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话扇:日用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蕴 (图文)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夏日话扇:日用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蕴 (图文)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1768

夏日话扇:日用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蕴 (图文)

 

富有深厚文化底蕴 夏日话扇 (图文)

中国扇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级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之称。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日常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一把小小的扇子,不但已成为融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扇子装饰已逐渐进各家各户,扇子已逐渐发展为艺术欣赏品,现扇子艺术价值大大提升,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宠物。


羽毛扇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七:“扇,羽扇最古。”“扇”字从“羽”也证明了扇子大家族中,以羽扇的出现为最早。晋崔豹《古今注》:“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据前秦王嘉《拾遗记》记载,羽扇始于周昭王时,有盂夏取鹊翅为扇之说,则羽毛扇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绢宫扇又叫纨扇、团扇、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摺扇以前。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写过一首有名的《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借咏团扇表露受赵飞燕嫉妒排挤恐受君王冷落的复杂心理。从历代散见的咏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古代的绢宫扇大多制作精细,装饰华美:“团扇:近世士民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皆倩名人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




藤编扇。藤是一种蔓生植物,有白藤、红藤、紫藤多种,质地柔韧。清代制扇艺人用很细的枯藤纶制扇面,经久耐用。




麦秆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麦扇: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一小圆,绣山水、人物,极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两浙人多用以燕居。亦有削细竹作一圈,密编麦秆,汇综于柄,以采缕结出栀子花、古钱、卍字诸形,皆儿女通行燕扇也。”他所说的麦扇就是麦秆扇,又称麦秸扇、麦草扇。




象牙扇。象牙质地细密坚韧,便于雕刻,并可染色,是名贵的制扇用料。北京故官博物院珍藏着一把以象牙篾丝编缀的雕花团扇(见上图),是清代乾隆年间广东官员进献宫廷的礼品。此扇呈蕉叶形,纵57.3cm,横34.1cm。扇面用洁白细润、宽不足1mm的极薄的象牙丝编成,均匀细密。扇面上镶有浅刻、浮雕和拨镂结合的染色牙刻菊、兰、佛手等花卉,布局严谨,色调稳重。扇边包镶玳瑁框,画珐琅彩绘花果纹柄把,上下嵌金星玻璃,棕竹柄梁,垂如意形铜镀金护,顶上镶有錾蝙蝠纹。柄梁上、中、下部分嵌有雕花玳瑁,卷云勾莲琥珀及雕夔龙嵌玳瑁护托。全扇突出了象牙丝细腻泽润的质感,庄重典雅,古色古香。




龚扇。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的制扇艺人龚爵五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的喜爱。光绪未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主张振兴百业,在全省评选优质手工艺品,龚爵五编的竹丝团扇和成都卤漆、梁平竹帘一起获奖。龚爵五的儿子龚雨璋进一步把名家画稿织入竹丝扇。据说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龚雨璋呕心沥血反覆试验,终于编成,从此龚扇名闻遐迩。




玉版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玉版扇:浙之括苍山多巨竹,有围至二尺外者。碧湖之民能截而剖之,取其里阔五六寸、长尺许,熨之使平,其形上宽下稍杀,用红木,或明角、玳瑁,雕刻为柄,装以为扇,两面可镌书画。徐花农太史曾购置之,以奉曲园师。师爱其形制新巧,色白润如玉,因题为‘玉版扇’。”这种扇现在四川垫江也生产,又名“竹簧扇”。




轻便扇又叫袖珍扇,它收折自如,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一种是铁柄的,扇壳用铁皮冲压而成,涂以各色油漆,彩纸扇面,花样新异,价格低廉。另一种是木柄或竹柄的,用彩纸或香木做扇面,同样收折自如。




绸舞扇。绸舞扇、绢面花边折扇多为戏剧舞蹈用扇,有半绸全绸之分,扇骨以竹为主,也有用檀香木或牛骨的。扇面采用各式丝绸,印上或绘上花草图案,有的还加上闪光铝片,舞动时绚丽多彩,或金光熠熠。也有在扇面沿边外加丝绸花边作装饰,做成女用绢面花边折扇。
 

清风扇面之梅花扇面 (7P)

梅俏不争春,竹篱茅舍,自成风景。它不屑于繁华富贵,甘愿墨守孤寒清贫,着意装点早春的单调清冷。它赋予了文人多少才思,一树梅花千首诗,冷艳高雅赢得世人讴歌颂咏。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













 

清凉扇面之菊花扇面 (4P)

菊花有多种名称,如黄花、重阳花、女华、隐逸花。菊花有傲霜之姿,凌秋之气,以其不畏风霜的性格而为古今众人所推崇。自古以来画家、诗人无不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蔚成风气。







 

清风扇面之山水画 (7P)

山水画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个文化概念。中国人的山水画不同于外国人的风景画,它不是再现自然景观,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

天人合一 -- 人与自然的亲和,是山水画的基础。
春夏秋冬,朝暮白昼,风霜雨雪,山水表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体现了生命的意义。山水和人一样具有内在的生命运动和精神力量。


峨眉山 作者:张大千




策杖过桥 作者:吴滔




深秋 作者:唐一鹏




松石流泉 作者:项德新




松·溪·书屋 作者:程庭鹭




太行山 作者:刘泳




青绿山水 作者:范扬
 

清风扇面之竹影扇面 (6P)

竹子身材颀长,消瘦,洁净,用途不是太大,摇曳生姿的,很像是绰约的女人,所以人们都爱竹子。诗人爱颂竹子,因为它不畏严寒;画家爱画竹子,因为它清雅,高贵,贵而不俗,雅而不酸。











 

清凉扇面之荷花扇面 (8P)

荷花又名莲花,被誉为君子之花,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的荷花,古时就以善美的姿态,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以荷花为题材的诗词,最早见于《诗经》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三千年前民间已用荷花喻女性之美,并与蒲草并提,象征男女之间的爱情。而荷花之美亦被历代文人推崇备至。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短短一幅文章就将荷花的纯真圣洁品格渲染的淋漓尽致,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被广为传诵。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