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秦始皇兵马俑首次挖掘秘闻

随着镢头的劈凿、铁锨的挥舞,一个个陶制俑头、一截截残腿断臂、一堆堆俑片,被装进吊筐拉上地面,抛入荒滩野地。
在离地面约五米的深处,大家发现了青砖铺成的平面台基,同时,还有三个残缺的弩机和无数绿色的青铜箭头。这是地下军阵向两千年后的人类发出的一丝信号。尽管一时还不能辨别是不是秦砖,多数人还是很快将秦砖哄抢一空。
“内参”惊动江青,李先念紧急批示
这年5月底,由于一位不速之客的偶然“闯入”,使这支地下大军绝处逢生。这就是新华社记者蔺安稳。蔺安稳是临潼县北田乡西渭阳村人,196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西北政法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新华社总社工作。他这次回临潼,是探望妻子以及家人。就在这次探亲时,他从妻子口中得知文化馆收藏了农民打井挖出的陶俑。他当即断言:“这是两千年前秦代的士兵形象,为国家稀世珍宝。”
6月24日,蔺安稳匆匆乘火车回到北京。当天晚上他找到大学时最要好的同班同学王永安,原原本本地向王讲述了这次返乡的奇遇。
王永安在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他听到秦始皇陵附近发现高大的武士俑,极富政治敏感的王永安立即意识到,这是研究秦始皇法家路线的重要实物资料,万万不能放过。
但围绕如何写稿的问题,王永安考虑了一阵又说道:“这么重大的考古发现,没有经过省、中央文物考古部门的认定,一下子见报恐有困难,不如先在《人民日报》发内参,如能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到时候再说下一步。”
但当时“批儒评法”的报道压倒一切,任何重要的公开、内部报道都得先送姚文元审阅。怎样才能闯过姚文元这道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稿子与“批儒评法”挂上钩。于是王永安提笔在导语的末尾加上了这样几句话:“这批武士俑的发现,对于评价秦始皇,研究儒法斗争和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有极大的价值。”
姚文元接到此稿,很是赞赏,当即批了“可发”二字,并在第二段把“秦始皇凭借武力统一了中国”,改为“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
1974年的中国,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和以江青为首的两股政治力量的权力搏杀已到了生死攸关的关头。就在江青等人绞尽脑汁四处搜集所谓法家的言论和实物,以便为其政治目的服务之时,秦始皇陵出土武士俑的内参被江青看到了。在惊喜之余,这个已是大权在握的女人,又为内参所言“临潼某些领导同志出于本位主义考虑,不愿别人插手,因此一直保守秘密,没有向上级报告”这件事很恼火,她立即打电话给姚文元,让姚转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对临潼某些领导的做法要严加追查。姚文元立即向国务院分管这项工作的副总理李先念转达了江青对此事的态度。
李先念更是不敢马虎,将蔺安稳写的内参紧急批转给分管文物工作的国务院副秘书长吴庆彤和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
王冶秋看到文章时,一股难以名状的喜悦与兴奋划过脑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尚有珍贵文物出土,的确令人激动不已。在他的指示下,一支精干的考古队伍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