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百万军队武器装备来源何处!?

大致说来,共军装备的获得,有以下几途:
一、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资助
二、对日伪军的战利品
三、兼并友军的“战利品”(包括歼灭和策反)
四、小军工厂的小量生产
五、和日占区、国统区的黑市交易
六、苏联援助
七、抗战胜利后接受日军装备
八、东北工业基地的大量生产
九、解放战争中缴获国军装备

咱们就列出具体数字,好好算一算
[转帖]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方面所得苏联援助粗考


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方面所得到的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到底有多少,都是那些时候得到的,如何获得的?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试图从公开出版物中来探寻事实的真相。

从目前披露的一些情况综合的来看,我方获得了大约40-50万支步枪,轻重机枪约万挺以上,各种火炮迫击炮二三千门。获得的时间大致分为1945年8月到1945年11月,1946年4月到7月,1947年年中这三段时间,1945年8月到1945年10月获得的如下:曾克林部赶到沈阳接收了沈阳大本营的军火库后,又从关东军最大的苏家屯军火库里运出了 2 万支步枪、1 千挺轻重机枪、156门迫击炮、山炮和野炮,同时,抗联的周保中在接受了长春大本营的军火库后,先后共运出了步枪 5 万多支、轻机枪 2 千多挺、重机枪 8 百余挺、掷弹筒 5 百余个、迫击炮 20 余门、山炮 5 门、弹药 1200 余万发。装备了新成立的东北自卫军。与此同时,进入承德、滦平、叶柏寿、朝阳和山海关、绥中、兴城、锦西、锦州、锦县、北镇、黑山、新民等地的中共军队也得到了大量武器。仅进驻锦州担任卫戍任务的周家美部500余人,就在苏军的协助下,通过解除锦州伪满军队一个旅5000余人的武装,获得火炮28门,轻重机枪216挺,步枪3200余支,手枪150余支,炮弹100余箱,子弹500多万发,汽车20辆。另外, “苏军还从缴获的日伪武器仓库中,交给卫戍司令部大批武器弹药,计有各种火炮50余门,轻重机枪480余挺,步枪1万支,手枪200余支,各种子弹500多万发,以实际行动援助中共军队”。此外,据杨奎松所说,彭真到沈阳后,也陆续得到大批武器。9月21日“七五山炮11门、追击炮70门、六五子弹500万发”,9月30日“用各种方法得枪万余支”,次日“搜得山炮八十门,迫击炮百余门,子弹稍多”。仅以上总计,大体上己有步枪10万支上下,机枪4000-5000挺,炮500多门,另外,据四野司令部编成的《日寇投降后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部队实力统计表》计算,1945年底,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部队总数为107959人,拥有步枪39641支、轻机枪1139挺、重机枪105挺、掷弹筒59个、追击炮64门。而据《解放战争时期过渡阶段军事斗争•回忆史料表册参考资料》第729页中东北人民自治军1945年12月实力统计表:278693人,马步枪120802支,轻机枪2365挺,重机枪488挺,掷弹筒429具,各种炮283门;两相比较,相差步枪8多万支,轻重机枪1600余挺,掷弹筒370个,各种炮219门。这相差部分和以上所说的有较大出入,尤其是火炮和机枪,个人估计,有可能是以下两个因素,1.部分武器装备被苏方收回,2.因种种原因受到损失如被截留、偷盗和私拿,以及叛变等,如仅北满就有数万人叛变。3.有可能因保养不好,部分己为废次品,但因时间尚短,估计这部分为数不多
至于东北方面转交给关内部队的,我以为数量不大,东北方面转交关内的,主要有两方面,1.海路转至山东,在曾克林的回忆中,“用船向山东龙口送去一批武器、弹药,其中有500万发子弹、炮弹”。2.陆路经承德.张家口至晋察冀,这方面则很复杂,其中晋察冀和晋绥部队从驻察绥的苏蒙军处得到的武器装备则与东北无多大关系。而在冀热辽方面,在八月中旬,有日伪军19个旅、27个讨伐队、两个骑兵团和华北伪“治安军”3个团,约10万人。随着局势的发展,这些军队大部分被中共缴械和收编,如李运昌、曾克林率冀东部队进军东北时,在进军途中解除了伪军4万人,日军约5000余人的武装,另外,仅在山海关附近,冀东部队就收编了伪军三个团又十五个讨伐队,人枪上万。但由于大批中共部队出关及扩军之故,武器装备供不应求,到11月份,就有当时在热河,辽西的黄克诚3师,梁兴初1师,杨国夫7师等部未得或补充很少,人数约占出关部队之近半,而且,在国民党军进攻后,在辽西的李运昌部西撤时损失较大,原由冀东十八团为基础扩编,而后和延安警1旅合编的22旅,30旅,在撤到热河时合编为1个旅,地方部队原号称4万人,撤到热河时仅5000余人,当时热河有晋察冀4个纵队,杨苏.黄寿发.赵尔陆,黄永胜纵队,武器装备大多很差,以致这些部队要求东北局设法运一批武器到承德以应急需,而此时,东北部队也处于“老兵老枪,新兵新枪”的局面,以致林彪下令新部队每连仅留3挺轻机枪,余部调整到老部队,可见没有多少武器装备通过东北方面转交给华北部队。至于杨奎松所著的《恩怨》一书中说的“得到了一个大队的飞机、50辆坦克和上百门各种炮,以及南满日军武器库中可以装备十几万人的枪支弹药。”等,如果不是苏方资料无中生有,就是今天交给中共,明天又收回来或是仅为口头许诺而己。

在1946年的4月到7月,据《恩怨》一书中所说,4月上旬,苏军开始向中共转交北满的日军武器库,其中仅轻重机枪就在万挺以上,各种炮上千门。但据苏联档案数据,共提供了步枪约为70万支,机枪约为12000─14000挺,各种炮约4000门,坦克约600辆,汽车约2000多辆,另有弹药库679座,800余架飞机和炮艇若干。扣除此前和以后提供的数字,所剩己不足轻重机枪就在万挺以上,各种炮上千门之数,且据苏联所说,关东军拥有坦克1215辆,飞机1800架,大炮和迫击炮6700门,但据日方回忆,当时关东军能够使用的作战飞机仅100多架,坦克约400辆,此说未必准确,但从一些情况来看,苏方出于夸耀战绩或有心邀功,缴获关东军的装备数字尤其是重武器数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那么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从东北方面1946年5月底退到北满时的实力统计为:人员324571人,长枪160881支,轻机枪4033挺,重机枪749挺,各种炮556门。 和东北人民自治军1945年12月实力统计表相比,相差步枪4多万支,轻重机枪2000余挺,各种炮273门。而这个统计数字,是在东北部队主力在四平及本溪作战遭受严重失利之后的数字,这次作战,不少部队丧失了战斗力,加上撤出战斗时又遭受追击,以致“散的散,叛变的叛变”,逃亡现象十分严重,武器装备的损失很大。如果把战争损失的武器装备数,和从东北向山东运送武器弹药(据说到8月间,步枪已达数万支,机枪达上千挺,最多一次驻朝苏军即提供了上百车皮武器弹药。)之数加上去,至少得到了步枪10多万支,机枪3000挺以上,炮数百门,但值得注意的有一点,据黄克诚说,是在攻克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三城后,获得了大批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的,另据赫鲁晓夫回忆录所说,苏方并没有直接将武器装备和物资交给中共方面,而是将物资及装备等放在一个地方,由中共方面自己寻找,看来,苏方这次除从东北向山东运送武器弹药是由驻朝苏军提供外,其他可能是把物资及装备放在了国民党军力薄弱的地方,而后让中共军队攻占这些地方,这样既可不落人口实,又可帮助中共,另外,除了从海路由东北向山东运送武器弹药外,没有多少武器装备由陆路经承德.张家口至晋察冀,这从晋察冀军区1945年12月及1946年6月的实力比较可见,1945年12月,晋察冀军区:247235人,步马枪79548支,短枪10729支,轻机枪2559挺,重机枪330挺,掷弹筒1298具,各种炮209门;1946年6月晋察冀军区:264880人,马步枪l04623支,短枪13004支,轻机枪2998挺,重机枪323挺,掷弹筒1550具,各种炮275门;两者比较,相差不大,晋察冀军区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6月,不仅未受重大损失,而且编入了原属东北方面的锦热军区李运昌所部3万人。

另外,晋察冀军区的装备在几大主力中是很差的,仅比陕北好,以每百人所有的机枪与火炮,掷弹筒数尚在陕北之后,连傅作义的察绥军也不如,到1947年初,装备最佳的第3纵队3个旅也只有轻重机枪408挺,各种火炮71门。
在1946年的4月到7月到1947年年中,东野从苏联购买和朝鲜援助得到了部分武器。但数量不多,主要应为轻重机枪,,据东野1947年4月夏季攻势前实力统计为:人员462867人,长短枪237910支,轻机枪7768挺,重机枪1495挺,各种炮1219门,坦克25辆。与东北方面1946年5月底退到北满时的实力统计相比,相差长短枪7多万支,轻重机枪4000余挺,各种炮663门。而这期间东北野战军进行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缴获各种枪4万多支,炮近800门,再加上剿匪所得、各部搜集修复补充的武器,除轻重机枪己无很大空额,且这个数字还包括1947年4月划归东北的冀热辽部队8万多人,而这8万多人不可能赤手空拳。

而在1947年年中,则出现了苏联方面对东北的最大一次武器装备的援助,何长工将囤积在满洲里的大批苏军缴获的日式装备接收了下来,内中含有几十万支步枪和20余辆日军坦克。1947年6月-7月间,当时苏联通过中长铁路援助了东北民主联军大约2800车皮的军需物资,这批物资是否是何长工从满洲里要回的日式装备呢?缺少资料,因此还需要继续考证。另外,47年6月,朱瑞第二次赴朝,经多方努力,并通过当年克拉辛炮校的同学关系,与苏方达成口头协议,苏方每天夜间向我军发送日军的武器装备和弹药,我方则用农产品折价交换。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苏军经图们向我方运送了数十列车的日军旧武器、火炮和弹药。以上相加,物资装备数已超过了以前的援助之和,这可从两方面看出,1.在1947年6月,东野不足50万人,而到辽沈战役前,不过一年多,己发展到103万人,内中原因较多,但这次援助起了极大作用,2.到辽沈战役之前,东北人民解放军实际拥有重型火炮660余门。东北我军在辽沈战役之前共缴获山炮、野炮、榴炮等重型火炮约250余门,山炮以上的重型火炮,东北我军的兵工厂当时尚无法生产出来。而到1947年2月,朱瑞领导下的炮兵共收集到各种火炮700余门。其中,榴弹炮49门、野炮97门、山炮108门、步兵炮141门、迫击炮300余门。仅有半数左右的炮经过修理可以使用,俩者相减,东北我军从这次援助中获得了至少200多门重型火炮,还不考虑战中损失与损耗等因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