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2008]苏堤春晓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鸟。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明·杨周


  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为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全长2.8公里。[/url]苏轼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东坡曾有诗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url]、碧桃、海棠[/url]、芙蓉紫藤[/url]等四十多个品种。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动人,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url]麓,北到栖霞岭[/url]下,全长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url]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url]。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唐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苏堤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苏堤长达二千余米,两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柳树成烟,掩映湖面,风趣横生。有诗为证: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苏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杭州人将这六座桥俗称为"六吊桥",民间有"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歌谣。解放后六桥重新加固并拓宽,桥栏杆全部采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图案,保持古桥原有风貌。


  寒冬[/url]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url]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url]多变的游赏线路。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url]、压堤、东浦[/url]和跨虹。桥头所见,各领风骚[/url]: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url],北宋[/url]眉山[/url]人。是著名的文学家[/url],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url]、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年),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所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堤上有名的还有六吊桥


  有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


  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呢:


  北宋时候,著名诗人苏东坡第一次来到杭州当地方官。他十分迷恋杭州的山水,觉得西湖比古代美女西施更美,便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绝妙好诗。可是过了15年,苏东坡再来杭州当太守时,发现西湖长久不治,湖泥淤塞,葑草芜蔓,就感慨上书,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决定要学唐朝诗人白居易,疏浚西湖,为杭州人做件好事。


  疏浚西湖的告示张贴出来了,可苏东坡却被一件事难住了:疏浚出来的葑草湖泥堆放在何处呢?如果堆在西湖四岸,既妨碍交通,又污染环境;如果挑运到远处去,费工费事,何年何月才能将西湖疏浚好?愁得苏东坡三天三夜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稳。第四天,他决定到西湖四周走走,看看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件事。


  苏东坡带上随从,骑马先到北山栖霞岭。一看这里是通灵隐、天竺要道,堆放葑泥,显然不妥当。于是,想转到南屏净慈寺去看看。他站在西泠渡口,正想上渡船,突然听到柳林深处传来一阵渔歌声:“南山女,北山男,隔岸相望诉情难。天上鹊桥何时落?沿湖要走三十三。”


  苏东坡一听,心中一阵高兴:这不是在向我献计献策吗?对,天上可架“鹊桥”,湖上难道不能修长堤?这样,既解决了湖上葑泥堆放场所,又方便了南北两岸交通,真是一举两得啊!


  苏东坡高兴得喊了一声:“好!再到湖对岸去看看。”这时,从柳林中飞出一条小船,船头站着一个青年渔民,身打躬,手作揖,向苏东坡说:“小民在此等候太守多时,快请上船吧!”


  苏东坡又惊又喜,问道:“你何以知道我要来湖边?”那青年回答道:“听说太守要疏浚西湖,自然要到湖边来亲自察看,因此特来恭候。”苏东坡说:“好啊,那刚才的渔歌一定是你唱的了!”小青年笑笑说:“是啊,这就是我们西湖南北山小民的心愿啊!”


  苏东坡乘上渔船,来到南山。柳林中又驶出一只小船,飞扬起一阵清脆的歌声:“南山女,北山男,年龄大过二十三。两情相慕难诉说,牛郎织女把堤盼。”


  苏东坡听了,哈哈大笑道:“唱得好,唱得好,南山女,北山男,让我在湖上筑一条长堤,成全你们的好姻缘吧!”


  要在西湖上筑堤的消息不胫而走,南北山渔民、农民和城里市民都闻讯赶来,自愿出工出力。苏东坡说:“谢谢乡亲们啦,连年早涝成灾,你们生活困难。我已申报朝廷,决定拨出一批大米,以工代赈。”乡亲们听说有粮米可发,更加踊跃。人多力量大,从夏到秋,终于在北山到南山问筑好了七段长堤,段与段间留了六处水道,只是由于银钱不足,暂时未能造桥。湖北岸一个青年樵夫想出了个好主意,砍了一批树木,拼成木板,造了六顶吊桥。平时吊桥拉起,让里外湖的船只往来通行,早晚把吊桥放下,让两岸乡亲通行。又在长堤两边种上桃树和柳树,一来保护堤岸,二来春天桃红柳绿,为西湖添一美景。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


  苏堤春晓 ----扬 眉


  一笔浓浓的墨,


  画出天下最长的墨痕,


  在西子湖的柔波间;


  一碗醇醇的酒,


  泼出天下最香的酒潭,


  在南屏山的山麓前。


  早春三月,


  星残的腊梅还挂在枝头,


  斑驳的冰晶尚留在河的南岸,


  鹅黄的柳枝就已拂揉西子的秀眉;


  暮冬时光,


  温柔的暖风搽搓着水面,


  奕奕的青玉就泛出涟漪,


  粉红的桃枝早已吻醉西子的香唇.


  苏堤横亘,


  似在花雕的铜樽中掷上一箸,


  溅起酒气醇芳的雾霭;


  春风徘徊,


  似在女孩的青丝间插下一簪,


  留下花枝招展的香坠.


  那跨虹的拱桥连着曲苑,


  眺望着雾朦的吴山;


  那东浦的星光映着孤山,


  荡漾着几叶的轻舟;


  那压堤的翠珩泛着石塔,


  倚靠着一川的紫烟;


  那望山的碎玉含着花港,


  跳跃着红鲤的倩影;


  那锁澜的温唇吻着太子,


  倚靠着南屏的宽肩;


  那映波的手臂挽着雷峰,


  凝视着宝塔的明眸.


  酋劲的桃枝,


  泛着古铜的锈迹,


  沾着盛唐的朱砂,


  嫣红了千年苇帛的宣纸,


  在清寒的春风中吐着苦涩的香,


  述说着那暴雪的冬天,


  眉角挂着串串晶莹的露珠;


  娇巧的燕子,


  打着旋在柳梢间,


  剪裁着曳曳丝绦,


  穿梭挽在恋人手臂的肩,


  呢喃着春风细雨中的江南,


  江南山水间的西子湖。


  诗句


   <ca>明·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


  重湖雾散分林鸟。


  何处黄鹂破暝烟,


  一声啼过苏堤晓。


  《声声慢 ·苏堤春晓 》


  白玉


  夜色茫茫,


  路上人稀,


  一轮明月如镜。


  分手只有一人,


  泪眼相送。


  一阵清风吹来,


  杨柳梢,


  随风飘动。


  泪未干,


  人已去,


  可叹一歌未竟。

08 苏堤春晓 选自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


  三潭映月 南屏晚钟 双峰插云 雷峰夕照 花港观鱼 柳浪闻莺 断桥残雪 平湖秋月 曲苑风荷 苏堤春晓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最后编辑megajoycn005 最后编辑于 2008-11-27 16:33:30
孔子曰:打架用砖乎!不亦瞎乎!照头乎!乎不死再乎 ㈠佛说: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