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陆版本
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字仲伦,安徽庐江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西点军校,攻读军事。1927年毕业,应邀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队长。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4团团长。
税警总团由财政部长宋子文一手创建,武器从美国购买,排以上军官大部分由留美学生但任。在宋子文的支持下,孙立人努力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千方百计训练部队。他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制订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它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所属部队按照“孙氏操典”进行严格训练,官兵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学科、术科水平,乃至专门的缉私技师都比较高。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参加凇沪抗战。在蕴藻浜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负伤十三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财政部成重组税警总团,孙立人晋级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这支非正规部队成为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隶属于第66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4月,孙立人率新38师于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亲率113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1个大队,解除了7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百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仁安羌战后,新38师掩护英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绝了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决定率军向北撤回云南。孙立人奉命率新38师为第5军殿后。5月9日,杜聿明见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军占领,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并要新38师继续殿后。孙立人当即表示反对,认为绕过密支拿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样困难。而目前远征军尚有4个师,不如集中兵力,趁敌立足未稳,夺回密支拿,沿滇缅公路回国。杜聿明不听。孙立人便拒绝服从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罗卓英的命令,率新38师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亲自端起冲锋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打垮日军多次阻击。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孙立人率新38师到达印度边境。不料英驻印边防军竟要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见英国佬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顿时怒火填膺,下令部队准备战斗。刚巧,被新38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军第1师师长正在该地医院治病,闻知情况后,警告当地英军将领说:“这支中国军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说吧!”英军将领将信将疑来到新38师营地,孙立人拉出一支仪仗队,在营门口迎接。200名精壮士兵,往营门口一站,就是一堵墙。士兵们军装是破了点,但枪支雪亮,个头是矮了点,但精神饱满。仪仗队前头,摆着2门小钢炮,4挺重机枪。英军将领大为惊异,他见过从缅甸败退回来的英军,为保老命,不用说枪炮,连衣服裤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裤衩跑了回来。而中国士兵硬把钢炮和重机枪都扛了过来,真是不可思议。英军将领问中国机枪手是如何把重机强扛过来的?中国兵立正大声回答:“武器是我们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国佬听后,明白了个中道理:武器是中国士兵的生命,你要缴他的枪,能答应吗?孙立人接着领英国人参观营房,并安排了军事表演。英军将领看完后肃然起敬,态度为之一变。第二天,新38师军容整齐地开进印度。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10响以表欢迎。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成新1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1943年10月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38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18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占领于邦后,孙立人攻势不减,于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与廖耀湘新22师两路夹击攻克孟关。3月9日,孙师113团与美军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据日军战史记载:“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驻印军攻占胡康河谷后,3月14日乘胜向孟拱河谷进攻。新38师113团从左翼翻山越岭迂回到坚布山后方,和新22师两面夹击,29日攻占坚布山天险,扣开了孟拱河谷的大门。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计划,新38师和新22师分别向孟拱和加迈攻击前进。5月下旬,孙立人从缴获的日军信件中获知:由于日军第18师团主力在索卡道被新22师包围,加迈城内兵力极为空虚,师团长田中新一坐守空城,惊恐万状。孙立人见机而行,不拘泥于原定计划,以112团秘密渡过南高江,向加迈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断加迈日军的后路;以113团向西进取加迈;以114团向南对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6月16日,113团与新22师会师加迈,日第18师团团长田中新一率1500余残兵仓皇南逃。6月25日,孙师114团攻克孟拱。8月3日,中美联军克复密支那。至此,反攻缅北的第一期战斗结束。中国驻印军给日军王牌第18师团等部以毁灭性打击,歼灭日军2万多人,一雪两年前兵败缅甸的耻辱。史迪威称此战为“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进攻战”。

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进行休整扩编,由新1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1军和新6军。孙立人任新1军中将军长,下辖新38师和新30师(后廖耀湘新6军回国增援国内抗战,其50师编入新1军)。
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开始。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继续向南进攻。孙立人率新1军为东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1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打通了滇缅公路。随后,孙立人指挥新1军各师团继续猛进,3月8日攻占腊戍,3月23占领南图,24日占领细胞,27日攻克猛岩,胜利结束第二次缅甸战役。
孙立人和他的新38师、新1军,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东征西讨,迭克强敌屡建战功,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为国内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当时的国际舆论界赞誉孙立人为“东方的隆美尔”。
1945年7月,孙立人率新1军返抵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同月,应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之邀,孙立人赴欧考察欧洲战场。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9月7日,孙立人率军进入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23军投降。嗣后,新1军进行了休整和扩充,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军”。10月,美国请中国派出一支由5万人组成的军队,协助盟国占领日本,并特别希望派遣孙立人的新1军去。然而,此时蒋介石正准备把新1军派往东北打内战,不愿分军占领日本。
1946年1月,孙立人赴美参加联合国参谋长会议。3月下旬,新1军乘美舰在秦皇岛登陆。4月初,新1军、71军在梁华盛指挥下,向四平进攻。4月8日,“天下第一军”首遭重创,其新38师在昌图以北兴隆泉地区遭到林彪亲率的东北民主联军的伏击,被歼灭1200多人。4月17日,在郑洞国指挥下,新1军攻占四平以东、以南地区。18日,新1军向四平城区进攻,激战9天,久攻不下,26日被迫转攻为守。5月15日,蒋介石将正在美开会的孙立人电召回国,同时增调10个师的兵力围攻四平。18日夜,孙立人赶到前线重新指挥新1军。林彪见形势于己不利,于当夜率部悄悄撤出了四平。19日清晨,孙立人亲自驾驶一辆坦克,率先冲入市区,不料占领的却是一座空城。
1946年8月,孙立人被任命为东北绥靖副司令兼新1军军长及长春警备司令,率部扼守长春以北、松花江以南各要点。1947年1月,林彪率领12个师越过松花江,发动“一下江南”攻势。在其塔木战斗中,孙立人被林彪围点打援一口气吃掉2个团,气得他大骂杜聿明指挥无方,将他的兵力到处分散,致使林彪得以各个击破。2月,在林彪“二下江南”攻势中,孙立人又丢了1个整团。
孙立人和他的新1军自出关后,再没有什么光辉的传奇了。东北民主联军编了一段顺口溜:“吃菜爱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军”。“新一军自称鹰,实际是狗熊,行动像乌龟,打仗像爬虫。”新1军官兵颇不服气,113团2营营长孙蔚民被俘后扬言:“我们军座孙立人将军说过,新1军只打胜仗,不打败仗,你们的总司令林彪将军太不仗义,偷偷摸摸地打,要不我们摆开阵势,重新打一打试试。”
蒋介石对孙立人在东北毫无建树大为不满。1947年4月,蒋介石将他升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虚职,其新1军军长之职由黄埔出身的第50师师长潘裕昆接任。同年8月,蒋介石又将孙立人调离东北,任为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11月,孙立人将陆军训练部迁到台湾,并从新1军调去几百名他在税警总团和在缅甸作战时期的亲信,一同前往台湾训练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苦心经营数年并赖以起家的新1军随廖耀湘兵团在辽西会战中被林彪的东北野战军歼灭。
1949年8月,孙立人任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司令长官兼台湾防卫司令。1950年3月,任台湾国民党政府陆军总司令兼保安司令。1951年5月,晋为二级陆军上将。因与蒋经国不和,1954年6月被蒋介石免去陆军总司令职务,任为“总统府”参军长。1955年6月,台湾国民党当局以孙立人与其部属少校郭廷亮预谋发动兵变为由,对孙实施看管侦训。1955年10月31日,孙立人被免去“总统府”参军长职务,软禁于台中,直至1988年3月恢复自由。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于台中,终年90岁。

台灣版本(故用繁体字)
孫立人將軍
孫立人,安徽廬江人。1900年生。父孫熙澤,光緒甲午科舉人,歷任登州知府,登萊青膠道台,山東審判廳長等職,為段祺瑞皖系的重要文職人物。後從事教育,曾任北平中華大學校長。孫立人自幼在家塾中受教,奠定國文和英文基礎,後孫隨父在山東期間又學德文。時孫方9歲,目睹山東租界德人對華人之欺凌,成為孫投身軍事之導引。
孫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取清華庚子賠款留美預科。預科共八年,孫因期間受傷病休一年,於1923年畢業。其間於1921年作為中國國家籃球隊先發陣容參加在上海舉行之遠東運動會,戰勝日本,菲律賓,獲冠軍。
孫於1923年清華預科畢業,即來美求學。孫原欲學軍事,但其父對當時北洋軍閥甚為反感,反對孫學軍事。故孫選入普渡大學學土木工程。因其預科已習工程基礎科目多門,故入三年級。1925年取得工程學士位畢業。即申請得入維吉尼亞軍校,斯時其父鞭長莫及,亦無可奈何。孫因已有學士位,故直入軍校三年級習文史,1927年以文學士畢業。畢業後赴歐考察各國軍事後返國。
孫返國後其父因原為皖系大員,欲為子在馮玉祥軍中謀一高職,但孫心氣甚高,反要自己獨立從基層去作起。1927年入即現政大前身的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任學生大隊隊副。1928年,蔣介石請來德國軍官顧問團,欲建立新式國防軍。先成立陸軍教導師,孫即請調入任上尉排長,開始其一生的軍事事業。孫在教導師表現出眾,很快升任少校連長,中校營副,中校營長。1930年孫請調入憲警教導總隊任上校第一大隊長,因其好友,清華預科同期,諾維其軍校畢業的齊學啟相邀。但不久就因怒打克扣兵餉的軍需官,與教導總隊長關係惡劣。同年因德國顧問推荐,調任蔣介石的侍衛總隊上校副總隊長。然孫熱衷帶兵打仗,對衛隊無甚興趣,1932年即請調入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特科兵團上校團長。稅警總團很快擴編為6團2萬5千人,孫任第4團團長,駐防江蘇海州。
孫立人一生4次練兵,這次海州練兵是第一次,歷時6年。期間曾有短暫的離開海州執行剿共,駐防等任務。
1933年稅警總隊調江西剿共。期間參加剿共的共48個單位舉行射擊比賽。孫立人稅警第4團占了個人前十名的7位,並奪取團體第一名。劉勘83師在七琴吃緊,在稅警第4團趕來增援前就轉進了。孫以1個團接下一個師也不行的防地,打破共軍的夜襲和糧食封鎖,迫使共軍放棄對七琴的爭奪。
1936年西安事變,稅警總隊奉調到潼關。第4團奉命派一連任總司令部警衛。這個連到任後,除當日服勤務的士兵外,其餘仍按孫立人平時規定出操訓練。司令部的參謀長發現後大罵連長:“你們是來訓練的還是來擔任警衛的?”連長說:“我們團的規矩如此,除現場勤務外,每日都要不斷訓練。”參謀長說:“現在是作戰時候呀。”連長說:“平時戰時都是一樣。”參謀長說:“胡說,我不懂這些洋規矩。”
1937年抗戰爆發。稅警總團配屬張治中第九集團軍參加滬抗戰。編為一,二兩個支隊。司令官分別為何紹周,王公亮。總司令黃杰。孫立人的稅警第4團在蘊藻和大場兩處戰役中脫穎而出。當何,王皆因指揮無方而被撤職時孫立人被升為二支隊少將司令。防守蘇州河周家宅一線,與日軍血戰兩周,孫立人被日軍迫擊炮擊成重傷,全身中彈片十三處,昏迷三天。
到1941年底,所部第2,3,4團和直屬隊改編為陸軍新38師。新38師編成後參加軍政部戰力校閱,名列第一,立刻從丙種師提升為加強師,編入緬甸遠征軍。孫立人三年練兵的心血,終於沒有白費。
遠征軍於1942年4月抵達緬甸,在孫立人的領導作戰中歷時兩年的第二次緬戰,共擊斃日軍3個聯隊長以下3萬3千餘人,傷日軍7萬5千餘人,俘虜大尉以下323人。繳獲大炮186座,戰車67台,汽車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軍傷亡1萬7千人。
孫立人率新一軍在緬甸作戰期間和戰事結束回國以前,盡全力救助緬甸華僑,故後來1950年第8軍第26軍殘部退入緬甸後得到華僑在兵源,錢糧上的全力支持,得以在緬甸站穩腳跟。
1945年6月,新一軍奉調回國,編入第二方面軍加入剿共行列。8月15日,日本向盟國投降。 國共內戰期間共軍對於孫立人領導的新一軍曾經流傳“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
1945年4月26日,升任陸軍副總司令官兼陸軍訓練司令官。7月孫立人在南京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10月,孫立人選定台灣鳳山為新軍練兵基地,開始他一生最後一次練兵。11月,孫立人將陸訓部遷到鳳山,並調新一軍教導總隊第9期畢業學員入台作為示範隊。
1948年1月,鳳山陸訓部的訓練機構定名為第4軍官訓練班。青年軍201師隨後抵鳳山受訓。1948年底,孫立人兼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和台灣防衛司令。1949年8月,升台灣防衛總司令。制定實施台澎防衛計劃,構建全島防衛工事體系,整訓撤台的80萬國軍。1950年3月,升陸軍總司令。到1951年4月,台澎所有部隊10個軍都已經一年以整訓,從剛到台時紀律全無,裝備寡劣,多為抓來壯丁的一群潰兵變為編制充實,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很有戰力的軍隊。
1955年5月25日,孫立人兵變案,正稱郭廷亮匪諜案。陸軍步校少校教官郭廷亮被政工系統從校中逮捕。其後台灣即傳聞有兵變企圖被偵破,而兵變涉嫌參軍長孫立人上將。海外輿論亦予以高度關注,各種猜測俱有。8月20日,蔣介石總統令發表,稱孫立人因匪諜郭廷亮案引咎辭職。孫立人就此被軟禁在台中,在家中種花養雞,教育子女。
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政治開始趨向自由。9月,原中國駐印軍老兵500餘人成立聯誼會,為首為新一軍參謀長,曾任杜聿明第5軍參謀長,陸軍副總司令的舒適存將軍,及原新38師,新22師各任團長,新一軍戰車營營長,共10位將軍。即開始為老長官孫立人恢復自由而努力。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孫案翻案的壓力頓減,媒體上關於孫立人案的聲音漸起,立法和監察院中亦再起重新調查孫立人案之要求。3月20日,國防部長鄭為元上將親到台中孫立人家中,宣布即日起孫立人有完全自由。軟禁32年後的孫立人終於恢復自由。而對當年此案的調查經過亦得各方披露。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將軍於台中家中病逝。郝伯村上將命由陸軍總部以軍禮辦喪事。12月8日發喪,靈堂內設總統褒獎令和旌忠狀,宋美齡送花圈,及李登輝等之挽額。到祭的有以國防部長陳履安為首的國防部,參謀總部,三軍各總部等各單位,民眾近萬人。出殯前,行覆旗禮,先由清華大學代表覆蓋校旗,繼由維吉尼亞軍校代表覆蓋校旗,最後由許歷農,羅本立,溫哈熊,和當任陸軍總司令黃幸強四名陸軍上將覆國旗。靈柩安置於東山墓園,鳴葬槍,吹安息號。維吉尼亞軍校即在校史館中將孫立人將軍同另兩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傑出校友馬歇爾將軍和巴頓將軍並列,永久展覽孫立人將軍生前所用的軍服,馬靴,軍帽,馬鞭,繳獲的日軍軍旗,畢業証書,和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