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之间的厮杀——为国共两党黄埔生排序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同学之间的厮杀——为国共两党黄埔生排序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974

同学之间的厮杀——为国共两党黄埔生排序

同学之间的厮杀——为国共两党黄埔生排序

在中国历史上,象黄埔军校这样的曾经同堂上课,一室生活,而最后又在战场上相互厮杀的现象,是绝无仅有的。在国共两党22年的武装斗争中,曾经是一校同学的两军将领,为了不同的信仰,各自在战场上为了各自的政党和主义捉对厮杀,除了历史的残酷性,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现象。
  如果排除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仅就双方的战场表现和军事表演来说,也表现出很多的故事性,让后人为之充满了探察的欲望。象陈赓与康泽、邱行湘,林彪与杜聿明,徐向前与胡宗南等是同学之争,而陈诚、卫立煌、白崇禧、刘峙、顾祝同等与邓演达、叶剑英、聂荣臻、陈毅、恽代英等则是教师之斗。正是两方的黄埔师生,在战场上厮杀了几十年,并成为真正的主角,也可以看出黄埔军校的特殊历史地位。
  当然,共产党内的黄埔同学远远少于国民党,同时,在战场上战死的数量也远多于国民党,这是因为共产党长期处于劣势,且没有政权,因此在彼此争斗的博杀中,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但是最后共产党领导下的黄埔将领却击败了国民党领导下的黄埔同学。不能不说明,共产党的黄埔生虽然少,但却都是精华所在。
  在国共两党武装斗争的20多年中,由于共产党开始不懂得枪杆子的重要性,没有建立自己的军队和军事学校,只能是利用了国民党的军事教育体系进行了寄生。当国民党背叛了与共产党的共同纲领后,共产党开始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的军事斗争道路时,非常缺乏专门的军事人才。因此,这些寄生在国民党军事学校里的黄埔生,就成了黄产党极其宝贵的财富。正是有了这些专门的军事人才,共产党才得以拉起队伍,在残酷的武装斗争中站住了脚,并不断的发展壮大。
  同样,深知枪杆子重要并以抓枪干子起家的蒋介石,也是异常重视培养自己的人才。人家说蒋介石一生最爱听的一个称呼就是“校长”,不管走到何处,只要一声“校长”就会让蒋感觉到放心,感觉到自己统治的稳固,就象孔老夫子似的,旗下有“贤人七十,弟子三千”,让蒋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纵横了几十年。
  在已知的共产党的黄埔生中,真正不乏历史英才。本人试图从战绩、战功、资历、职务和影响力,为国共两党的黄埔生排个序,也许排的不符合各位专家的想法,请不必见怪,这种事可能是永远也统一不起来的,只要大家有兴趣,尽管按照自己的理性来排,只要不是恶意的贬低谁、诽谤谁就可以了。也请各位不要笑话别人啊。只是为了排出来,为历史的回首而满足。
  蒋先云、李之龙、徐向前、林彪、陈赓、左权、王尔琢、黄公略、曾中生、蔡申熙、许继慎、周逸群、段德昌、卢德铭、刘志丹、宣侠父、邓萍、罗瑞卿、周士弟、程子华、许光达、宋时轮、阎揆要、余洒渡、陶铸......
  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胡宗南、汤恩伯、关麟征、康泽、贺衷寒、邓文仪、桂永清、陈明仁、郑洞国、范汉杰、李默庵、宋希濂、郑介民、戴安澜、王耀武、张灵甫、黄维、刘戡、侯镜如、廖耀湘、邱行湘、郑庭笈......
 

回复

同室操戈……
 

回复

各为其主!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