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我与父亲征文述评****蒋宏林
为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尊父、爱儿女的情感与精神,《新绿报》特地举办了“我与父亲”征文活动,短短的一个时期,应征文者稿件如云,收获了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散文佳作。
张中枢的《我与父亲同命运》,写得真实,写得潇洒自如,写得有个性,写得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力度。作者从父亲的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写起,由背负冤案到性格的大逆转:“性格开朗的父亲变得沉默寡言”。再写到在那共和国的三年困难时期,父亲在半夜为我开小灶,以及当时没有工资收入的父亲徒步几十公里到学校送几块钱给我的情景,令人对殷殷慈父肃然起敬。作者的父亲故于“文革”期间,而作者又在这期间被剥夺了高考的权利,这正是“我与父亲同命运”之真实内涵。此文时间跨度大,写得有纵深感、有历史感,颇具思想性,情感抒发质朴自然,语言也准确朴实。
蒋宏林的《祭父文》写得情真意切,抒发情感淋漓尽致,作者撷取了幼年、九岁离别父亲、一九八五年父亲在故乡病危三个特写镜头,运用流畅的散文语言展示了孝子情、慈父爱的父子情结。散文讲究的是情感美和意境美,而散文的情感美就美在一个“真”字上。小玉的《失落的明珠》写得真切、凄美。此篇佳作可谓一篇难得的抒情散文。她从另一个侧面写了父爱。幼年和少年时代,“我”是父亲的掌上明珠。青年时代,由于父亲另有新欢,导致父母离异,随母生活的作者倍尝人间辛酸,文末四个自然段的排比句式,将作者那种“爱之深,恨之切”的思想与情感抒发得力透纸背,给读者一种震撼力,升华了本文的主题内涵。
刘承志的《不苟言笑的父亲》一文情真意切、语言质朴,曾凤娟的《老单车》睹物思人,文题小,但老单车处处融入了慈父爱、女儿情之情结。周建仕的《我的父亲》亦写得真切、写得颇有深度,最末一段写得颇有文采;池惠琼的《父爱如山》传神、有文采、有铺垫、有照应,颇具思想性,且用词准确,抒情到位,文笔流畅。
浏览征文活动,总体印象是真实。济慈说过:“美即真,真即美”。就作者群而言,本次征文调动了我国大江南北作者的积极性,在倾诉儿女情、慈父爱这个深刻的命题中,荟萃了林林总总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之艺术画面,这就构成了纪念父亲节之鲜明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