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的北京 最早最大的美人广告

北京街头最早出现的一幅最大的美人广告,当时这幅手绘广告画的视觉冲击力极大。一九七九年冬摄于沙滩大街十字路口

戴哈蟆镜,保留镜上作为进口货标志的商标,曾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北京街头和公园里的一道时尚风景。当时的媒体曾加以公开批评。今天看来,它其实是品牌意识的最初觉醒。一九八O年摄于北海公园

这张“资产阶级情调”的作品当时受到了批判。一九七七年摄于樱桃沟

舞禁初开时,对跳摇摆舞的时尚青年还有一种异样的心理,观看的人离得远远的,时而还能听到几句带刺的议论。一九七九年摄于北京颐和园

由于“文革”禁锢的打开,人们在一些场所开始划拳、行令、放音乐,于是“禁忌”又开始回潮。一九八二年冬摄于颐和园知春亭餐厅

一九八六年,美国“劳森柏现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引起了中国美术界、新闻界、评论界的争论,更让观众们看得满头雾水。展览及争论可算当时艺术界一件大事了。尽管展览曾被否定,可一九八九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还是看得出一些作品受到“劳森柏现代艺术展”的影响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羊剪绒帽子、大拉毛围巾、军大衣、进口蛤蟆镜一度是北京时尚青年的最爱。一九八O年三月摄于北海公园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媒体大谈妇女解放、妇女半边天,那几年北京街头公园里,男的给女的背包、打伞一度成为亮丽的风景

一九八O年夏游故宫的人,不看国宝、不看宫殿,围观外国游客。同年笔者在上海外滩亦见过更甚者,听说一九七八年一个外国旅游团在兰州被十万兰州人围观

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及全国女青年终于敢以夏天穿红色裙子、冬天穿红色羽绒服为时尚,曾有一部电影叫“街上流行红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