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8-6]转贴[欣赏]: 交响乐组曲《神雕侠侣》



引用:



[light]交响乐组曲《神雕侠侣》[/light]





《神雕侠侣交响乐》,是阿镗历尽艰辛,费时廿八年才完成,共八个乐章的大型交响乐作品。它发源于香港,在纽约完成,在北京试奏,在台北首演,后又在香港与深圳连演若干场,最后在俄罗斯录音,出版了 CD唱片,外加一张 DVD,唱片封面的题字,是金庸先生亲笔,金大侠对此曾多次题词,高度肯定,作品亦得到众多音乐行家的高度评价。香港著名圣乐作曲家、世界基督教圣乐促进会董事局主席杨伯伦先生说:“此乃我欣赏华人作品五十年来所听过最精彩、最呕心沥血之巨作。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必可留存至永久。”从创作风格上来看,它走的是雅俗共赏、中西合璧的道路。从创作技法上来看,它运用的全是西洋古典音乐技法,特别是自瓦格纳兴起的主导动机手法,用复调方法将大量旋律线条进行对位化处理,有一种强大的、立体化的表现力,而杨过的动机居于核心地位,贯穿八个乐章中,就像一条纽带,将它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曲式上,它把西方古典音乐的各种重要曲式,几乎用遍。 阿镗,本名黄辅棠,另有笔名山苗、黄钟等。早年在广州接受专业音乐教育,后赴美国,获得音乐硕士学位,兼修小提琴与作曲。曾任台湾台北艺术大学讲师兼实验乐团首席三年,现任教于台南女子技术学院音乐系。主要作品,除了上述交响乐外,还有交响诗《萧峰》,民乐合奏《笑傲江湖》,管弦乐《追思曲》、《台湾狂想曲》,小提琴协奏曲《秋瑾》、小提琴曲《西施幻想曲》、《乡梦组曲》及歌剧《西施》等。作为小提琴教育家,著有《黄辅棠小提琴入门教本》、《小提琴音阶系统》、《黄钟小提琴教学法专用教材》12册等。 尽管唱片是由俄罗斯的佛罗尼斯交响乐团演奏,但仍丝丝流露中国人特有的乐韵及情怀。这是生命历程的交响曲,想象着阿镗在写这部交响曲时,情绪该是忧悲苦恼、喜乐欢悦百感交集,穿梭在痴爱执迷之间,又不忘民族大爱的壮志;又能想象出音乐场景的流转,从小屋、田园到战场,也可比喻为人生境遇的转变,格局的褊狭到开朗雄浑,同时是人由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史诗。《神雕侠侣交响乐》糅合了中国传统曲目和西洋古典音乐的曲式,亦中亦西,中西合璧,兼容并蓄,一洗甜俗之通病,令人感到丰厚隽永,清新可赏。正如泰戈尔说:“音乐把我们从小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我们带出这个圈子,到更高的领域里去,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去。”阿镗把我们带入金庸武侠小说的音乐世界,让我们徜徉在生动的声流、和谐的音海。著名作曲家黄安伦说过:“阿镗的音乐,必会对整个中国乐坛起深刻的启迪作用。”





原着:金庸

作曲:阿镗

发行:喜马拉雅唱片

编号:WCD002SP

演奏:俄罗斯佛罗尼斯交响乐团

指挥:麦家乐

发行时间:2005年


第一乐章 反出道观

小杨过被带到全真教道观拜师学艺,却受尽欺凌,被逼反出道观,投奔深居于古墓之中、与世无争的小龙女。这是一首前奏曲的形式。一开头,就是杨过的主导动机。这个动机,时而倔强,时而激烈,时而悲愤,时而神秘,象征着小杨过性格的几个侧面。经过多次搏斗后,这个动机在曲终时转到了光明、宽广的 C大调上,象征着杨过遇到小龙女,得到温暖与光明。



第二乐章 古墓师徒

奏鸣曲式的圆舞曲。古墓之中,杨过拜小龙女为师,勤学苦练武功。时光飞逝,杨过长大成人。同时爱的种子也在两人心中悄然发芽。这个乐章的音调是中国风格的,节奏是圆舞曲的四三拍,曲式却是复杂的奏鸣曲式。奏鸣曲呈示部的两个主题分别是杨过和小龙女主题,其展开部是一段小赋格,中间不时穿插木管与弦乐的震音,让人联想到小龙女教杨过手抓麻雀的场面。





第三乐章 侠之大者

变奏曲式。郭靖言传身教,化解了杨过的偏激与私仇,引导杨过做一个顶天立地、爱国爱民的侠之大者。其主题宽广、深情、厚重、不怒自威。六个长大的变奏,时而如长辈慈训,时而如统帅发令,时而如雄狮怒吼,时而如师友切磋,时而如千军万马,极为精彩!





第四乐章 黯然销魂


三部曲式的悲歌。小龙女为助杨过治疗绝症,忍痛不辞而别。杨过思念小龙女,黯然神伤。全曲只用弦乐器,本来明亮清丽、超凡脱俗的小龙女主题,在这个乐章里变得暗淡、多愁、柔肠百结。六个降记号的降 E小调,本来色彩就够暗淡了,到主题再现时,所有乐器都加上弱音器,暗淡就变成了惨淡。这个乐章与前乐章形成强烈对比。





第五乐章 海涛练剑


回旋曲式。杨过得到前辈高人遗下的剑谱和神雕的指引,在海涛中苦练剑术,武功进入前无古人之境。传统的回旋曲,一般情绪欢快,带舞蹈性。这个乐章一反传统,表现的是杨过与海涛搏斗、吞天吐地的豪情。铜管乐器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杨过主题作为回旋曲的核心,贯串始终,极尽变化之能事。





第六乐章 情是何物


赋格曲。贯穿《神雕侠侣》整部小说的主题诗歌,是金人元好问的词《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的上半阕,经过了金庸的修改再创作。因为阿镗与金庸的特殊关系,阿镗曾为之三次谱曲,这个乐章就是根据此歌的大合唱版配器而成的。赋格曲是集对位法之大成的曲式,写作难度远远超过中国诗中的七律写法。这是供行家欣赏的一个比较艰深的乐章。





第七乐章 群英贺寿

复三段体的舞曲。为报答小郭襄的一言之恩,杨过请来各路英雄,备下特别厚礼,给郭襄祝贺生日。全曲充满喜庆气氛,可以单独拿出来做舞曲和庆典用曲。





第八乐章 谷底重逢

自由的幻想曲风格。杨过等小龙女 16年,绝望之际,跳下深谷,却意外地在深谷之底与小龙女重逢。此乐章的素材安排,是根据文学情节而不是音乐逻辑,这是各种西洋曲式中最不规范的幻想曲风格,之所以能做到井然有序,不散不乱,是因为所有音乐素材均是从杨过与小龙女的两个主导动机变化而来的。在这里,我们再一次充分领略了这种自瓦格纳以来盛行于音乐中的强有力的表现手法。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