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非常时期,还是以一道叫化鸡献给大家

叫化鸡,又名“黄泥煨鸡"。相传,明末清初,常熟虞山之麓一叫化子偶得一只鸡,苦于无炊具、调料,欲食难烹,遂将鸡粗粗加工,连毛涂上泥巴,置火堆中煨烤成熟,食之,味不同寻常。此法后经厨师不断改进,风味更佳,名声不胫而走。
(主料辅料)
嫩母鸡....1 只葱白段....50 克
瘦猪肉丁..100 克芝麻油....50 克
玻璃纸....1 张鸡腕.....50 克
包装纸....1 张虾仁.....50 克
姜未.....10 克酱油....500 克
葱花.....25 克水发香菇丁..25 克
丁香.....4 粒鲜荷叶....4 张
熟火腿丁...25 克酒坛泥...3000 克
猪网油...4oo 克绍酒.....50 克
精盐.....5 克玉果未...0.5 克
白糖.....20 克甜面酱....50 克
大料.....2 粒熟猪油....50 克
(烹制方法)
1.将鸡煺毛、斩去脚,在左腋下开长约3 厘米左右的小口,挖去内脏,抽出气管和食管,洗净血污,晾干水分。用刀背敲断鸡翅骨、腿骨、颈渭、放人钵中,加酱油475 克、黄酒25 克、精盐,腌1 小时取出。将丁香2 粒、大料1 粒一并碾成未,加玉果未和匀,擦抹鸡身。
2.将锅置旺火上烧热,舀入熟猪油,烧至五成热时,放人葱花姜未,大料煸炒,接着放人虾仁、猪肉丁、鸡吨丁、火腿丁颠炒,烹人绍酒25 克,加酱油25 克、白糖,炒至断生,即为馅料。待晾凉后,将馅料从鸡腋下刀口处填人鸡腹,将鸡头塞入刀口中,两腋各放1 粒丁香夹住,用猪网油紧包鸡身,先用1 张荷叶包裹,再用玻璃纸,外面再包1 层荷叶,用细麻绳扎成长圆形。
3.将酒坛泥碾成粉,加清水拌和,将泥裹在鸡上约1.5 厘米厚,再用包装纸包裹。
4.将裹好泥的鸡放人烤箱,用旺火烤40 分钟,视泥干裂,补泥裂缝,再用旺火烤30 分钟后,改用小火烤1 小时20 分钟,最后用微火烤1 小时30分钟,取出敲掉泥,解去绳,揭去荷叶、玻璃纸,淋上芝麻油即成。
(工艺关键)
1.制作叫化鸡要选用虞山特产,头小体大、肥壮细嫩的三黄母鸡,即黄嘴、黄脚、黄毛。1 只约重1500 克左右为佳。
2.用刀肖敲断翅骨、腿骨,颈骨时,不能损伤鸡皮,要使整只鸡的鸡皮完整。
3.在网油外再包荷叶,是为防止鸡烤焦,又增加荷叶香味。
4.用酒坛泥包裹捆扎鸡时,把泥平摊在湿布上,约厚1.7 厘米,再将鸡放在泥中间,把湿布四角拎起紧包,使泥粘紧粘牢,然后揭去湿布,冉用包装纸包裹即成。
5.在偎烤时,有的用烤箱,而有的却用炭火。如用炭火偎烤,一般将鸡放在架上,紧贴炭火煨烤,每半小时翻动1 次,约需4 小时可偎烤熟透。
(风味特点)
1.叫化鸡的制法与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猪包裹起,加以烧烤,然后再进一步加工而成的菜。
2.在食此菜时,打开泥壳,满屋飘香,人口酥烂肥嫩,风味独特。若配葱白,甜面酱进食、口味更佳。此菜是常熟地区传统名菜,也是苏州三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