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家庭音乐晚会曲目选2

6、巴赫古诺:《圣母颂》
    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圣母颂》,原是古诺的声乐名曲。他一生往返于教堂、修道院与歌剧院,在宗教音乐与歌剧方面,有着极其伟大的成就。他于1855年,以巴赫在一百五十年前所作的《C大调前奏曲》(选自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为伴奏,配上了这首世人熟知的歌曲《圣母颂》。这是一首曲意崇高,旋律优美,跟伴奏吻合得天衣无缝的音乐。创作这样充满宗教美感的乐曲,只有像古诺这样的,具有伟大音乐天才与真诚宗教信仰,并且仔细探究过巴赫音乐之灵魂的音乐家方能为之。原作是一首音域宽广的女高音曲,是采用天主教的圣母祈祷文做为歌词的。本曲被认为是音乐家跨年代合作的典范之作。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7、海顿:《小号协奏曲》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这首小号协奏曲是海顿的最后一部协奏曲。海顿第二次赴 英国旅行后返回时,是在1795年的夏天,小号协奏曲便是次年( 1796年)写的。此曲为小号协奏曲的典范之作,经久不衰。
    第一乐章 快板,降E大调,4/4拍子。 呈示部的第一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呈示,接着以全合奏方式来结束第一主题。然后出现下行的第二主题,旋即进入全合奏的终结乐句,简洁明了。主奏呈示部是由主奏小号重新吹奏的第一主题开始的。
    第二乐章 行板,降A大调,6/8拍子。 首先由弦乐器奏出西西里舞曲节奏的主要主题,主奏小号跟着重复一次。在本乐章中,小号与全乐队交相辉映,而造成调性的变化。
    第三乐章 快板,降E大调,2/4拍子,两个主题回旋奏鸣曲形式。 三个弦乐器合奏主题,接着由全乐队重复主题一次,然后乐曲转为第二主题,藉着很起劲的乐句来结束乐队呈示部。接着由主奏小号轻松地吹奏出欢快乐观的主题,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旋律,主奏小号在高音区奏出嘹亮的音色,充分发挥出这一乐器的特色。结尾再现第一主题,直接把乐曲带进终结部。
第一乐章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第二乐章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第三乐章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8、波隆贝斯库:《叙事曲 》
    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 (Ciprian Porumbescu,1853-1883),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家。生于摩尔多瓦,自幼学习小提琴,对民间音乐有较深的研究。1879年曾赴维也纳学习音乐,布鲁克纳斯他的主要导师之一。回国后任中学音乐教员,1883年在贫病中去世,年仅三十岁。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罗马尼亚民间风格和深刻的内容。他曾积极参加罗马尼亚争取民族独立的进步文化运动,被罗马尼亚人民称为“杰出的爱国主义音乐家”,是罗马尼亚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罗马尼亚新国歌就出自他的手笔。代表作品为歌剧《新月》、小提琴独奏曲《叙事曲》等。
    本曲小提琴演奏者薛伟,出生于1963年, 1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林耀基、郑石生、周彬佑、陈新之等教授,1985年获得英国伦敦市长的资助到英国格尔豪音乐学院大师班,跟随尼曼教授学习。1986年,薛伟获得第八届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银奖,1989年,26岁的薛伟成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