度古典乐派中涌现的一位Sitar琴大师,相应的还存在着南印度古典乐派,同时也别忘了演唱与舞蹈始终是印度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唱片与影像等资料的限制,印度音乐的演唱与舞蹈无奈在头脑中始终拼凑不出个完整的印象,这里就只能说说音乐了。
                             

印度音乐的基本特点

旋律:印度音乐是种线性、旋律性的音乐,没有和声的概念,旋律非常精致,大量使用微分音(小于半音的音),印度音乐有着自己特有的音律(把一个八度音程分为22个微分音)音阶,调式,记谱法。实际上,印度音乐中音高只是个相对概念,它没有固定的“DO(哆)”音,而且也没有严格的记谱方式,所有的音符的高低都以曲子的中心音(主音)来确定。旋律的音型被称为“Raga”,通常由五到十个音符组成一段旋律,学习印度音乐的学生必须记住大量的“Raga”,用来作为旋律组织和灵感启发的素材,实际表演时选择一段作为旋律即兴的基础。

节奏:印度音乐的节奏非常复杂、令人兴奋。它的节奏通常是建立在一段段反复出现的有编排的节拍型基础上的,术语称为“Tala”,每一“Tala”都是由一定数量的节拍构成的 举个例子,一个十拍子的“Tala”,演出时会以“2+3+2+3”或“3+2+3+2”形式出现,每组节拍都以重音开始,但整个“Tala”的第一拍是最为强调的。

速度:像音高一样,速度在印度音乐中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只有慢速、中速、快速三种区分,中速比慢速要快上一倍,快速比中速要快上一倍。

乐曲形式

印度音乐的形式也只是简单的分为“Open”部分和“Closed”部分。Open部分没有明显的起始标志,没有预先编排的结构,演奏速度比较松散。Closed部分严格按照“Tala”的规则,有明显的开始结束。常规的演出惯例一般是先以一段节奏自由的缓慢的引子开始,接着独奏者以中等的速度开始演奏Raga并不断进行变奏,最后逐渐加快速度进入快速的Tala的演奏与即兴变奏。总的来讲,印度音乐的作曲实质上很简单,只是为音乐家对raga和 tala的演奏、发展、变化提供一个简单的框架。
  |
三种最重要的印度乐器

Tamboura、Sitar、Tabla。Tamboura是种有着四或五根弦的乐器,除了演奏旋律外,关键作用还是作为一种背景乐器来把握控制乐曲的主音(中心音)的;Sitar是大家最熟悉的印度乐器,它是印度北方最常用的一种长颈弹拨乐器,共有7根琴弦,4根奏旋律,3根奏持续音,此外还有10多根共鸣弦,与主弦应和,形成了独特的音响效果,主要是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用来演奏Raga或为演唱伴奏的;Tabla是一套的两个手鼓,由两个单面鼓组成的,这两个鼓的形状正好相反,演奏者右边的鼓上小下大,发音高,左边的鼓上大下小,发音低,两者音高大约相差八度。一个鼓的音高调成乐曲的主音或曲子中的另一个关键音,另一个鼓则是用来添加各种音色变化用的,“Tabla”鼓是进行Tala演奏的关键乐器。由于印度被西方长期殖民,因此印度音乐中也吸收了一部分西方乐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印度南方古典乐中对小提琴的使用,然而小提琴在印度音乐中的使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它的外形仍保持原状,但它表达的内涵,采用的方法、技巧,风格都已彻头彻尾的印度化了。甚至你闭上眼睛聆听小提琴在印度音乐中的演奏时,很容易会与Sitar等乐器混淆,可以说小提琴除了躯壳,灵魂已经完全是印度的了。南印度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名为苏布拉马尼亚姆,1985年,纽约联合国庆祝印度独立40周年的音乐会上,世界提琴演奏大师梅纽因曾与他共同演奏印度音乐,获得很大的成功。
  
  ——“印度音乐的基本特点”部分参考整理自Jean Ferris的著作《The Art of Listening》以及Ravi Shanker的专辑《Master of Sitar》中的相关内容,两者的叙述稍有出入,保留了一致的部分。
   
二:巴基斯坦音乐
 
无论巴基斯坦与印度在边境问题上有何种纷争,但是从音乐的渊源来讲,这两个国家根本就是用着同一种音乐语言在歌唱。巴基斯坦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叫做“Qawwali”,“Qawwali”是巴基斯坦的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大约出现于九世纪时,前面提到的印度音乐的特点完全适用于描述这种音乐,它也是建立在类似“Tala”的节奏和 “Raga”的旋律基础上进行即兴表演的一种音乐。“Qawwali”的风格更为接近于北印度音乐,使用传统的印度乐器来演奏,诸如Tabla、Sarangi(印度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等,不过“Qawwali”更偏重于演唱,用人声来进行即兴演唱或与乐器相互对答。
  这么多年来,一个家族始终统制着这个音乐领域,几乎所有杰出的“Qawwali”演唱者都出自于一个叫做“The Khans of Pakistan”的家族(网上搜索Qawwali的话,列出的歌手名字超过百分之九十是以Khan结尾的)。而这个家族中最为显赫当数Nusrat Fateh Ali Khan,近三十年他始终与Ravi Shankar等人比肩站在World Muisc的大师行列,被称作是“The Pavarotti of Pakistan(巴基斯坦的帕瓦罗第)”。然而由于他的唱片被巴基斯坦、英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的唱片公司过度地出版再版,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印巴和西方唱片市场上到处充斥他的作品,使得其它一些不同风格的印巴乐手都笼罩在他的巨大背影下难见天日。
               
三:关于印巴音乐的一些杂感
 
任何音乐都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滋养,同时也跳不出这种文化与生俱来的某种局限。印巴这两个国度的文化具有很强烈宗教色彩,在印度的文学(诸如泰戈尔的诗歌)、瑜珈、电影、建筑等诸多艺术形式中,无一不渗透着佛教敬畏崇尚自然、神秘主义、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印巴音乐可以说直接衍生自宗教文化,最早的印巴音乐都是用来向神灵祷告祭祀和祈福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印巴音乐中的“Raga”每一段都是与神、色彩、时辰、节气相对应的,能够置听众于某种特定的氛围中,而且印度人也相信某些“Raga”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呼风唤雨与自然感应。在这种宗教因素的影响下,印巴音乐就呈现出文章前面所提到的一些特征,而在实际的聆听过程中,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用催眠、冥想、狂欢等字眼来描绘印巴音乐。确实,这是种非常感性、自由度相当高的音乐,除了简单的结构框架以外,音乐的好坏全看表演者的即兴创作与发挥了。一般的印巴音乐都要十几分钟长,这很显然是为了让表演者通过乐曲开始部分缓慢而不断重复的Raga演奏逐渐进入思维的恍惚状态,因为灵感只有在理性思维不清晰的时候才会翩然而至(就像神灵只会在梦境中出现一个道理),这时人的肉体只剩一副躯壳了,想象力可以超越任何极限,神游八方。’
  在宗教文化氛围中诞生的印巴音乐很显然走的是与欧洲音乐截然相反的一条路。欧洲的文明源自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发达的自然科学与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文明从一开始就有着强烈的理性色彩。因此西方古典音乐与印巴音乐相比有着完善和复杂得多的一个理论体系,拿具体的音乐作品对比的话,西方古典音乐的特点体现在有着清晰的结构(乐曲的形式)、丰富的和声效果、一些音乐基本要素(音阶、速度、节拍、音高等,古典音乐对这些都有严格的规定)的可确定性。古典音乐尽管需要演奏者在作品中反映出个性色彩,但在形式上它还是有严格限制、不容串改的。因为古典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曲式、演奏的速度快慢、音符的时值等)和内容(所要表达的一个完整的音乐主题)是完整不可分割的,形式与内容都是构成曲子美感的重要部分。印巴音乐则不同,它的结构基本是固定的,而演奏时所表达的内容才是关键,并且曲子是不固定的,每次演奏都可以重新演绎一番。这两种音乐的对比,说到底就体现出了两种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注:印巴音乐介绍“文”转自网络,在此谢谢作者的辛勤劳动)

印巴的士高欣赏

01  I LOVE YOU

02  AAJA AAJA MAHI YAARANA

03  HAMMA HAMMA BOMBAY

04  JAYE JABI MA ANA DE

05  KOL JAYE GO LE AAYE GHATAX

06  MALIN CHEEZ BARI MANDTIFEMALEIMOHRA

07  PHOOLON SE RANG JANI ZOR

视听曲:07  PHOOLON SE RANG JANI Z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