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星:中国最有魅力的高官薄熙来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明日之星:中国最有魅力的高官薄熙来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2344

明日之星:中国最有魅力的高官薄熙来

明日之星:中国最有魅力的高官薄熙来




薄熙来谈中国入世五周年

    中美两国的纺织品贸易争端,让成为商务部长以后变得低调的薄熙来,重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早在大连担任市长期间,他就被市民誉为“大连三宝”之一,和足球、服装并列。他外形俊雅、谈吐风趣,颇有媒体缘,每年两会期间,总是记者们围追堵截的热门人物。甚至曾有记者为了追逐他而被自己的话筒线绊倒。而薄熙来也总是被“逼”到停车场上,经常是最后一个登车的代表。香港媒体称他为“传媒宠儿”、“魅力官员”。吴小莉就曾公开在一次大连服装节上戏言:这次到大连来,不光因为大连生产的服饰漂亮,而且听闻市长也“长得非常帅”。台下的大连市民闻言欢笑,颇觉自豪。

    这位56岁的新部长在此次中美纺织品贸易纠纷中的表现,让诸多国际媒体又把聚光灯纷纷对准了他。6月4日上午,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与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的正式会谈长达1小时45分钟。从中国今年两次加征出口关税到对部分纺织品取消出口关税,加上薄熙来“你给我们的企业加上半斤的压力,我们就要给它撤掉八两的负担”斩钉截铁的态度,让外电在报道中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强硬路线”、“强硬反击”等字眼。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说:“薄知道何时应作出让步,何时应该保持强硬”,“薄熙来所担负的更多的是一种贸易政策协调人的角色,重要的决定会由更高层的领导人如温家宝总理和吴仪副总理拍板”,但“善于学习”的薄熙来在贸易问题上的影响力将迅速上升——“在中国必须对其贸易伙伴不断指责不公正贸易行为作出回应的时候,薄熙来的个人魅力应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

    而《中国的新统治者》(《China‘s New Rulers: The Secret Files》)一书的作者之一杜林(Bruce Gilley)则将薄熙来的角色定义为在“公关游戏中的一位高级别的前台人物”。

    厉害的嘴皮子

    薄熙来一直饱受关注,除了他自身品貌才能出众以外,跟出身也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他是中共元老薄一波之子。从金县、到大连市,再到辽宁省,薄的仕途从基层到中央,走了将近20年的时间,其中,光是在金县当“七品”县官,就结结实实地干了8 年。但仍然会有人把他的成功跟他的父亲挂钩。

    薄熙来自己则说,“我不否认‘沾老子光’,而且还乐意告诉诸位,我曾沾的光使我终身受益!当我还是个正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中学生时,因为家庭牵连,我被关进了监狱。五年的监狱生活,使我经受了磨难,锻炼了意志,学会了思考,懂得了公正、民主、法制对一个社会是多么重要,温饱、自由、尊严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命运在这五年里给予我的馈赠,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的。如果没有一个倒过霉的老子,我也得不到这份礼物。”

    去年5月,薄熙来经温家宝总理亲自点将,随同出访欧洲5国和欧盟总部。以前,大连市民夸他是大连的活名片,现在,他又开始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名片。

    在中国商务部和欧盟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贸易投资研讨会上,恰逢欧盟完成历史上最大规模扩大之时,他一开口就让现场气氛融融。

    “(中国是个大家庭,)在校的中学生就有两亿多人,这个家庭人丁兴旺,每天有22000个新娘要出嫁、44000个小宝宝出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伙食大为改善,每天要吃掉160万头猪、2400万只鸡。管理好这样的大家庭实属不易。我们的总理不仅要让年轻人有书读、让成年人有事干,还要照顾好 2000万幼儿园的小朋友和1200多万80岁的老人。”

    掌声四起,听众开心地大笑。

    薄熙来接着话头一转,“这次随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我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中国与欧盟这个大家庭相互靠得更紧了、走得更近了。前些天,欧盟在办喜事儿,增加了10个国家、7600多万人,人口达到了4亿5000万,是一个很大的家庭了。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一个更大的家庭。当今世界每天都在关注着中国和欧盟这两个大家庭的一举一动。”

    看似闲话家常,其实极有分寸,这就是薄熙来的语言魅力。他敢于打破陈规旧律,说一些别人想不到的话,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从而在人们心里,树立了一个国际化和现代化官员的新形象。他曾为防治非典立下引咎辞职军令状;他曾要求官员收受200元礼品就地免职;他曾顶着反对把大连的主要工厂迁到市区外,甚至不惜炸掉一些污染严重的国有企业改建花园广场……这些事儿,照传统的官场上看来多少有点儿“出格”,但是他不但做了,还能做得有声有色、深得人心。

    说英语的急性子

    到商务部上任之初,薄熙来被媒体称为“说英语的部长”,这与他的急性子不无关系。在一次与美方的会谈中,美方的翻译不是很流利,在忍耐了一段时间之后,英语流利的薄熙来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时间非常紧张,在座的中方人员都能听得懂英语,你可以不用翻译了。

    的确,薄熙来性子急,说话直,做事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身边一起共事的人常常说他是“工作狂”。
    不管薄熙来从哪里出差回京,一下飞机,一定要先回单位。2004年2月16日,薄熙来抵京赴任,虽然对他的任命要半个月后才正式下达,但他在抵京的第二天就到商务部上班,走访各个司局,了解情况。上任第3天,就会见了他的第一批外国客人。

    上任几天之后,薄熙来迅速出台了一份名为“15条工作改进意见”的内部文件,该文件被商务部称为“薄十五条”。文件订了很多规矩,包括文件的流通、外事活动流程等,如所有外事谈话必须录音,两小时内将文字稿报送他本人,四小时内报送简报;部里所有高层领导的手机全天24小时开通等。

    “薄十五条”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商务部的工作给带起来了,工作作风焕然一新,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而这“十五条”,此后也被各省市商务厅(局)所采纳,成为规范中国整个商务部门工作的指针。

    其实早在薄熙来在大连市和辽宁省时,就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政府官员晚上11时之前不许关手机。薄熙来跟下属谈工作基本都在下班后,如果找不到相关负责人,他会发火。一向以温和示人的薄在工作中也有脾气,据说他会骂人,操着标准的京片子骂,很多干部都被他骂过。

    大连的干部领教过薄熙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六亲不认的严格,当时薄市长多次批评公交系统车辆尾气污染严重,甚至很强硬地说,“我就不相信在大连找不出一个能治理好公交车辆尾气的公用局长。”

    强硬的结果,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大连市的公用事业局局长领着各大公交企业的老总们,蹲在路口抓尾气。而大连市在几年中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现代化国际旅游都市,如今,大连的城市公交车是全国最好的,环境治理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

    重情义的热肠子

    卸任离开大连的时候,许多群众自发去街头为薄熙来送行,而他在离别时说的一句话更加感人:“我们干老了,但这座城市更年轻了。” 当时,薄熙来的小学老师关敏卿正好在电视上看见这一场面,已经满头白发的老师当场就流出了眼泪。

    薄熙来重情念旧,至今每年春节仍不忘探望小学老师,并时常托人为关敏卿老师带上礼物。1999年,薄熙来的小学校庆,50多位同窗和老师欢聚一堂。感情细腻的薄熙来居然还能记得43年前上小学的第一天,一个名字叫解敏的女同学给他搬了一张凳子的情景。聚会过后,这群年过五十的学生簇拥着老师回家,薄熙来说:“我出去几分钟,你们等着我。”旋即抱回一个大蛋糕,亲自切开,把第一块蛋糕端给了关老师。

    据关老师回忆,小熙来童年时浓眉大眼,淳朴懂事,说话彬彬有礼,很有家教。北京实验二小的高干子弟非常多,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女儿刘平平和薄熙来同班。小熙来上学由解放军叔叔接送,但为了不搞特殊,离学校很远就下了车,班主任关老师一次也没有看见过他坐小车来学校。中学时,薄家受到冲击,关老师曾给熙来买过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坚毅的保尔·柯察金从此成了少年薄熙来的偶像。

    念旧的薄熙来也一直惦记着他工作过的地方,去年的“两会”上,刚刚履新的薄熙来,胸前还佩戴着辽宁团的代表证。会见外宾时,薄熙来常会叫上几个东北的企业代表,他在与外宾交谈时推销中国的产品,东北的产品往往最先脱口而出。

    从大连市委书记升任辽宁省长,薄熙来把大连戏称为他的“娘家”,如今出任商务部部长,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又成了他的“娘家”。

    临危受命的重担子

    从“封疆大吏”到“内阁部长”,用“临危受命”来形容薄熙来出任商务部长并不为过。

    商务部是2003年由对外贸易部和国家经贸委合并组建的,而中国商务部第一任部长吕福源,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就因严重疾病不能正常工作,正处在磨合期的商务部群龙无首,直到薄熙来出任部长后,才开始打开工作局面。

    今年1月份开始,中国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均呈放缓态势,作为主管部门的商务部压力颇大。另外,商务部在内外贸的整合上才刚刚起步,各部门依然是分割状态。整改商务部是薄熙接手商务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中美贸易纠纷、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

    去年4月,薄熙来就遭遇了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外贸危机。

    近3年来,尽管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大大上升,但去年美对华贸易逆差仍达到1240亿美元,美中贸易纠纷不断增加。迫于国内的政治压力,布什政府敦促中国解决纠纷。

    2004年4月20日,薄熙来陪同吴仪飞到美国,这是他任商务部长后的第一次出访。抵达华盛顿的当天下午,薄熙来就与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和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举行了会谈,薄的务实、幽默和机敏促成了谈判的顺利进行,经过3天的友好磋商,中美双方签署了8个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在中美经贸的若干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

    两个月后,在埃文斯访华期间双方举行的一次会谈上,谈到美国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的限制措施,薄熙来义正辞严地表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势必影响到对美产品的进口,这将是“双输”,而不是“双赢”。这为中国今后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打下了伏笔。而他目前正在着手实施中国的大商务部战略,也许将使中国商务部能够像美国的商务部一样,在国家经济整体运行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对外资开放,更多的贸易摩擦也将随之出现,形势之严峻不言而喻。这一点,薄熙来比谁都清楚。这位引人瞩目、特立独行的部长,还将接受新一轮的考验。

    薄熙来小传

    薄熙来:1949年7月生,山西定襄人。198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月参加工作.曾在北京市二轻局五金机修厂做过工人。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后获学士学位。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

    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中共中央办公厅干部,中共辽宁省金县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副书记、书记,中共辽宁省金州区委书记,中共辽宁省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副市长,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1993年起任辽宁省大连市市长。1999年9月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 2001年1月任辽宁省副省长、代省长。2003年1月当选辽宁省省长。2004年2月至今任商务部部长

    1978年,曾在北京市二轻局五金机修厂当工人的薄熙来来到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学习。

    197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攻读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2年,出任辽宁省大连市的代市长,这成为薄熙来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城市发展思想。在大连任职的9年中,大连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前40余年的总和。

    2001年1月,调任辽宁省副省长、代省长,并在同年2月正式当选为辽宁省省长。 在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后,薄熙来开始谋划自己心中的新“辽宁”蓝图。

    2004年2月,出任商务部部长。

    2004年4月,陪同吴仪出访美国,这是薄履新后国际社会的首次亮相。中美双方签署了8个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在中美经贸的若干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4年5月,随同温家宝访问欧盟5国,再次代表中国向世界发出了要求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呼声。

    薄氏言论:

    干部干活是勤政,干净是廉政。只有勤政,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只有廉政,干部才能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享有威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有什么样的市民,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有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城市。

    我的能力有限,水平不高,但我相信勤能补拙,愿意“笨鸟先飞”。我想,只要像愚公移山那样,每天挖山不止,就一定会有成效。

    我是和共和国同龄的人,我希望你们不要总盯着我这样上了岁数的人,而是更去关注我们年青一代的市长、省长们。

    干好活最开心。开心地干好活最开心。干了好活老百姓最开心。老百姓开心了,政府最开心。

    我这人挺民主的,就是太忙,没时间民主。

    我是山西人,抠门儿。小恩小惠,只能让人感觉亲近,不会让人感到敬佩,只有把工作做得出色,才能叫大多数人跟着走。我得罪人,但是没有私怨。人们最反感的,不是批评严厉,而是勾心斗角。
 

回复:



引用:
最初由 icebergts 发表

坦白的讲,他真的是沾了他老子的光了,如果没有他老子,我相信,他干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也坦白的讲,如在西方竞选的情况下,或许他上的位子更高!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