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前后的毛泽东与林彪

平型关,位于山西灵丘县西乔沟一带,是山西东北部古长城的重要隘口,与雁门关同为晋北门户。

为了配合阎锡山部防守长城防线,八路军总部命令120师进至雁门关以西的神池地区,侧击由大同南犯之敌;115师进至平型关以西地区,准备侧击进犯平型关之敌。

这时,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延安统帅部和115师首长的面前:如何使用兵力?是集中兵力打运动战、正规战?还是分散使用打游击战?对此,林彪与毛泽东的意见不太一致。

在9月14日115师抵达原平车站时,林彪曾电告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任弼时,提出:“344旅及师直集中大营,准备待敌佯攻大营东之平型关友军阵地时,我相机袭击敌人之左侧后,歼敌一部,以扩大战果。”显然,林彪是想集中兵力打大仗、打运动战。

林彪的电报同时转给了在延安统帅部的毛泽东。

16日、17日,毛泽东又给朱德、彭德怀、林彪等人发电,指出:“红军此时是支队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

但是,接连两封电报没能说服林彪,他执意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打大仗。

18日,林彪回电毛泽东,坚持己见。

由于林彪等人的坚持,或许毛泽东觉得他们的意见有些道理,21日,毛泽东再次致电彭德怀,表示同意林彪将一个旅暂时集中打仗,但同时指出,如果许久还无机可乘时,仍以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工作为宜。

25日,林彪指挥115师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坂垣第5师团1000多人,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使林彪名声大震。但是,盛誉之下林彪并没有喜形于色,飘飘然,因为他有几个没想到:

一是没想到打日军比打国民党军困难得多。这次战斗歼敌1000余人,而自己伤亡600多人,而且许多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林彪曾想抓一些俘虏带到太原去游行,而小鬼子宁可自杀也不投降,结果一个俘虏也没抓到。

二是没想到国民党军如此不配合。林彪在战后说:“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了。他们自己订出的出击计划,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

三是没想到平型关大捷难以挽救国民党军晋北防御的败局。平型关战后不久,国民党军晋北防线崩溃,日军长驱南下,太原很快沦入敌手。

经此一战,林彪大彻大悟:依靠国民党军抗战没有前途,集中八路军主力打运动战也不行,他再一次服了毛泽东。

至此,林彪在思想上才真正转了一个弯,开始认识到游击战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