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西藏平叛决策内幕:最好能让留下
1959年3月17日,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刘少奇的主持下,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了藏军积极准备叛乱的紧急情况和毛泽东的建议。会上一致意见是:最好设法让留在拉萨,他若硬是出走,这也没有什么不得了。
逃到印度的十四世喇嘛
2009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自治区人大通过决议,从今年开始,每年的3月28日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1959年3月10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开撕毁1951年5月签订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发动了旨在祖国、维护封建农奴制度、反对民主改革的全区性的武装叛乱。
西藏和平解放前,实行的是上层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西藏的广大农奴迫切要求挣脱农奴制的枷锁。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考虑到西藏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情况,对西藏社会制度的改革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十七条协议”规定,这种改革中央不加强迫,由西藏地方政府自动进行。
然而,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在外国势力的支持和操纵下,试图永远保持农奴制,以维护既得利益,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中国的活动。
蓄意和破坏
1956年底,喇嘛和班禅大师应邀访问印度,参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纪念活动。西藏上层反动分子蠢蠢欲动,勾结国外的敌对势力趁机进行策反,企图阻止返回西藏,在印度成立国外“流亡政府”,促其从事活动。为策应这一行动,他们在西藏昌都部分地区发动了武装叛乱,并试图在拉萨也掀起叛乱,造成留印的形势,以威胁中央在“西藏永远不进行民主改革”。
中央考虑到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为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揭露其阴谋,决定仍然采取耐心等待的方针,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58—1962年)不搞改革,过6年之后是否改革,仍然由西藏根据当时的情况和条件决定。

毛泽东接见和班禅
然而对方把中央政府的等待看做是软弱可欺。他们鼓吹只有“西立”,才能“永远不改”,加快了的步伐。
1957年,为贯彻关于西藏“六年不改”的方针,中央从西藏撤出了3万多人的部队和工作人员,留藏部队和工作人员只剩下1万多人。分子认为中央在西藏的力量薄弱,发难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加紧组织叛乱武装,成立叛乱指挥中心,并将这些活动辐射到西藏各地。
在他们的策划支持下,1957年5月,从川、甘、青三省藏族地区流窜到西藏的叛乱分子聚集拉萨,成立了一个名叫“曲细岗珠”(汉语“四水六岗”的意思,泛指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藏族聚集的地区)的叛乱组织,妄图将这些地区和西藏融为一体,建立一个“大西藏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