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误读最深的大将:大清雄鹰福康安
对正史没有研读的人,听到福康安这个名字,恐怕最容易想到的是金庸老先生的大作《雪山飞狐》以及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自然印象中的福康安是个奸佞、卑鄙或许还带点风流的小人。对这些,实不知是出于文学作者对福康安的误判,还是对福康安和其弟弟福长安(真正和和绅勾结之人)之间角色的误读。但,历史的真相确实不是如此,福康安是个英雄,战将! 在我的眼中,用功勋卓著、文武兼备、战功显赫、具有高度的政治眼光来评价福康安一点也不为过。戎马二十余载,经历上百次征战,足迹遍及台湾、西藏、贵州、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陕西、甘肃、福建、浙江、北京、河北等省,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抵御外侵、平定叛乱、维护国内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就其所获荣誉而言,福康安将军无疑达到了中国历史名将的顶峰:二十多个御赐碑赞(相当于现在的勋章),三次图形紫光阁,官居从一品,临终前封贝子,建庙入宗祠,死后晋升郡王爵位,谥“文襄”。并获我国有史以来的笫一次“天下颁昭”殊荣(首开全国精神表彰奖励的先河)。 如果将霍去病同福康安比,霍去病没有福康安的百战经历(霍去病英年早逝);如果将卫青同福康安比,卫青难有福康安的少年得志;如果将白起同福康安比,白起好象又缺少些外战的历练。这里,我并不是去贬低霍去病、卫青、白起,因为他们都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杰出将领,我只是想借这些名将的威名去告诉大家:这位19岁开始戎马,而最终死于军营之中的大清雄鹰,有着其他历史名将未曾有过的经历。 22岁,以领队大臣随大将阿桂定金川,平息这这场让帝国痛苦了几十年的土著叛乱。因战功卓著在回师后被升为内大臣,并获“嘉勇巴图鲁”称号。金川之役可谓是福康安二十余年辉煌军旅生涯的发轫。 30岁,从将军阿桂讨伐甘肃回民田五等起义,大军奋勇进攻,福康安亲自督战,歼贼数千,破石峰堡,擒田五。奉召回京,进封嘉勇侯。 32岁,因台湾林爽文起义,奉命渡台作战,为大将军,调度有方,一举扭转颓势,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将暴动平息下去。乾隆进封福康安为一等嘉勇公,赏红宝石帽顶、四团龙补服。 37岁,领兵进藏反击尼泊尔入侵,兵行神速,从青海的西宁到西藏的拉萨,福康安带大部队只走了39天。在反击尼泊尔的战役中,福康安的表现出了高超的战略素养、军事才能和政治能力。先尽收西藏失地,后督军翻越喜玛拉雅山,深入尼泊尔境内七百里,进逼加德满都。实现了“扫穴擒渠将其土地还给各部落,永免卫藏驻兵防守”的目的,尼泊尔廓尔喀王朝不得不做出了求和称臣纳贡请求。 尼泊尔即平,福康安回师西藏,开始展示了其高超的政治眼光:整顿西藏事务。福康安用《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实现了中国对西藏法定主权,提高驻藏大臣的权力;在西藏驻军;中央参与决定西藏地方官吏任命;喇嘛出藏要经中央政府同意等。同时,、班禅等宗教领袖去世后,其灵童需要经中央批准才能行使权力,即金瓶掣签制度也得以确立。力主在西藏铸造银币,使外国货币无所居奇,维护了国家的经济独立和货币统一。 43岁,领兵伐黔湘地区的苗民暴动。初战告捷,就在成功指日可待的时候,由于长途跋涉和紧张作战,福康安不服水土染瘴卧病,但仍继续督战,终死于军中。 准确的讲,终其一生,福康安都在为帝国征战,某些征伐有虽然有争议性,但仅从他征讨尼泊尔的战绩以及处理西藏事务的高超政治眼光,他就完全可以列于中华十大名将之列。 将军百战,只可惜由于历史资料的遗缺和地方史分析方法上的错位,以致两百多年后对他的评价失真,传闻较多,毁誉谬言野史流传甚广。但是为将者“马革裹尸”足以!作为一个百战将军,死在征战中那是至高无上的归属,作为名将能在军营中结束自己的一生,恐怕也是一种幸福! “了却君王天下事,何惜生前生后名”!历史总会给英雄一份交代……

megajoycn005 最后编辑于 2008-06-08 23: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