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il
四月
- 组别:羽
- 鲜花:0 朵
- 经验:300120 点
- 音符:299069 篇
- 音乐币:0 个
- 注册:
2005-04-15
|
历任联合国秘书长简介 (组图)
喧嚣了近一年时间的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选举,终于有了定论,来自韩国的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接替安南执掌联合国,这再次引发了世人对联合国秘书长这一特殊职位的热烈探讨。
在很多人眼中,作为联合国的行政首长,联合国秘书长是相当风光的。其实,表面看起来风光的联合国秘书长,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政治是冰冷而现实的。在历任联合国秘书长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社会不同势力斗争的影子,他们的命运折射出国际政治斗争的冷酷现实。
首任秘书长:特里格韦·赖伊(挪 威)

任期:1946-1952年
特里格韦·哈尔夫丹·赖伊在1896年7月16日出于挪威的奥斯陆,父亲是马丁·阿尔内森·赖伊,母亲是胡尔达。他在奥斯陆大学受教育,于1919年获得法学学位。1921年11月8日,他同约迪斯·约根森结婚,育有三名子女--西塞尔,古里和梅特。赖伊先生于1911年加入挪威工党青年组织。1919年至1922年,他担任工党秘书的助理,1922年至1935年担任挪威工会联合会的法律顾问,1926年担任工党全国执行秘书。1935年至1939年,在约翰·尼高斯沃尔所组成的工党政府中,赖伊先生担任司法大臣,继而在1939年7月至9月担任贸易和工业大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担任供应和航运大臣。在最后一个职位上,他拟订临时措施,在1940年德军入侵后,为同盟国保全了挪威舰队。同年6月,挪威政府决定从海外继续作战,他于是动身前往英国。1940年12月,他担任代理外交大臣。1941年2月被任命为挪威外交大臣,1936年,赖伊先生当选为挪威议会议员,1945年连选连任。1945年6月12日,赖伊先生参加的政府总辞;他被任命为当时接管政府的临时联合内阁的外交大臣;1945年10月在新的工党政府中再任外交大臣。
1945年4月,赖伊先生率领挪威代表团出席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并担任第三委员会的主席,该委员会负责起草宪章中关于安全理事会的规定。1946年1月,他又担任挪威出席在伦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代表团团长。1946年2月1日,赖伊先生当选为联合国第一任秘书长。他于1946年2月2日大会第22次会议上正式就职。1950年11月1日,大会决定请赖伊先生留任,自1951年2月1日起,延长三年。1952年11月,他辞去联合国秘书长的职务。
赖伊先生离开联合国后,先后奉派担任下列职位:奥斯陆和阿克斯胡斯两郡郡长,挪威能源委员会主席。1958年大会决议请挪威奥洛夫国王寻找一个基础,以便埃塞俄比亚和意大利着手解决涉及意大利前殖民地索马里的边界争端。1959年,奥洛夫国王指派赖伊先生为调解人。
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

任期:1953-1961年
达格·亚尔马·昂内·卡尔·哈马舍尔德自1953年4月10日起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直到1961年9月18日他在刚果从事和平任务时飞机失事殉难。他在1905年7月29日出生于瑞士中南方的荣彻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首相亚马尔·哈马舍尔德和他的夫人昂内斯M.C.(本家姓阿尔姆奎斯特)的第四个儿子,生长在大学城乌普萨拉,该城是他的父亲担任乌普兰省长时的驻地。
哈马舍尔德先生18岁中学毕业,进入乌干达普萨拉大学,主修法国文学史、社会哲学和政治经济,两年后以优异成绩获文学士学位。其后三年,他在原校攻读经济学,23岁获经济学的“哲学学士”学位。他继续攻读两年,在1930年获得法学士学位。
接着,哈马舍尔德先生迁居斯德哥尔摩,担任政府的一个失业问题委员会的秘书(1930-1934)。同时,他撰写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是“Konjunkturspridningen”(商业周期的分布)。1933年,他获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学位,受聘为该校政治经济学助理教授。
他担任瑞典国家银行秘书一年之后,31岁被任命为财政部常任国务秘书。1941年至1948年同时兼任国家银行董事长。董事会的六名董事由议会任命,董事长则由政府任命。这是第一次一人同时担任该银行董事长和财政部国务秘书两职。
1945年初,他被任命为内阁财政和经济问题顾问,除其他事项外,负责安排并协调政府对战时和战后所引起的各种经济问题的个别规划。这几年中,哈马舍尔德先生在制订瑞典的财政政策方面担任重要角色。他带头同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和联合王国--进行一系列的贸易和金融谈判。
1947年,他被派到外交部去担任国管秘书,负责一切经济问题。1949年,他被任命为外交部秘书长,1951年入阁担任不管部大臣。实际上,他担任副外交大臣,专门处理经济问题和各种密切经济合作计划。
1947年建立马歇尔计划的机制时,他是出席巴黎会议的代表之一。他担任瑞典出席1948年巴黎欧洲经济合作会议首席代表。有几年他担任欧洲经济合作会议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他担任瑞典出席UNISCAN代表团团长,该机构成立的目的是促进联合王国与北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他还担任政府主持的经济研究所的咨询委员会委员(1937-1948)。
1951年至1952年,他担任瑞典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常会代表团副团长,1952年至1953年担任瑞典出席大会第七届会议代表团代理团长。
哈马舍尔德先生虽然曾在社会民主党内阁中任职,但始终未曾加入任何政党,以政坛独立人士自居。
1954年12月20日,他被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他当选后接替他的父亲以前在科学院中的席位。
当选两任秘书长 1953年4月7日,大会根据安全理事会的推荐一致任命哈马舍尔德先生为联合国秘书长。1957年,他再次被一致推选连任,任期五年。
哈马舍尔德先生在秘书长任内,在联合国努力防止战争和实现宪章其他宗旨方面,为联合国履行许多职务。
在中东,这些职务包括:不断进行外交活动,支持《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停战协定》,并促进该地区更良好、更和平的状况;1956年组成联合国紧急部队(紧急部队)及担任部队后来的管理工作;1957年清理苏伊士运河并协助和平解决苏伊士运河的争端;1958年组成并管理联合国黎巴嫩观察组(联黎观察组),并在约旦设立秘书长特别代表办事处。
继他于1954年12月30日至1955年1月13日访问北京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释放在朝鲜联合国指挥部统辖下服役期间被拘留的15名美国飞行员。哈马舍尔德先生还到过非洲、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和中东的许多国家,不是为了执行特殊任务,就是为了进一步认识各会员国的官员和各个领域的问题。
其中有一次旅程,从1959年12月18日至1960年1月31日,秘书长访问了非洲21个国家和地区--他后来把这次旅程形容作“以研究和了解情况为目的的一次纯粹专业旅行”,在旅程中,他说他“对今日非洲在政治方面的每种重要见解几乎作了一次剖析”。
1960年稍后,刚果共和国总统约瑟夫·卡萨-武布和总理帕特里斯·卢蒙巴在7月12日发出一封电报,要求“紧急派遣”联合国军事援助团到刚果,秘书长遂在7月13日一次夜间会议上向安全理事会讲话,请安理会对这项要求采取“极其迅速的”行动。继安全理事会采取行动后,成立联合国驻刚果部队,秘书长本人也因联合国在当地的行动而度次前往刚果。到刚果去的头两次出差是在1960年7月和8月。继而在翌年1月,秘书长另一次出差去南非联邦处理该国的种族问题,中途在刚果停留。第四次到刚果出差是9月12日开始,因飞机失事殉难而告终。
至于其他方面的工作,哈马舍尔德先生负责于1955年和1958年在日内瓦组织第一次和第二次联合国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并负责定于1962年举行的联合国应用科学技术以利较不发达地区会议的规划。
他曾获英国的牛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州大学、阿默斯特学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乌普萨拉学院和俄亥俄州大学及加拿大的卡尔顿学院和麦吉尔大学的荣誉学位。
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吴丹(缅甸)

任期:1961-1971年
吴丹于1961年至1971年任联合国秘书长。他是在达格·哈马舍尔德秘书长于1961年9月坠机殉难后被推选为这个世界组织的首长。
吴丹于1909年1月22日出生于缅甸的班达诺,在班达诺的国立中学和仰光的大学学院受教育。
吴丹在进入外交界之前,曾经担任教育和新闻方面的工作。他担任过母校班达诺国立中学的高中教员,并于获得英语一本地话中学师资格考试第一名之后,在1931年升任校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他曾任缅甸教科书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员及中小校长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外,他还是很活跃的一名自由采访记者。
1942年,吴丹担任几个月的缅甸教育改组委员会秘书。翌年,他回国立中学再担任校长。
1947年,吴丹被任命为缅甸政府的新闻局长,次年被任命为缅甸政府新闻部秘书。1953年,吴丹在总理办公室担任负责项目的秘书,1955年任缅甸经济和社会委员会执行秘书,奉命承担更多的职务。
吴丹被任命为联合国代表秘书长时,正担任缅甸大使衔常驻联合国代表(1957-1961)。
在那段时间,他率领缅甸代表团出席大会各届会议,并在1959年担任大会第十四届会议一名副主席。1961年,吴丹任联合国刚果和解委员会主席和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委员会主席。
在从事外交工作期间,吴丹曾经几次担任缅甸总理的顾问。
吴丹从1961年11月3日起担任代理秘书长;那一年,大会根据安全理事会的推荐,一致决定任命他填补达格·哈马舍尔德秘书长逝世后未满的任期。后来,大会又在1962年11月30日一致决定任命他为秘书长,任期到1966年11月3日为止。
1966年12月2日,大会根据安全理事会的一致推荐(1966年第229号决议),任命他联任联合国秘书长,任期到1971年12月31日。
吴丹曾获下列各大学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加拿大渥太华的卡尔顿大学(1962年5月25日); 马萨诸塞州威廉斯敦的威廉斯学院(1962年6月10日);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普林斯顿大学(1962年6月12日); 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的霍利奥克山学院(1963年6月2日); 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哈佛大学(1963年6月13日); 新罕布什尔州汉诺佛的达特默斯学院(1963年6月16日); 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的加州大学(1964年4月2日); 科罗拉多州丹佛的丹佛大学(1964年4月3日); 宾夕法尼亚州斯沃思莫尔的斯沃思莫尔学院(1964年6月8日); 纽约市的纽约大学(1964年6月10日); 苏联莫斯科的莫斯科大学(1964年7月30日); 安大略省金斯敦的女王大学(1965年5月22日); 缅因州沃特维尔的科尔比学院(1965年6月6日); 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耶鲁大学(1965年6月14日); 加拿大安大略省温泽的温泽大学(1966年5月28日); 纽约州克林顿的汉密尔顿学院(1966年6月5日); 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的福德姆大学(1966年6月8日); 纽约市的曼哈顿学院(1966年6月14日); 密歇根州安阿伯的密歇根大学(1967年3月30日); 印度新德里的德里大学(1967年4月13日); 英国利兹大学(1967年5月26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卢万大学(1968年4月10日); 加拿大埃德蒙顿的阿尔伯塔大学(1968年5月13日);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波士顿大学(1968年5月19日); 新泽西州新不伦斯威克的拉特格斯大学(1968年5月29日); 爱尔兰都柏林的都柏林大学圣三学院(1968年7月12日); 加拿大魁北克的拉瓦尔大学(1969年5月31日); 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1969年6月3日); 菲律宾大学(1970年4月11日)锡拉丘兹大学(1970年6月6日)。
他还获有下列的荣誉学位: 第一全球教会神学博士(1970年5月11日); 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国际法博士(1971年1月25日); 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哈特福德大学法学博士(1971年3月23日); 纽约州汉密尔顿的科尔盖特大学民法博士荣誉学位(1971年5月30日); 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杜克大学人文博士(1971年6月7日)。
吴丹于1971年第二个任期届满后退休,晚年久病,终于1970年11月25日逝世,享年65岁。
联合国第四任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奥地利)

任期:1972-1981年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被任命为联合国秘书长,从1972年1月1日起,任期五年。安全理事会于1971年12月21日推荐,次日,大会以鼓掌方式批准这项任命。
这位秘书长于1918年12月21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圣安德烈沃尔登。他于1944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他还是维也纳领事学院的毕业生。
瓦尔德海姆先生于1945年参加奥地利的外交工作,1948年至1951年担任驻巴黎公使馆一等秘书。他于1951年至1955年在维也纳担任外交部人事司司长。1955年,他被任命为奥地利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同年稍后,奥地利加入联合国,他担任奥地利代表团团长。
1956年至1960年,瓦尔德海姆先生担任奥地利驻加拿大的代表,初任全权公使,后升任大使。1960年至1962年,他担任奥地利外交部政治司(西方)司长,后来改任政治事务局长,直至1964年6月。
1964年至1968年,瓦尔德海姆先生担任奥地利常驻联合国代表。在这一期间,他曾担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主席;1968年,他当选为第一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主席。
1968年1月至1970年4月,瓦尔德海姆先生担任奥地利联邦外交部长。离开政府后,他被一致推选为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委员会主席;1970年10月,他再次成为奥地利常驻联合国代表,担任此职直至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
1971年4月,他是竞选奥地利联邦总统的两位候选人之一。
瓦尔德海姆先生在担任秘书长的头三年,经常访问联合国特别关切的地区。1972年3月,他根据安全理事会赋予他的任务,前往南非和纳米比亚协助寻找纳米比亚问题的圆满解决办法。
1972年6月、1973年8月和1974年8月,秘书长三次访问塞浦路斯,同政府领导人进行讨论并视察驻在该岛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1974年8月刚刚发生过敌对行为,在这次访问期间,瓦尔德海姆先生安排代理总统格拉夫科斯·克莱里季斯和拉乌夫·登克塔什开始会谈。
秘书长也屡次前往中东,继续寻求该区域的和平。1973年8月,他访问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和约旦;1974年6月,他会见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约旦和埃及的领导人;1974年11月,他为了延长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观察员部队)的任务期限,前往叙利亚、以色列和埃及。在这些访问中,他也视察了联合国在该区域的各项维持和平行动----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停战监督组织)、联合国紧急部队(紧急部队)和观察员部队。
1973年2月,他在正式访问南亚次大陆期间,同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政府讨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克服战争后果的方法和途径。他还视察联合国孟加拉国救济行动,这是在联合国主持下规模最大一项救济行动。
1974年2、3月间,秘书长访问了非洲苏丹----萨赫勒地区的一些国家,当时联合国在该地区展开一项重大的救济行动,援助长期旱灾的灾民。
秘书长还主持联合国召开的许多重要国际会议的开幕式,并在会议上致词。其中包括第三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972年4月,圣地亚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1974年6月,加拉加斯)、世界人口会议(1974年8月,布加勒斯特)和世界粮食会议(1974年11月,罗马)。
秘书长参加安全理事会离开总部到非洲(1972年1月,亚的斯亚贝巴)和拉丁美洲(1973年3月,巴拿马)举行的会议。
他曾出席非洲统一组织(非统组织)在拉巴特(1972年6月,非统组织十周年纪念)、亚的斯亚贝巴(1973年5月)和摩加迪沙(1974年6月)举行的会议,并在会上致词。他也曾在华盛顿向美洲国家组织(美洲组织)讲话(1972年3月)。
1973年2月,秘书长参加巴黎的越南问题国际会议;同年12月,他主持日内瓦中东和平会议的第一阶段。
1973年7月,瓦尔德海姆先生在赫尔辛基向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讲话。
秘书长曾应个别政府的邀请,正式访问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和欧洲的若干国家。
瓦尔德海姆先生已婚,有子女三人;他著有《奥地利的榜样》,是一本关于奥地利外交政策的书,已发行德文版、英文版和法文版。
联合国第五任秘书长: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秘鲁)

任期:1982-1991年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于1982年1月1日就任联合国秘书长。1986年10月10日,他当选连任,第二任期于1987年1月1日开始。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先生于1920年1月19日出生于秘鲁的利马。他是律师和职业外交官,现已退休。
他于1940年进入秘鲁外交部工作,1944年开始担任外交工作,先后担任秘鲁驻法国、联合王国、玻利维亚和巴西大使馆秘书及驻巴西大使馆参赞、公使衔参赞。
他于1961年返回利马,翌年升任大使,先后担任法律司司长、行政司司长、礼宾司司长和政治事务司司长。1966年,他被任命为外交部秘书长(副部长)。1981年,他担任外交部法律顾问。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先生曾任秘鲁驻瑞士、苏联、波兰和委内瑞拉大使。
他是秘鲁出席1946年大会第一届会议代表团成员,也是出席大会第二十五届至第三十届会议代表团成员。1971年,他被任命为秘鲁常驻联合国代表,从那年起到1975年,率领秘鲁代表团出席大会各届会议。
1973年和1974年,他代表秘鲁出席安全理事会,于1974年7月塞浦路斯事件发生时担任安理会主席。1975年9月18日,他被任命为秘书长驻塞浦路斯特别代表,担任该职直至1977年12月返回本国外交部为止。
1979年2月27日,他被任命为联合国主管特别政治事务副秘书长。1981年4月起,他除担任此一职位外,并兼任秘书长处理阿富汗局势的个人代表。他以这个身份,在那一年4月和8月访问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以便继续进行秘书长在几个月前开始的谈判。
1981年5月,他再次返回秘鲁外交部工作,但继续担任秘书长处理阿富汗局势的代表,直至他于那年12月被任命为联合国秘书长为止。
他还担任过秘鲁外交外交学院国际法教授和秘鲁空战学院国际关系教授,著有《外交法手册》(1964年)。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先生曾获下列各大会的荣誉雷博士学位:尼斯大学;克拉科夫的雅盖尔洛尼安大学;布拉格的查尔斯大学;索非亚大学;利马的圣马科斯大学;布鲁塞尔的自由大学;加拿大渥太华的卡尔顿大学;巴黎大学(索邦);印度西孟加拉的维斯瓦巴拉蒂大学;密歇根大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奥斯纳布吕克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的科英布拉大学;乌兰巴托的蒙古国立大学;柏林的洪堡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瓦莱塔的马耳他大学;荷兰的莱顿大学;费城的拉萨尔大学;巴萨诸塞州梅德福的塔夫茨大学;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联合王国的剑桥大学。
在其职业生涯中,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先生曾获25个国家授勋。
1987年10月,他因促进拉丁美洲的合作而获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1989年1月,他获奥洛夫·帕尔梅纪念基金会颁发的奥洛夫·帕尔梅促进国际了解与共同安全奖。1989年2月,他获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促进国际了解奖。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先生已婚,有子女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