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2009]中国管子第一人胡志厚《江河水》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民乐国粹民乐国粹-Mp3区(VIP) [7/10/2009]中国管子第一人胡志厚《江河水》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9428

[7/10/2009]中国管子第一人胡志厚《江河水》

[7/10/2009]中国管子第一人胡志厚《江河水》


   
中国管子第一人胡志厚《江河水》192K MP3





专辑名称:江河水
演奏:胡志厚
出版社:星辉音乐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3年1月


 

     
简介


胡志厚,

1941年生,

安徽芜湖人。

管子演奏家、教育家。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

早年师从民间管乐艺术家杨元亨先生,

在全面继承传统技法和风格的基础上,立意出新。

他的演奏充分表现了管子音色的感染力,尤以细腻见长。


他在中国民族乐器管子教学、演奏、科研诸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深受国内外观众赞美和喜爱,被《纽约时报》誉为“诗人般的演奏”。
         



         
曾出版《论管子演奏》、

《中国乐器博览—管子曲集》等专著

及《雁落沙滩》、《秋塞吟》、《江河水》、

《中国传统吹打乐》、《中国管子》、

《中国民族乐器—管子专辑》等音像制品。
                     
鉴于胡志厚在管子演奏、

教学和科研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国家文化部授予“部级优秀专家”称号;

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国务院授予“国家级专家”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传统乐器管子,

在音乐史上称为“筚篥”。

南北朝、隋、唐的歌舞伎乐中曾经成为“众乐之首”,

到北宋后,流传于中国北方农村,存活于民间,地位低微。

作为杨元亨老先生的最后传人和最得意的入室,

胡志厚就是这样系存亡于一线,传下了绝技,

并将之扩展至学院与现代音乐舞台。



 

专辑曲目


01 万年欢
02 放驴
03 走西口
04 江河水
05 小桃红
06 醉翁操
07 乐章
08 普庵咒



 
试听:放驴(128k/mp3)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音乐仅做测试,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后果自负!



本帖被评分 1 次

 

 

回复:[7/10/2009]中国管子第一人胡志厚《江河水》

乐器管子一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非常悠久。管子起源于古代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在中国古代它曾称为"筚篥"或"芦管"。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管子已经成为中国新疆一带通用的乐器,后来,管子传入中原,经过变化发展,它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在,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管子的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管子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管子的用途很广,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尤其在中国北方的一些乐种里,管子是非常重要的吹管乐器。管子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除了一般经常运用的颤音、滑音、溜音、吐音和花舌音外,还有特殊的打音、跨音、涮音和齿音等。除手指的技巧外,哨子含在嘴里的深浅也决定着管子发音的高低,吹奏时,利用口形的变化,还能模拟出人声和各种动物的叫声。运用循环换气法可不间歇地奏出长时值音型。
  管子,古称筚篥、觱篥、笳管。古代曾有一种称为“管”的吹奏乐器。《诗经·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尔雅·释乐》:“大管谓之簥”。《说文解字》:“管如箎,六孔”。《宋书·乐志》:“……蔡邕章句曰‘管者,形长尺围寸,有孔无底’。其器今亡”。此种管久已失传。现代管子原为古龟兹乐器,西汉时期流行于新疆库车一带,大约公元四世纪传入内地。北魏以来开凿的云岗石窟中有吹管形象。《旧唐书·音乐志》:“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隋开皇初年(581年左右)在宫廷乐队中使用,后在隋唐九、十部乐中应用颇广,有大筚篥、小筚篥、双筚篥、桃皮筚篥等形制。管子在宋代教坊大乐中自成一部,有头管之称。早期管为竹制。唐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南山截竹为筚篥”。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剪削乾芦插寒竹”。宋《乐书》:“觱篥,……以竹为管,以芦为首”。《元史·礼乐志》:“燕乐之器,头管制,以竹为管,卷芦叶为首,七窍”。至明代,管身改用木制,《明会典·大乐制度》:“头管,以木为之……,两末以牙管束,以芦为哨”。木制管的音色更为淳厚。明清两代,管子广泛流行于民间。
  现代管子由哨、侵子和管身组成。小管哨芦苇制,一端用细钢丝扎住,另一端烙扁,直接插入管身上端,发音较高;大管哨芦竹制,插入侵子里。侵子铜制、锥形,插入管身上端。管身用长茎竹或红木制作,呈圆柱形,上开八孔(前七后一)或九孔(后二孔)外表涂漆侵腊,两端套金属圈防裂。
  管子有大、中、小三种。管身长18—24厘米,内径0.9—1.2厘米。小管又称高音管,是乐队中有特色的领奏乐器。中管比小管低八度。大管又称低音管,比中管低八度,在乐队中担任低音或作节奏型强拍演奏。音域:小管a1—c4,中管a—d3,大管A—d2。
  管子用于河北吹歌、冀东吵子会、山西八大套、西安鼓乐等民间器乐合奏、民族乐队、戏曲乐队和宗教音乐中。河北吹歌使用大管和小管,小管音色高亢明亮,宜表现活泼、热烈的旋律;大管音色深沉、浑厚、略带凄怆,长于抒情性描绘。各种管可更换不同的哨子升降音高。
  传统乐曲有《万年欢》、《雁落沙滩》、《茉莉花》、《放风筝》、《柳青娘》、《放驴》等。

 

 

回复: [7/10/2009]中国管子第一人胡志厚《江河水》



引用:
原帖由 shipman2 于 2009-10-8 0:19:00 发表
這種管子 我很像沒看過  就像我第一次看到 巴山大人發192k
小圖示 此時沒法用 有點奇 可能又在維護吧

呵呵 是256K的MP3  错标为 192K
不改了,喜欢的人就听一下吧!
管子的音乐其实很少有人听的!

 

 

回复: [7/10/2009]中国管子第一人胡志厚《江河水》



引用:
原帖由 yzpp 于 2009-10-8 1:42:00 发表
弱弱问一下:前些天巴山上哪放驴去了?

呵呵 趁着尘MM回老家
到各个坛子里转了转~
看看有没有更好玩的地方! 解解闷!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