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从“将军不下马”到“将军管经济”的李先念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云说李先念是“将军管理经济” 陈云认为,李先念“是将军管理经济,但他能很快精通当时的经济工作,这是十分难得的”。这是对李先念的很高评价。
1、“蒋介石的人还不如我,还是我来干好了”。
新中国建立前后,李先念历任湖北省委书记,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武汉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南局副书记,副主席等职务,这足见他在湖北省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领导了全省党和政权建设,使湖北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了根本好转,尤其是他主管中南各省财经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使中央领导人特别是主管全国财经工作的陈云十分赞赏。
然而,当1954年毛泽东等决定调他来北京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部部长时,李先念却再三推辞,直至毛泽东亲自出面说服,这也是他在党的任务面前表现畏难情绪的惟一一次。关于进京就职,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先后分别与他通过电话和面谈过,他都反复重申:自己是打仗出身的,搞经济没有把握。当他面见毛泽东又表示难以胜任时,毛泽东严肃又风趣地说:“你干不了,不想干,只好把国民党的孔祥熙、宋子文从台湾请回来,让他们干好了。”李先念领会到这既是批评又是信任,就说:那不行,蒋介石的人还不如我,还是我来干好了。此后,他长期担任副总理,分管财贸工作,兼任财政部部长(20多年)、国务院财贸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国家计委副主任。负责综合管理财政部、粮食部、商业部、对外贸易部、中国人民银行并指导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工作。1956年,在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书记处书记。
2、毛泽东会见外宾时说:“我们的李先念同志就把中国的人民币和其他各种钱财管理得非常好”。
对于李先念管经济,新中国第一任财政部部长薄一波说:“开始我真有点为他担心”。但李先念却以他的聪明才智,很快交出合格答卷。在很短时间里,就适应了工作环境,很快进入角色。这三个“很快”,足以说明李先念的思想方法正确、工作卓有成效。新中国建设伊始,他竭诚心力初理财政,协助周恩来、陈云领导国家经济建设;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他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实情,负责统一指挥粮油棉的突击调运,呕心沥血共赈粮荒;他积极参与调整国民经济的领导工作,提出和采取的各种有力措施和主持起草的一系列有关决定,对扭转当时的困难局面起了很好、很大的作用。对此,毛泽东表示满意,在会见外宾时说:“建国之初我们非常缺乏经济方面管理人才,于是,我们只好抓个大兵来管钱。事实证明,我们这样的做法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们的李先念同志就把中国的人民币和其他各种钱财管理得非常好!”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国民经济生产背离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使国民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陈云后来批评另外一些将军:“文革”军管时期,“将军们管经济,有些人经验少,胆子大,他们说搞什么就搞什么。”李先念就是在这种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协助周恩来主持国民经济工作,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67年被诬为“二月逆流”成员,多次受到批判。第二年被下放到北京市北郊木材厂参加劳动。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以后,他才继续担任国务院的领导工作,并任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成为协助周恩来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主要助手,使一大批在建和新建项目得以建成或加快了建设进度,其中包括攀枝花钢铁厂、武钢一米七轧机、十三套大化肥、四套大化纤、焦枝铁路、襄渝铁路和胜利油田等。他积极筹划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霍林河煤矿的建设。在坚持自力更生方针的同时,他大力支持从外国进口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和单机的方案。积极支持建设远洋船队。“文革”后期,他积极协助先后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的邓小平,大力整顿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特别是抓紧了对铁路、钢铁、煤炭等战线的整顿,使经济形势日益好转。
3、李先念是两代领导集体成员中参加了三线建设全过程的领导人。
陈云特别提到的上述生产建设项目,相当一部分是“文革”前李先念参与决策、“文革”中他指导实施、“文革”后他参与领导调整改造的三线建设主要项目。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决然地作出、并雷厉风行地指导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即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李先念是两代领导集体成员中参加了三线建设全过程的领导人。直至1992年5月他病重期间,还惦记着三线建设情况,叮嘱要“在四川建设一个大的冶金基地,用贵州的煤,炼攀枝花的矿,综合开发,推进整个大西南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