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古典音乐]British Orchestral Miniature-BBC逍遥音乐会节目精选,A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西方古典西方古典-Mp3区(VIP) [2007-1-23][古典音乐]British Orchestral Miniature-BBC逍遥音乐会节目精选,A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21975

[2007-1-23][古典音乐]British Orchestral Miniature-BBC逍遥音乐会节目精选,A

[2007-1-23][古典音乐]British Orchestral Miniature-BBC逍遥音乐会节目精选,A

著名的英国“逍遥音乐会/The Proms”到今年已经有111的历史,是音乐历史上最古老的一个音乐节。自创办的那天起,就一直秉承着“作品宽泛,水准一流,面向大众”的原则,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1890年代,伦敦新建的女王大厅竣工,罗伯特·纽曼【Robert Newman(1859-1926),男低音歌唱家、演出经办人。就学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1893年起任伦敦女王大厅经理】创建的第一届“逍遥”音乐会在1895年8月10日举行。在此之前,纽曼就已经本着为更广大范围的观众提供更多通俗曲面、更随意的欣赏方式、更低廉的票价的理念组建了女王大厅的交响乐团。

  一个想法两个人

  纽曼的想法得以实现,也得力于亨利·伍德【Henry Wood(1869-1944),英国指挥家、管风琴演奏家】的大力支持。1894年,一个春日的早晨,纽曼约见伍德,商议逍遥音乐会的方案。亨利说:“我准备筹划一系列的晚场音乐会,用最简单的表演方式培养观众”,他接着解释说,“首先从通俗流行的作品着手,慢慢地逐渐提高水准,直到我已经培养出来了一批横跨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观众”。1895年纽曼聘任伍德任女王大厅乐团指挥,并担任首届“逍遥音乐会”指挥。

  工预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用当代的说法,一个好的创意,必须付诸实施,才能产生效益。“逍遥音乐会”在纽曼的一股轫劲下开始运营。有人才、有乐团、有场地,创意当年就见到功效。最初叫做“罗伯特·纽曼漫步音乐会/ Mr. Robert Newman’s Promenade Concerts”,当时的曲面就现在的标准来看,也属非常高雅之列,音乐会时长超过三个小时,而且低廉的票价引起了百姓的关注,单场音乐会票价1先令,演出季的套票为1英镑,观众可以站着看,可以走动的看,总之,可以随意。

  与正常演出的音乐会不同,“逍遥音乐会”上,观众可以吃、可以喝、甚至可以吸烟,不过后来人们禁止在歌唱演员唱歌的时候点烟,怕浓炝的烟味让演员咳嗽,无法唱歌。

  音乐会的曲目,通常这样搭建:上半场是“比较严肃”的作品,下半场是短小好听的、纽曼称之为“超级狂想曲”的作品,包括部分歌剧当中的流行唱段。

  拓展曲目 适应大众口味

  伍德与纽曼二人同舟共济,彼此相扶,为观众演出了更广阔范围的曲目。首季演出就创出了“周一·瓦格纳之夜”以及“周五·贝多芬之夜”的品牌。伍德自此逐渐的更新曲目,从娱乐性的“大俗曲”到加入尝试性的新作品――被冠名以“新奇音乐会/Novelties”。

  在推广作品的基础上,伍德进一步推出新人,巴有才华的演奏家推上舞台,为了提高管弦乐队的水平,他率先发对当时通行的“代理制”,不允许乐团成员为了到别处去“捞外快”而找人替补排练,只参加演出、从而还能挣到“出场费”;他也因此成为“1904年最不受欢迎的人士”。伍德坚持推广新作品的成效到1920年就已经初见端倪,许多人已经是如今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像理查·施特劳斯、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拉威尔、沃恩·威廉斯等人。

  硝烟四起 舞台纷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公众热血沸腾,群情激昂,一致反对所有的“德国事务”,特别是德国的音乐。伍德和纽曼两个人为艺术“死扛”,战斗在艺术的最前沿,坚持“伟大的音乐艺术品为全世界所拥有,精品不倒,时间将给予证实”。意识形态的争论未休,纽曼又陷入经济危机,为了拯救乐团,1915年英国查普尔股份有限公司【伦敦音乐出版商,钢琴制造商】承租了女王大厅,顺势取得了乐团的管理权,并重新命名为“新女王大厅管弦乐团”。

  日渐亏损 釜底抽薪

  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查普尔公司1927年宣布撤资,不再给予任何财力支持。与此同时,BBC已经成为了一家“统领信息、教育与娱乐”的集团公司,与亨利·伍德筹划的“逍遥音乐会”宗旨不谋而合。就这样,“逍遥音乐会”又“转嫁”给了BBC。BBC入主Proms之后的三年里,所有的音乐会均冠以“亨利·伍德爵士与他的交响乐团”系列音乐会,直到1930年成立了“BBC交响乐团”。

  “逍遥音乐会”易主之后,听众的范围得以更大范围的扩展,许多人疑虑BBC“地方性保护”自己的地盘,实况转播音乐会将会造成观众的大量流失。这个时候,又是伍德挺身而出,宣扬他的观点:“自由地传播音乐信息,让音乐走入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使得BBC转播音乐会得以继续,成为今天“逍遥音乐会”最典型的特点。

  BBC先丢再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对德宣战的第3天,BBC将其“音乐部”解散,宣布无法再支持“逍遥音乐会”。命运多舛的PROMS再一次面临危机。这一次,亨利·伍德再次披挂上阵,找到了私人资助,保证了1940-1941演出季的进行,并由伦敦交响乐团替换了BBC交响乐团。由于空袭迫使1940演出季只进行了四个星期就中断了,1941年5月10日,德国空军炸毁了女王大厅。整个伦敦能够演奏交响乐的地方只剩下了1871年起用的皇家阿尔伯特大厅。大战当中,风云变幻,BBC在1942年又把“银子”投到PROMS,重新支持“逍遥音乐会”。

  历史的转折

  1944年对于“逍遥音乐会”来说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50周年庆典,以及亨利·伍德75岁寿辰。此时的老亨利已经力不从心,身体渐弱。7月28日,他指挥了最后一场音乐会,告别了他已经执棒半个世纪的“逍遥音乐会”舞台。三个星期之后,老人家乘鹤西归。

  继往开来 承前启后

  战后,传统的“瓦格纳之夜”因为民族气质而不再受欢迎,自1953年起“威尼斯夜色/Viennese evenings”越来越博得观众的青睐,其他知名作曲家的纪念活动也逐渐成为主题音乐会。1957年西贝柳斯去世,上演了“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1958年沃恩·威廉斯去世,上演了“威廉斯交响曲全集”。

  英国指挥家、管风琴演奏家、钢琴家马尔科姆·萨金特【Malcolm Sargent(1895-1967)】自1950年起担任BBC交响乐团首席指挥,那时大部分的“逍遥音乐会”都是由他指挥。不过,到了1950年代后期,其他乐团加盟“逍遥音乐会”的现象已经初具雏形。约翰·巴比罗里【John Barbirolli(1899-1970)】指挥的曼彻斯特的哈莱管弦乐团(HalléOrchestra)成为第一支在“逍遥音乐会”亮相的非伦敦地区的乐团,接下来的几年里,先后有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利物浦交响乐团等登台演奏,巴兹尔·卡梅隆【Basil Cameron(1884-1975)】、查尔斯·格罗夫【Charles Groves(1915-1992)】、科林·戴维斯【Colin Davis(1927-)】、诺尔曼·德尔马尔【Norman Del Mar(1919-1994)】、查尔斯·马克拉斯【Charles Mackerras(1925-)】等著名指挥先后执棒。

  新人新团新剧目

  英国评论家、管理者、钢琴家威廉·格洛克【William Glock(1908-)】自1959年起担任BBC音乐部门主管,“逍遥音乐会”开始“换脸”,管弦乐曲目的核心、亦是“逍遥音乐会”的支柱,改革为更具有实验风格的作品,体现当今世界范围内音乐发展和沿革的时尚,1950-1964年间上演的新作品是过去的两倍。

  1963年演出季里,盖欧尔格·索尔第【Georg Solti(1912-1997)】、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卡洛·马里奥·朱利尼【Carlo Maria Giulini(1914-)】等“外国指挥”登台。1966年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以“第一支外国乐团”的身份出现在“逍遥音乐会”;步其后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波兰广播交响乐团、捷克爱乐乐团应邀而至。后来人们称1963年是“逍遥音乐会”的改革年,从一个保守的本土音乐节成功过渡为“国际音乐节”。

  乘架构改革之风 沥曲目更新之雨

  1960年代的艺术改革,以引进歌剧达到了一个顶峰。1961年,著名的格林德伯恩歌剧院/Glyndebourne Opera首先演出了莫扎特《唐乔瓦尼》,非西方文化艺术的演出则推波助澜,几场包括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的音乐作品室内乐团音乐会,加上打击乐音乐会、爵士乐演出、福音演唱会、电声乐器演奏,以及儿童专场音乐会,整个“逍遥音乐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1年起,BBC开始在每个演出季“委约创作”作品,让“逍遥”的观众听到最时尚的音乐,为当代作曲家创建了一个宽泛的创作舞台。

  1970年代,“逍遥音乐会”的“最后一夜”逐渐成型,“演出前讲座”也成为“气候”,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构成之外,“逍遥音乐会”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健全,成为了观众可以参与的、更为大众化、普及化的“音乐狂欢节日”。

  百年辉煌 与时俱进

  1994年是“逍遥音乐会”的百年庆典。现在,“逍遥音乐会”每年有超过70场音乐会,呈献给观众风格多元化的交响乐、歌剧、音乐剧,邀请国际一流的交响乐团加盟,同时不失“逍遥”传统——每年都有英国优秀音乐作品音乐会,BBC交响乐团和合唱团则依然是主体演奏团体。

  1996年起,“逍遥音乐会”再度革新,创建了“公园逍遥/Proms in the Park”、“室内乐逍遥/ Proms Chamber Music”、“演讲逍遥/ Proms Lecture”等几种不同的表演;紧接着1997年首场“逍遥独奏音乐会”开盘,引发了音乐会架构的新一轮组合,1998年“合唱日”、1999年“千年音乐一日现”、 2000年“千禧青年日”等主题音乐会相继获得成功;而来自其他国家的爵士乐、电影音乐、舞台剧作品等,使得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元化。

  进入新世纪之后,在斯潘汀画廊举办的“诗歌逍遥会/Poetry Proms”、在皇家音乐学院举办的“作曲家肖像”系列、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办的“演出前讲座”等主题活动,使“逍遥音乐会”的地理范围扩展到音乐厅之外,艺术构成拓展到更大的范围。与之配合,BBC-3台实况转播音乐会,包括网络转播、电视转播、广播转播等多种方式,特别是转播已经成为品牌的“逍遥音乐会——最后一夜”。BBC-4台、BBC数字电视台则以“互动”平台的方式与观众展开广泛的交流,观众可以将转播过程中看到或听到而产生的各种疑问、建议等,发邮件给相关负责人,通过BBC-1、BBC-2、BBC-4三个数字电视台的“红触键”控制器,同步阅读作品介绍。到了2004年,作品介绍则通过DAB广播服务系统免费提供。2005年,“逍遥音乐会”的第一个WAP平台建成,可以用手机接听、收视,并且免费提供日常咨询服务。现在每一场音乐会在演出实况转播的一周后,都可以在线即时收听,曲目任选。

  公园主题 万人聚首

  过去的十年里,“逍遥-公园音乐会”已经有超过百万人参加。作为英国的重要音乐活动,“逍遥-公园音乐会”成为一个总冠名,不同城市的公园可能同时举办着演出,1500名音乐家+50架摄像机+1000支话筒+50米电缆,这样的数字等式构架出BBC最复杂的、也是必须转播的演出之一。每一年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字幕即时显映、互动电视、大屏幕投影等,将音乐会的观众范围无限扩大,全球任何一地的观众都可以同步欣赏。

  最后一夜 名牌效应

  “逍遥音乐会——最后一夜”是历时两个月的音乐节当中,以演奏通俗经典名曲著称,其中贯穿着“英国主题”元素,每年邀请世界著名的独唱、独奏家加盟。组织者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现场观看“最后一夜”,有时就将其与“公园音乐会”合并,将其移师到贝尔法斯特市、斯旺西市、曼彻斯特市、格斯拉斯市等。(转载)




    以下提供的音乐是逍遥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英国作曲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常常作为音乐会的压轴节目,也是最有英国味的雅俗共赏的器乐和合唱作品。资料来自IMG。




ACHTUNG:下载另存的文件应按原文件名先后顺序一一对应编号,全下完再解压缩!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回复:

这个破网漏洞太多,鱼都跑了,又传不动了!
 

回复:



引用:
最初由 chinaaster 发表

逍遥音乐会,APE 要下到什么时候啊,网慢




好像白天和下半夜网速很快!以上文件大约240MB,这是很值得一听的节目!
 

回复:

(转载)

Charles Hubert Hastings Parry (February 27, 1848 - October 7, 1918)爵士,英国作曲家,他最著名的可能就是这首为William Blake’s的诗谱曲的歌曲《耶路撒冷》。帕里出生在博恩茅斯一个艺术爱好者家庭,就读于牛津的埃顿和埃克塞特学院,他曾和英国出生的作曲家Henry Hugo Pierson在斯图加特学习, 和William Sterndale Bennett、Edward Dannreuther在伦敦学习。他第一部大型作品是1880年的一部钢琴协奏曲、为谢莉的戏剧《普罗米修斯的解放》配乐。1884年他加入了皇家音乐学院,1894年他被任命为院长直到去世。1900 年至 1908年,他还任牛津大学音乐教授。他后期的作品包括五部交响曲和包括Blest Pair of Sirens (1887)颂歌、赞美诗I was glad (1902) 和歌曲Songs of Farewell (1916-1918)。他的作曲主要受巴赫和伯拉姆斯的影响,他发展了强大的全音阶风格(a powerful diatonic style),对未来的英国作曲家艾尔加和伏昂威廉斯产生较大影响。他与诗人Robert Bridges合作,编写了包括The Evolution of the Art of Music (1896)在内的音乐书,Oxford History of Music (1907)第三册,并从事对巴赫的研究工作(1909)。


Jerusalem
C. HUBERT H. PARRY (1848-1918)


And did those feet in ancient time
Walk upon England’s mountains green?
And was the holy Lamb of God
On England’s pleasant pastures seen?
And did the countenance divine
Shine forth upon our clouded hills?
And Jerusalem builded here
Among those dark Satanic mills?
Bring me my bow of burning gold
Bring me my arrows of desire!
Bring me my spear! Oh, clouds unfold!
Bring me my chariot of fire.
I will not cease from mental fight.
Nor shall my sword sleep in my hand,
Till we have built Jerusalem
In England’s green and pleasant land!



耶路撒冷 William Blake

那雙腳曾否在古時候
走在英格蘭的青山上?
是否那神聖潔的羔羊
曾出現在英格蘭可愛的草場?

曾否那神聖的面容
光照過我們雲掩的群峰?
耶路撒冷是否曾建造在
這些撒但黑暗的工廠當中?

拿來我燃燒的金弓!
拿來我熱望的箭!
拿來我的矛槍!噢雲霧,消散!
拿來我的戰車是火焰!

我絕不止息信仰的爭戰,
我不會讓我的劍在手中睡眠,
直到我建立耶路撒冷
在英格蘭青綠可愛的田園。

trans. by 于中旻 (JAMES C M YU)
 

回复: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