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劝奶歌 - 阿拉坦其其格演唱

蒙古民歌是天籁之音
             

      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位蒙古族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蒙古民歌洋洋洒洒,浩如烟海,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令世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
      碧绿的草原苍茫辽阔,一望无际,朵朵白云像崭新的棉絮般静静地浮动着,在蓝天映衬下,越发显得皎洁。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动的云彩,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天地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卷。夕阳西下,远山披上了晚霞的彩衣裳,牛羊背上如同镀上了一层金,天边的云朵也变得火焰一般鲜红。
      蒙古人有三件宝,那就是: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
      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胸襟的开阔。
      蒙古民族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其音乐歌曲的内在品质也大都饱含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
  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你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能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长调中特殊的发声技巧称作“诺古拉”,即波折音,类似颤音,对形成蒙古族长调独特风格有重要作用。长调牧歌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和蒙古族音乐的结晶,广大牧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长调”中不知倾注了多少的感情,发挥了多少创造力。对于“长调”艺术中文化意蕴的认识,我们永远也不能穷尽,它的价值和魅力是永恒的.

 


  阿拉坦其其格,1955生。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人。1973年参加本旗乌兰牧骑,任独唱演员,后赴西北民族学院进修。1983年调入内蒙古广播艺术团。

  阿拉坦其其格擅长蒙古族长调民歌,她的演唱音色浑厚明亮,音域宽广,气息充沛,行腔委婉自如,典雅华丽,深受广大听众喜爱。其代表曲目有《金色圣山》、《辽阔富饶的阿拉善》、《永登哥哥》、《孤独的白驼羔》、《黄骠马》、《宴歌》等。1979年在全国青年歌手声乐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993年参加乌兰巴托国际民歌比赛,荣获金奖。

  阿拉坦其其格生于1955年, 从小学一年级第一次被老师抱上舞台,到十几岁参加当地乌兰牧骑成为一名专业文艺工作者,再到今天成长为一名受人们喜爱的女中音歌唱家,算起来她的艺龄已经有40年了。阿拉坦其其格现在是中国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的歌唱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在这40年的从艺生涯中,她把自己挚爱的长调艺术带到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向人们介绍着这极具蒙古民间特色的少数民族艺术瑰宝。

   而提到阿拉坦其其格的长调,就不能不提到她的保留曲目《金色圣山》,在它背后隐藏着一个有关她家祖孙三代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还在襁褓中,妈妈动听的歌声就陪伴她入眠、嬉戏、快乐的成长,其中唱得最多的就是《金色圣山》,小阿尔坦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成为一名歌唱家之后,母亲才向她讲述了有关这首歌的故事。那是1944年,母亲也只有8岁,她的妈妈(也就是阿尔坦的姥姥)告别了丈夫和三个年幼的孩子,回乡探望自己生病的姐姐。谁知道正赶上蒙古独立,正身处蒙古边境一边的姥姥只好随当地的牧民被迫向北迁徙。就这样,一条无形的边界线隔开了一家人。开始两边还常有书信往来,得以互报平安。可到了“文革"期间,由于社会的动荡,竟连这仅有的联系方式也中断了。从8岁就离开了姥姥的母亲惟一记得的就是从姥姥那里学会的这首《金色圣山》,每当唱起它,便又会回想起母亲的疼爱,想起一家人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对亲人的思念、关切更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阿尔坦的歌声中。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随着国家形势的不断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阿尔坦奇奇格的艺术道路也越走越宽。她演唱的歌曲开始通过内蒙的电台、电视台广为传播。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电波竟然跨越了国境传到了蒙古,传到了姥姥耳中。听到收音机里传来自己年轻时常唱的旋律,与亲人失散多年的姥姥似乎看到了希望,又向国内发出了寻亲的讯息……就这样,在长调动人的歌声中,分别了近半个世纪的一家人又得以重逢了。

   有了这样的情缘,每当阿拉坦其其格谈起长调,自然有着别样的体味。她总是说,长调是地地道道蒙古人的东西,别的民族没有也不可能有这样的音乐。是辽阔的大草原赋予了它悠远、粗犷的旋律,是草原上的牧民赋予了它深情、豪迈的性格。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