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最著名和最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协奏曲之一。柴科夫斯基一生写过三首钢琴协奏曲,这一首最成功。它是柴科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写于1874-1875年,当时正是农奴改革之后,由封建生产关系转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品完成之后,柴科夫斯基曾向当时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创始人尼古拉.鲁宾斯坦征求意见,尼古拉.鲁宾斯认为它“一无是处、无可救药”要求柴科夫斯基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思修改,他才能“给面子”,准许演奏。柴科夫斯基说:“我一个音符也不该,我要按照现在的样子付印。”柴科夫斯基把“献给尼古拉.鲁宾斯”的标题抹去。改赠德国钢琴家汉斯.冯.彪罗。1875年汉斯.冯.彪罗在波士顿首演成功。1878年尼古拉.鲁宾斯也演奏了这首协奏曲,以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柴科夫斯基银子维护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和自由、人格感和自豪感。
 
    《第一钢琴协奏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开始是一长大的序奏,共106小节,它在乐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序奏主题现有乐队高歌奏出,钢琴一强烈、激昂的和弦给予有利的配合,然后有将主题交与钢琴,乐队为其伴奏。序曲气势磅礴,辉煌壮丽,使人振奋。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呈示部主题原是柴科夫斯基从一乌克兰盲艺人搜集到的民歌,后经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使之具有诙谐性。副部由乐队逐步引出,由两个相互衔接的主题构成。第主题深情、真挚,如梦般甜美。第二主题有加弱音器的弦乐器奏出,宁静而娴雅。第二乐章是复三部曲式。是柴科夫斯基最优美的抒情篇章之一。乐曲把人带入辽阔、优美、清新、恬静的俄罗斯大自然中。第三乐章是奏鸣回旋曲式。主部主题是乌克兰歌舞曲《亿万卡,快来唱春歌》音乐表现春天来了,农时即将开始的欢快、奔放的情绪。付不主题是十分抒情优美的,同时也充满生机,音乐洋溢着青春和难以抑制的内心喜悦。接着,乐曲在主、副部主题和呈示、展开部的进程中发展。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继续,终于推向副部主题的光辉再现。钢琴与乐队齐奏这首壮丽宏伟的颂歌,全曲达到最高潮,使整个作品积极向上的基调得到充分的体现。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世界钢琴音乐文献中的珍品。



门德尔松:第1钢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的这首《第一钢琴协奏曲》,G小调,OP.25,作于1830-1831年,1831年10月17日在慕尼黑首演,由门德尔松主奏钢琴。其实,门德尔松至少作有4首钢琴协奏曲,在这首第一号之前,已作过2首,另还有一首为两架钢琴而作的协奏曲。这首协奏曲共3个乐章:1.热情如火的很快的快板,G小调,奏鸣曲式。有序奏,序奏开始以乐队的半音阶上行。主部开始以钢琴有力地呈示华丽的第一主题,下行固定于降B大调后,以钢琴平静地奏第二主题。降B小调扩展后,再强烈地奏第一主题,进入发展部。发展部在第一主题再由钢琴反复后以木管处理第二主题,其中交织钢琴的琶音。然后木管与钢琴分别处理两个主题,以对位形态交织。再出现由乐队演奏的部分,与序奏同样上行,达到顶点后进入再现部。钢琴加入,以G大调表情丰富地再现第二主题,转入G小调,乐队呈示第二主题后,钢琴以低音表现第一主题,乐队相继呈示第一主题后的经过句与第二主题,再由管乐激动地奏鼓号调动机。这个主题不间断进入第二乐章。2.行板E大调,三段体。钢琴将鼓号调给予变化呈示,奏出暗示这一乐章主要主题的3小节序奏后,中提琴与大提琴优美地展示主要主题,加入低音管与圆号对位。钢琴将主要主题予以装饰,在中提琴、大提琴再度呈示主题后,经转调的经过句,进入B大调中段。中段由钢琴以细密的音型演奏,中提琴与大提琴三度呈现主要主题。第三段钢琴的精致的律动交织,在弦乐震音伴奏下,钢琴奏主要主题,最后在附有延长记号的E大调和弦中静静地结束。3.G大调,回旋曲式,以鼓号调音型开始,相当于序奏。主部为活泼的很快的快板,强有力地呈示回旋曲主要主题。第一副主题为D大调,钢琴以分散和弦与音阶表现伴随,长笛与小提琴以含颤音的音型交错其间。第一副主题以B大调再现后,钢琴以D大调奏主要主题。处理完两者发展后,主题再由乐队以基调再现。钢琴承奏后以G小调,表情丰富地演奏第一乐章第二主题作为经过句。回复原来速度后,进入结尾,钢琴华丽地跳跃,回想第一副主题与主要主题,最后强有力地奏主要动机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