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8/6/2017]中国首部泗州戏戏曲电影《拾棉花》1958年拍摄
多谢分享,俺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戏种,网搜了一下相关信息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流行于安徽省淮河两岸,原名“拉魂腔”。据艺人传说,它发源于江苏海州一带,原为当地农民以“猎户腔”、“太平调”等民间曲调即兴演唱的一种小戏,后由一邱姓艺人传到淮北泗州(今安徽泗县)一带,并吸收当地民间演唱艺术,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戏。另一说认为出自山东滕县、峄县一带,在柳子戏等古老剧种影响下发展形成,后经苏北流入淮北地区。“拉魂腔”流传颇广,苏北的淮海戏和山东的柳琴戏,过去都叫“拉魂腔”,泗州戏属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