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社精品书创意布展 书展前夜直击书展现场

2006上海书展今天将撩开神秘的面纱,与广大市民见面。这两天,布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进行。昨天傍晚,本报记者来到上海展览中心,现场直击各个出版单位的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布展的情景。

  “三巨头”静待开幕

  走入一层展厅可以看到,中国出版集团、江苏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浙江出版集团“三巨头”已经一切布置就绪,静待书展开幕。此次上海书展首次将黄金“地 
段”,留给外省市出版发行机构。中国出版集团富有老北京特色的牌楼入口,江苏凤凰传媒出版集团亮眼的橙色调布置,浙江出版集团流水竹林的自然风格装饰,可见各家出版集团为此次上海书展都颇费心思。而重拳出击的“中国出版发行第一股”———上海“新华传媒”,则早早组织了旗下各家出版发行机构为上海读者献上了一个集合各地好书的“全国名社精品馆”,在重点推荐栏目版上,火红色的《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和《半生多事———王蒙自传》码放得特别引人瞩目。

   鲁迅巴金向你走来

  走上二楼,巨大的鲁迅头像及“民族魂”、“愿化泥土”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本次书展特别设立了“鲁迅巴金生平展示馆”。恰逢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布置一新的鲁迅专题纪念馆内陈列着鲁迅的照片、手稿和杂文集等珍贵物件。巴金先生的部分手稿,则记录了巴金先生近80年的创作历程,有的龙飞凤舞,有的十分工整。在巴金先生1928年在法国翻译的波兰作家廖抗夫的《薇娜》部分手稿边上,他充满感情地写道,“它们也曾帮助我进行‘战斗’,也可以说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看毕整个展览走出展区,墙壁上悬挂着泥制巴金先生手印,使人心中不禁升腾起关于中国文学薪火相承的想象。

  400余个书架人工抬

  夕阳西下,踏进东二馆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这里还在紧张布展,满地架子、工具,工人穿梭不止。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电梯意外出了故障,“世纪馆”的400余个大红书架都是由人工一个一个搬上二楼的。别看眼前这些斯文的出版人,照样卖着苦力吃着盒饭,还拍着胸脯向记者保证,就是忙到晚上11点,也要让他们的展区以最漂亮的姿态,迎接读者。这边厢,一面长约20米高过3米、由《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全宋书》做成的“书墙”已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