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风情系列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2  /  2  页   12 跳转 查看:6280

姑苏风情系列

回复:

神秘虎丘

  姑苏城外之十一

  虎丘初名海涌山,位于苏州阊门外山塘街,去苏州城西北3.5公里。虎丘高30余米,占地200余亩,虽高度才34.4米,但风景优美,古迹众多,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春秋时期,吴越檇李之战,吴王阖闾战伤而死。太孙夫差迎丧以归,卜葬于破楚门外之海涌山。据《越绝书》记载:“阖闾之葬,穿土为山,积壤为丘,发五都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运土凿池,四周广六十里,水深一丈,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六尺,黄金、珍玉凫雁”,以专诸剌吴王僚用过的鱼肠之剑殉葬,其他剑甲六千副,金玉之玩,充牣其中。既葬,尽杀工人以殉。三日后,望见葬处有白虎蹲踞其上,因名为虎邱山。后来秦始皇曾在虎丘寻找吴王墓,凿石求剑无所得,其凿石处,遂成深渊,变成了今天的剑池。关于虎丘的得名,民间也有“丘如蹲虎”的传说。东晋时司徒王荀和司空王珉兄弟在此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分东、西两刹,遂为“虎丘寺”。唐代避太祖李虎名讳,改为“武丘报恩寺”。武宗会昌年间寺毁,移往山顶重建时,将二刹合为一寺。白居易在宝历元年春至二年秋(公元825-826年)任苏州刺史,凿山引水,修筑七里山塘,人称白堤(今山塘街),使虎丘山水相连、清波萦绕,景致更为秀美,。北宋至道年间(995-997年)重建寺宇,称“云岩禅寺”。琳宫宝塔,重楼飞阁,掩映于丛林之中,规模恢宏,名重一时。被称为宋代五山十刹之一。明朝扬基有诗云:“望月登楼海气昏,剑池无底镇云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教锁寺门”。古人曾用“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红日隐檐底,青山藏寺中”的诗句来描绘虎丘的景色,倒也道出了虎丘的三分奇趣。

  “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立于虎丘风景区外,远远望去,虎丘仿佛只是平田中的一个小丘,寻寻常常,平淡无奇。但当走进意境清幽、钟磬回荡的云岩寺,眼前的景色迥然大异:入目但见翠竹拥栏,苍松虬踞,满眼危岩深壑,仿佛置身深山野岭。而重楼飞阁丰姿秀逸,绿树松风不时传来梵音经声,疑似刘阮误入天台。山小景多,正是虎丘的一大特色。山上,千年宋塔“云岩寺塔”古朴雄奇,元代古建筑断梁殿结构隽巧,剑池危崖陡壁上,飞梁渡涧,轩阁临崖,前山憨憨泉、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二仙亭、白莲池、点头石、双吊桶、剑池处处传说动人,山顶小吴轩、望苏台、致爽阁可以远眺古城风貌,纵览四野景色。难怪苏东坡有“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诚为憾事”之叹。

  进入虎丘首先要踏过一座花岗岩筑的石桥,过了桥便是断梁殿,断梁殿建于元代至元四年(1338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的外形结构是单檐歇山式,瓦顶单檐九脊,面阔三间,深二间。它的檐端轮廓从中间两柱开始,向两侧逐渐升高,形成圆弧曲线,给人以轻灵之感。断梁殿的第一奇奇在内部梁架与众不同,柱顶比柱身略小,梁微弯曲似半月,大梁不是一根整梁,而是在中柱的两侧安放二根月梁,看上去象是断梁,又叫双梁。断梁殿的第二奇是整个断梁殿没用一根铁钉,全部用木榫咬合,但坚如磬石,虽经百年沧桑仍安如泰山。断梁殿内有元至明代刻的4座石碑,上刻虎丘的历史变迁。轻轻敲击这几块碑经,竟会咚咚作响,因而又形成断梁殿的第三奇——“响碑”。

  进二山门,循着林木葱郁、山岩幽深的石径缓步登高,一路有憨憨泉、试剑石、真娘墓等古迹。山路尽头,境域豁然开朗,眼前展现一片平坦如砥的磐石,仿佛削刻而成,广达数亩,使人如入名山大壑,这就是虎丘的中心“千人石”。据说当年生公在此说法,曾有上千人坐在石上听讲,石壁篆书“千人坐”记下了当年盛况。生公,即神僧竺道生。传说他讲经时神思颖悟,妙语联珠,出神入化,兴之所至,连池中顽石都因领会奥妙而点头礼赞,而皎皎白莲也会不顾时值隆冬而竞相开放,一池清泓水也自然涨升,充盈贯满,一时有“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的传说。白莲池的一旁那块刻有篆体“觉石”二字的顽石,就是当年的点头石。白莲池周围一百三十多步,有巉石旁出,中有石矶,名为“钓月”,池壁上刻有“白莲开”三字依然记述当年那神奇的故事。

  穿过千人石向北行进,进入“别有通天”圆洞门,仿佛置身于绝崖纵壑之间,只见两崖似被划开,峭壁如削,中间清泉一泓,池形狭长,南宽北窄,像一柄平放的宝剑,这就是著名的“剑池”。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似乎深不可测。池边岩壁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如飘带垂挂。池上拱桥飞架,险峻奇丽,池周古木森森,寒气袭人。《吴地记》曰:“阖闾葬其下,以剑为殉,故池也以剑为其名”,更为剑池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圆洞内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传神达意,写尽剑池风光,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笔力遒劲,笔法潇洒、奔放。崖左壁还有篆文“剑池”二字,其来历却是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寺内有位高僧在剑池放牧两只白鹅,王羲之爱鹅成癖,意欲高价购买。但高僧却要王羲之以字换鹅。当王羲之挥就“剑池”二字,高僧及白鹅已杳无踪影,剑池边却多了书圣光照日月的佳作。

  剑池东璧有不少明人题刻,最能引人注目的却是二幅正德年间有关剑池探秘的记载。一幅是明正德七年正月十四日,剑池水干,苏州籍大学士王鏊、吴门才子唐寅等人目睹阖闾墓门的记述:“正德七年正月,郡士王山椿、侯权、任云藩、祖与之登虎丘。于时剑池水涸,传观阖闾之幽宫,千年神密,一旦露显,可悼也已!庭字利瞻。同游,少傅王鏊、解元唐寅、孝廉陈口口、少傅之子延佶、延龄。”计80字。其二为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长洲令吾翕等见阖闾幽宫题记:“长洲令吾翕,吴令胡文静,昆山令方豪,闻剑池枯,见吴王墓门,偕往观焉。万年深秘,一旦为人所窥,岂非数耶!命掩藏之”,足见“剑池”之秘虽历千古而不得其解。

  登上虎丘最高处,步入塔院,虎丘塔迎面而来。虎丘塔,也称云岩寺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据记载,隋文帝时就曾在此建塔,但建造的是一座木塔,虎丘塔即在木塔原址上建筑的。塔高七层,塔身平面呈八角形,是一座砖身木檐仿楼阁形宝塔。塔体可分为外壁、回廓、塔心壁、塔心室数部,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七次火灾,顶部和各层檐均遭毁坏,塔刹与砖平座已不存,残高约四十七米。塔身结构复杂,色彩瑰丽,塔身由底向上逐层缩小,外部轮廓有微微膨出的曲线。砖砌部分因多模仿木结构形式,有白石灰粉和红黑二色绘制的彩画,风格独特。虎丘塔最绝的是塔身的倾斜,据称在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改建第七层时已经发现明显倾斜。当时曾按倾斜方向反向稍加校正。但近300多年来塔身倾斜还在继续发展中,现在的看到的虎丘塔已经偏出中心垂线2.34米,斜度为2.48度,它的斜度已经超过了比萨斜塔。虎丘塔之绝,剑池之秘,生公台之奇,在苏州的洋洋大观中可算是独一无二的了,难怪人们都说:虎丘是苏州的象征,也只有虎丘,才算得上苏州的象征。
 

回复:

诗歌散文版变成转帖版了?
 

回复:姑苏风情系列

好文。请问作者是谁?
谢谢分享。
 
2  /  2  页   12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