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禁止新生自备电脑遭质疑
为防网瘾高校频颁电脑“禁装令”
武汉部分高校几年前就出台规定,大一新生不得购买电脑。他们认为,新生对大学生活和科学使用电脑认识不足,自制力较弱,适当约束能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防止其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
华中科技大学在2000年就规定,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所有新生都不允许购买电脑。据了解,该校新生寝室的网络端口被用技术手段封住,除非学校批准,新生不得联网。
武汉工程大学学生处处长王雪梅告诉记者,学校2002年出台规定:不允许新生购买电脑,大二学生也要大学英语四级合格之后才能买电脑。她说,新生处于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型阶段,自制力比较薄弱。在这个阶段进行必要的约束,有助于促使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武汉工业学院2003年开始对新生购买电脑推出限制性举措:除计算机类专业外,其他新生确有购买电脑需要的,须提出申请,经所在院系批准。学工处处长周培松表示,学校提倡大一新生不购买电脑,开始有同学不理解,但大多数学生赞成这一点。由于新生进入大学新环境,很容易迷失自己,学校提倡新生不买电脑有利于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
■学校附近网吧仍有大一学生玩游戏
对于高校电脑“禁装令”,不少学生表示赞同,认为学校的规定是为了学生好。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信息工程专业一位姓李的学生支持学校的做法。他说,学校的决定有助于大一新生提高自控能力,这样到了高年级就不太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
武汉工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05级学生于坤章觉得学校的规定挺好。他说,刚上大学时我感觉很兴奋,忙着加入社团、忙着认识新同学、忙着适应寝室生活,没有电脑的大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禁装令”真的能够成为预防网瘾的良方?高校的随机调查却难以得到确切的证明。据了解,学校机房和校园附近网吧,基本上是大一学生在上网、玩游戏。
根据某高校的15名学生介绍,升入大二后,学生大多购买了电脑,许多人长时间玩游戏。他们15人中,有9人表示买电脑一般是用于玩游戏。大家认为,班里男生沉迷网络的不在少数。
武汉某高校,对学生使用电脑管理比较严格,除大一新生不允许使用电脑外,期末考试前,学校也会采取断网等措施,平时辅导员经常查寝室,发现沉迷网络者会找其谈话,予以批评教育。即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因沉迷网络而考试不及格。
■一年禁三年松作用有限
部分高校对电脑的禁令,主要是针对大一。到大二以后,用学生的话说,“学校就不管了”。这种一年禁三年松的模式,使很多人对禁的效果产生怀疑。
戒除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说,解决学生上网成瘾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禁一年起的作用有限,效果也很难说,因为高年级学生购买电脑后,也可能在使用上出现偏差。所以,“堵”,从根本上说是不值得提倡的方法。
有关专家指出,应该用科技手段管理校园网,比如利用网络行为管理系统过滤掉不适当的网站,对带宽流量进行分配、限制BT等P2P类下载软件的使用,从而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使学生无法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
质疑:
大一缺自制力大二却有? 阅读[278] 回复[1] loulei2007-10-09 17:33:19[发纸条] [加好友] [个人资料]1 楼[回复] [引用] [复制链接] 大一缺自制力大二却有?
21世纪是一个高速向前的社会,其特征最鲜明的就是信息经济带着人们往前飞奔。现代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电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如果一天没有电脑,和高速发展的社会有可能就是一天乃至更长时间的距离。面对网络成瘾,面对因“红灯”而被劝退的同学,面对被某些学生荒废了的学业,部分学校“拒绝”的做法是因为他面对信息社会的大潮,采取驼鸟政策就能高枕无忧了的吗?
学校明显处于两难的境地。在采访中,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处处长赵锋老师的一翻话,可以从中见其一二。
记者:学校建议大一新生不要带电脑,据说还得到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肯定。你们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
赵锋:大一新生,刚结束高中的紧张状态,一下子还适应不了大学生活,有可能就松懈下来,如果这个时候宿舍里就能上网的话,学生们就会对网络产生依赖性,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学习,还可能影响到宿舍其他人,或者影响以后的生活。在大一的时候采取这种强制的办法,为的是使学生们多交流,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
记者:信息社会就在每个人的身边。现在,电脑的作用很大,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经常用到它,“拒绝电脑”的做法,又使学生失去了利用网络这个工具的机会,明显显得比较粗暴,你看是否会得不偿失呢?
赵锋:总的来说学校采取这样的措施是利大于弊。大学刚开始主要是一个适应阶段,关键是为以后打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这个时候还不是特别需要电脑,可能随着专业知识的丰富,电脑的作用就会更加重要,到了大二就允许学生带了。
记者:那么到了大二该如何管理呢?
赵锋:大二的学生自控力就会强一些,学校也经常有各种以“网络文明”为主题的活动,包括演讲、论坛等,来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和防止沉迷网络,而且辅导员也会去寝室检查,如果发现违反这方面规定的学生,辅导员会与学生签定一个不再违反的协议,严重的还有可能暂时没收电脑,而且学生们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
记者:上海、浙江部分的高校也有类似的规定,贵校与这些学校的相关部门有过协商吗?
赵锋:这方面没有协商过,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也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目前高校学生沉迷网络是个难点,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这还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现状:大学新生三大件 手机 手提电脑 数码相机
“手机,差不多都有。电脑,一个寝室4个人,至少有2至3台。”一位研二的女同学说,如今流行的“三大件”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这就是趋势!现在的学生要时尚得多,眼界开阔得多。”
·讨论:大一新生是否有必要带电脑
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已成为近年来高校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记者在对浙江大学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和采访时,他们都认为,大一新生正在进行角色转换,自理、自制能力还不够,学校的提醒很温馨,很有针对性,也是适当的。
·正方:有碍学业 理当限之
近年来,电脑、网络与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大,已经上升为一个广泛而突出的社会问题。从学校到家庭,对这一问题的担忧愈益加重,却一直苦于找不到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法。
·反方:信息时代 怎能无之
一种不难想象的情况就是:校园里实行的种种限制,把学生都逼到校外的网吧里去了,玩得更起劲,甚至于彻夜不归。果真如此的话,学生不但学业和身体受影响,同时更增加了发生危险的可能,后果更可怕。
·质疑:大一缺自制力大二却有?
21世纪是一个高速向前的社会,其特征最鲜明的就是信息经济带着人们往前飞奔。现代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电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如果一天没有电脑,和高速发展的社会有可能就是一天乃至更长时间的距离。面对网络成瘾,面对因“红灯”而被劝退的同学,面对被某些学生荒废了的学业,部分学校“拒绝”的做法是因为他面对信息社会的大潮,采取驼鸟政策就能高枕无忧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