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天涯望月(素材节选)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诗歌散文 [原创]天涯望月(素材节选)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1947

[原创]天涯望月(素材节选)

[原创]天涯望月(素材节选)

天涯望月(素材节选)

    说实话,现在让我提笔写些东西,的确算得上是对我耐心的一种考验。我不是那种急功近利的人,但是,经过这些年,我已经无法再专心地去做一件并不能使自己的内心充满激情的事了。事实上,能让我激情澎湃的事已经很少很少了。


    我说了,人其实很贱,大都是那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货色。所以,于今天的我而言,过去的感受已仅仅留下了文字的表述,不管是绝望、伤心还是悲痛都已经演化成一种机械的公式,和谁都可以说,谁听了都是同样的感受。而我真正的心灵体验早已冰封在那个孤独的雪山之巅。


    在那个地方的时候,其实很想把自己的感受和身边的故事写出来,但是,单调的生活无法给予我灵感和激情,孤独和寂寞使我们逐渐地堕落,并异乎寻常地开始适应那种生活。大家怎么想我不知道,反正我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要想办法离开这个地方、离开新疆!这就是我生活的全部,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无疑,人们也是希望能离开这个地方的,但我想,他们是绝不会想到要离开新疆、离开部队的。他们的家就在新疆,他们都是部队院校培养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们而言,在哪混还不是混吗?


    我的那些年就是在遥远的希望与现实的绝望相交织的煎熬中度过的。


    有时我想,如果我能行的话,这段经历足够成为一部长篇的素材。但我永远也不想接触到这个话题。为什么?我已经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并一度把原因归结为我自己的懒惰。但时至今日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是害怕内心再一次地去体验那种感觉,那种刻骨铭心的绝望和孤独。


  在山上的几年,我变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我很高兴我能这样,因为思想让我痛苦,而我是希望能快乐地生活的人。在没有思想的日子里我感悟了两条影响我生活的人生定律:一、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体验和感受生活,不管这种生活是什么样的,无论富贵、贫*,无论伟大、平凡;二、所谓幸福实际上取决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理想超过现实,我们就要追求幸福,现实超越理想,我们便有了幸福感。这就是我的庸人哲学,它让我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冷眼静观世界风云变幻”。


    狗们的习惯是跟主人,但是在那个地方,大家都是主人,所以它们便谁也不跟,自由自在,俨然成了我们的朋友和伙伴。更多的时候,我们单个的人也无法尽到做主人的责任,也就由它们去了。它们并不是这里的第一批狗,但从前的狗我们也只是从故事中才能认识了。我去的时候它们已经在那里并基本上快长成成年狗了。三只狗中有两只是当地的塔塔尔牧羊犬(这是我多年后才从一本有关狗的画册上得知的),据说是兄妹俩,是那种白白的、尾巴卷成花、耳朵耷拉着的大狗,公的体型较大,样子憨厚老实,故叫“大憨”,但我从来没有这样叫过,我只叫它“憨憨”。也许是长得比较媚,那只母狗被他们唤作了“小骚”。剩下的就是那只母狼狗了。其实这只是一只德国猎犬的混血后代,保持了狼狗的外貌,只是体型较小。当然在它的身上也充分地体现了宠物狗的特性,人们称之为“聪明”,但正是它的聪明最终害死了自己。对了,它的名字是“玛丽”,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也不知道是谁取的这个名。


    三只狗还有它们的后代,加上方圆数里内的狗们,它们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很多故事的主角。


    猫只有一只,它便当仁不让地占有了“猫咪”这个最名符其实的名字。猫的历史很长,到最后谁也不清楚它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我到这里的时候,发现这是一只不会叫的可怜的猫咪,它叫的时候你只听得到它喉咙里气流翻滚的声音,咕噜咕噜的。我同情这柔弱、温顺的小动物,时常抱着它,冲着它学猫叫,希望能唤起它猫的本性。当然我成功了,后来它不仅会象其它猫一样喵喵叫,在春天到来的日子里,它的走廊里整夜进行的那种呼唤式的啼叫还让我们毛骨悚然——那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类似婴儿啼哭的叫声啊。


    猫咪受过很多苦,这苦难来自狗狗,也来自人。但无论怎样都无法阻止她成为母亲的强烈愿望。好心的人还不辞辛劳把它送到若干公里外去相亲,甚至把它的“男朋友”接回来住。但那可怜的乡下的公猫,没怎么见过世面,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一点也不适应,只是日夜嚷嚷着要回家,别的什么也不做,最后只好作罢送他离开。但我们的猫咪随后也就消失了。一周后,猫咪回来了,肚子也大了。从此后的每个春天,猫咪总要消失一个星期,然后拖着大肚子回到这里。猫咪很能生育,它那些可爱的宝宝曾无数次给这个孤独的山头增添了生气和欢乐。但最终,留下的还是只有猫咪。它的孩子们稍微长大一点便奔赴了各个灭鼠的战线,或者成为千里之外大城市里孩子们的伙伴。


    猪们就纯粹是个群体概念了。它们的集体就犹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个体在不断地消亡和补充,所以我们并不清楚哪那个是哪个,也无法知道今天发生故事的这头猪是不是昨天创造历史的那头猪。猪只是一个笼统的代名词,这是它们的悲哀,但也是它们及时行乐、最最快乐的理由。


    在这个院子里还有过一只爱喝啤酒的小羊,但它最终在一次混乱中随着羊群逃离了我们。还有一头小牛和几匹马,它们好象每天的全部事情就是嚼草料,对身边的世界从来都是漠不关心。


    我们艰苦的生活。在这里,如果说没有物质生活的贫乏那是假的。尽管已经比前人有了不小的进步,但相对于整个社会的状况而言,这里依旧是艰苦的,只要能吃饱、住暖我们就谢天谢地了。但象我这种人,物质生活的影响也仅限于此:吃饱、住暖。即便是在这繁华的都市中生活,我对物质的要求也不过如此。


    我从来没有成为过社会生活的积极分子。但我喜欢这一切,不管是什么样的。我静静地注视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感受着他们的感受,把纷繁与复杂化解在我的漠然中。


    在这里,没有社会生活。几个人至多十几个人、而且都是男人的社会是有严重缺陷的。我们在这里能争夺和分享的只有艰苦和寂寞,我们不过是一群只能相依为命的可怜的人,早已没有了官与民、长与幼的分别,那还谈得上什么社会。我们就象是一个人生活在这孤独的山头上。


    但我渴望真正的社会生活。电视、电话和信件成了我和外界交流的工具。从来没有象那些年里那样地守着电视看,看所有有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节目。打电话并不方便而且贵,信件往来的周期太长,但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来不曾、后来也再没有打过那么长时间的电话、写过那么多的信。


    我始终认为我不是一个具有文学气质的人。我太认真,喜欢把事情弄得有板有眼,喜欢系统地研究问题。所以我更适合搞科学研究,甚至到今天我觉得自己做个什么工程师更合适。在理想的天空飞累了,踩在现实的坚实地面上感觉也很不错的。


    但从骨子里我是一个不甘寂寞和平庸的人,而且我不乏反叛精神,不喜欢任人摆弄,同时我也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所以我能弄出很多的动静却又能保全自己,这多少让我在那些寂寞的日子里感受到一种优越。一开始我就从万里之外的老家把一台电脑背上了山,然后就在这个寂静的山头掀起了一场小小的信息化革命,然后是办公自动化,然后是公文的改革,然后……我要做的就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我无所畏惧,丝毫不担心失败。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我经常说的是一句话是:能把我怎么着?把我发配到大城市去?我鄙视那些陈规陋习,即便是一份个人总结我也要写得轰轰烈烈犹如一篇向生活挑战的檄文。


    但广大的人民群众却是不觉醒的,他们安于现状地生活着,努力地工作着,渴望着那些虚无飘渺的成绩和实实在在的提升。我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他们也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成功。我们在一起走着不同的路。


    关于过去我想过很多,但我的思绪从来就不是连贯的,就如我今天说的这些话很多就是以前没有在我的脑子里出现过的。很多时候我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却遗漏了许多重要的细节。我时常会对自己感到不满,我希望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山下有个小村子,是新疆建设兵团的一个营部,应该还有一个连队和营部在一起。说起来象是部队的编制,但实际上也只是留下这个称谓了。论级别的话,这在内地也应该是个乡,但是这个小村子实在是太小、太烂了。通往边境的国防公路从村子中间穿过,就是这里惟一的街道。街的两边分布着商店、饭馆和理发馆之类的必要设施,终日笼罩在过往车辆腾起的厚厚尘土之中。一到下雨和化雪的时候,整个村子就象是掉进了烂泥潭,满地是稀泥、垃圾和牲口的粪便。


    村子里还有一个邮电所,那是我最愿意去的地方。另外一个常去的地方就是理发馆了。在山上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尽管远离尘世,人们却更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外貌,每日里衣冠楚楚,小头梳得倍儿亮。要是来个外人、特别是女人,尽管内心都很兴奋,却一个比一个表现得矜持、表现得有绅士风度。我们自己也尝试过相互理发,但终究觉得不如那个说话结巴的女理发师理得好,所以也就不辞辛劳多跑几公里下山去理发了。要下山理次发也不是简单的事。如果是夏天还好说,可在冬季里跑一趟就需要一些精神了。我们会提前几天就策划,然后看天气,最后是安排好行程,掐着时间去那个灰蒙蒙的村落走上一遭。


    提起这些,我的心里只有灰暗和凄凉,身上也不禁生出一些冷意。


    村子里的人基本上是汉人,大多数的祖籍都在内地。在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回民聚居的村子,据说还建有一个小型的清真寺,但我们谁也没有去看过。村民大概都是建设兵团的农工,其实也就是农民。除了放牧的,其他的就是种些小麦。到五月份雪化完了,他们就开上拖拉机把地耕耕,播种,然后到八月份再收割。到九月份就该下雪了。整个冬天他们都无所事事,我每次下山理发的时候都会看到他们三五成群在街边晒太阳、打台球(我说是女子撞球,桌子很小很简陋)。我们的这座山一到夏天也算得上是个牧场,所以一等开春冰雪融化、牧草刚刚长起来的时候,四周就会陆续出现一些牧人的蒙古包。其实只有哈萨克人的蒙古包才是真正的蒙古包,他们是从较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放牧的。回民的那只能算是帐篷,异常简单,这让我多少有些瞧不起图省事的回民。牧人的生活是简单而艰苦的,他们每天就守着自己的羊群、牛群,也没有什么生活的乐事。入冬前还要打够牲口过冬的草料或者转场到冬季牧场。不过听说通过政府的努力,现在的牧民也基本上定居了,尽管在外游牧,但至少也有一个可以随时回去的固定的家了。我还见过穿着时尚和骑着摩托车放羊的牧民,很有一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感觉。
 

回复

今天在都市中的我好象再也没有看到过月亮。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