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路从上海图书馆旧址开始,就在上图对面,有一家著名的面店:
两面黄面店--那里卖广东两面黄,浇头是现炒的。
韭黄两面黄好吃,那里卖鸡鸭血汤,算是很典型的上海小吃。好的鸡鸭血汤,都是由高汤熬成的。骨头,老母鸡,火腿。老店的鸡鸭血汤之所以好吃就是这个原因。
另外上海很好吃的一种汤,叫做
千张包子“千张”应该是扬州特色吧?就是和百叶差不多的。“千张包子”里面都是切碎的各种“丁”,香菇,火腿,笋等等,拌肉米。
再往西,在上海电视台里,大明星陈冲和人合作,独揽了广电大厦,里面的餐厅也有几家,未见很有特色的。
再过去是
王家沙,王家沙是老上海推崇的地方,应该卖正宗的上海点心的。但是现在经营好象不怎么样。卖“套餐”,而且都不怎样。
“王家沙”对马路有
红甜心。也是国营的店家。也是老店。
再往前,就是
绿扬村了。绿扬村的午茶比较出名,也是各色的小点心。
在这些“中国店”丛中,有家西式店,卖披萨,卖通心粉。还卖各色的冰激凌,我喜欢那里的气氛,吵吵的音乐,自由自在的人。
凯司令里有我最钟情的“栗子蛋糕”--蛋糕的“芯”是有栗子粉磨成的,外面是纯奶油。上次我在这边的中国城买到了,味道是大大不如“凯司令”的。
“凯司令”隔壁,就是大名鼎鼎的
梅龙镇了。
我喜欢梅龙镇的雕廊门楣,气派古典又高雅。梅龙镇的“干菜包”和门口的“叉烧包”我都喜欢--奇怪怎么会把扬式和广式的点心放在一起。不过生意一直好倒是真的。
梅龙镇在美国也开了分店,仅仅在南京西路,不仅在马路对面开了自己的分店,而且将老店扩建了地下室。
梅龙镇旁边是
珠江--是粤菜馆,我喜欢那里
的烟熏鲳鱼。醮卡夫酱吃。:)
泰康食品店就在平安大戏院的对面--泰康饼干上海
人和大白兔奶糖一样熟悉。我小时候最迷恋的是酸奶。
就在泰康的对面,就是上海最好吃的“生煎馒头”了。
生煎馒头加咖哩牛肉汤,是上海点心的杰作。几乎隔条马路就可以看到的:还有锅贴,小笼馒头,菜肉馄饨,鲜肉小馄饨,阳春面等等。
旁边的
延中是上海最早的“汉堡包”店。
这一段的南京路渐渐开阔,也从商业区变成了“宾馆区”。锦沧文华和波特曼遥遥相对。
上海的宾馆是另外一个世界,菜未必有特色却很贵。记得锦沧文华普通的六人午餐差不多两千,波特曼一份西式“和菜”是五百块。一顿日本菜要四百块一个人。比在美国要贵。
现在的行情不知道怎样了。我倒是喜欢商城旁边的
玫瑰园。
天天放着闹哄哄的日本歌,那里卖汉堡,卖炸薯条,卖奶昔,卖鸡翅。
对面的上海展览馆有“宝刀”高挂的“六角亭”--也是饮茶的地方。
再过去就要到静安寺了。
静安公园周围的快餐店多得叫你眼花缭乱。有家店卖的薯条是山芋干烤的。:)
我喜欢静安寺的素面,每天下午这里都很多的市民,戏剧学院的孩子最多。面筋面是最好吃的,我猜想他们的面筋是自己打的。另外有家你们可能都不会在意的小店--其实根本不算店,就是在邮电局的小弄堂里面,一对夫妻,长年累月地卖“油炸臭豆腐”,甜酱辣酱,想起来都流口水。:p
万航渡路上的
羊城酒家,也是老字号。对面有家店专卖南京盐水板鸭。
平安电影院对过的临时房子里有新西兰雪糕和马来西亚肉骨茶.
泰兴路上有
沈记粥店和
容记汤馆,不便宜但货真价实,不觉得被斩,半夜十二点去外面还停满了车,排队等桌子
说“吃”,南京路是最大的一块了。从外滩开始数起:最老的饭店之一“和平饭店”就在外滩和南京路口。
“和平”出名的是“爵士吧”,喝酒,跳舞,听三十
年代的老音乐。
市百一店南京店楼上有小吃街;河南路的拐角卖哈根达斯。
往前是一家国营点心店--卖上海馄饨和烧麦,就是脏一点,好吃又便宜。
那家最著名的吃蟹的老店就在旁边,叫“王宝和”--那里的师傅调料和煮蟹都是有技巧的
路对面有最著名的老饭店之一:“莫有财”--就是莫氏三兄弟开的扬州饭店。扬帮菜也是在上海的一大“霸”,蟹粉狮子头,煮干丝,都是扬帮的看家菜。
“先施公司”是香港人开的。楼下是新加坡“圣淘沙”,不知道飘飘去过没有,那里的新加坡小食,没有上海小吃来得精美。
“先施”楼上叫做“采蝶轩”。我每次走过都是怕怕的。:p
“先施”旁边是“海伦宾馆”,中午的“自助餐”可以一试,不贵,但是可以看“风景”,喝咖啡。
走过“海伦”,就是著名的”燕云楼“了,和北京烤鸭不同,广东的烤鸭是”挂炉鸭”,粤菜一直在上海称霸,所以燕云楼也一直经营得很好。
往前是上海食品公司,当然是“吃”的。话梅,橄榄,应有尽有。小时候喜欢喝那里的”酸梅汤”,现在是没有了。
食品公司过去的“大三园”也是永远的“人山人海”。那里卖小吃,面条非常之不错。
华联和市百一店都有小吃街,但是那是给顾客们果腹的。
旁边的“七重天”也是大店,以前的“华侨饭店”。在
九江路上有两家店比较惹人注目:一家是老店“老半斋”,也是扬帮菜。大家对广式早茶可能比较熟悉,其实扬州早茶更为细致:水晶包,干菜包,翡翠包,都是让你不忍下筷的“杰作”--皮是半透明的,可以看到馅。:)
到了地铁人民公园站,出来就是88总会。很气派。那里的
小吃也不错的。楼下有321冰激凌,好吃的香蕉船。:)
整个总会分成六楼,各色的菜系都有。
对面的人民公园旁边就是“肯德鸡”和“荣华鸡”打对台。
这一带,连着两家大饭店:国际饭店和金门饭店。金门是旧上海数一数二的大饭店。前国家队总教头徐根宝,就是“金门之后”。
国际饭店和国际电影院之间是一条小马路,原来因为这里有上海最“高雅”的地方:长江剧场。
现在有上海的一条著名小吃街:黄河路。
如果喜欢吃素菜,上海最有名的素菜馆:功德林“就在长江对面。鸡鸭鱼肉,在这里都是素的。
黄河路的菜系也算“上海家常菜”,比如咸菜炒毛豆什么的。墨鱼大考也是很典型的菜。
以前我常去的那家叫“人丁盛”,由姓丁和姓盛的两个老板开的。因为常去,几乎可以背出菜谱。那里不是上海菜,而是杭州菜。我比较喜欢的是:糖醋板栗,黄泥螺,草头炒圈子(这是上海菜:大肠头用草头辅佐,肥而不腻)。横空出世(这到菜很有意思,是用膏蟹和鸡蛋炖,分几次炖,最后吃鸡蛋,所有的蟹味道全在里面了)。东坡肉,这是地道的功夫菜,要选上好的条肉,隔夜炖六个小时以上,然后去出来在小盅里隔火蒸热--那时候一块肉就卖到五块钱人民币,可见其功夫之深。
南京路的上海图书馆老馆,东段就算结束了。从上海人的传统
观念来看,西段要“高雅”于东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