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h2]没有海防,就没有国防,人民何来安居乐业! [/mjh2]文章来源:《军事文摘》 编辑时间:2006年4月27日 
悬挂德国商船旗,刚刚抵达中国的“定远”、“镇远”二舰 在中国海军一百余年的历史上,最大的战斗水面舰艇是“定远”号和“镇远”号铁甲微型战列舰。在黄海甲午海战中,英勇杀敌,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在中华民族的反侵略历史上留下悲壮的一页。
海防大筹议的产物 “定远”和“镇远”两舰,是中国从德国购进最早的真正铁甲舰。它满载排水量7500吨,舰长91米,宽18.3米,吃水6.1米,航速14.5节,主炮4门,350毫米口径,其他150毫米炮2门,75毫米炮2门,37毫米炮8门,鱼雷发射管3具,采用烧煤炭的蒸汽机,舰员350人。
这艘军舰装甲相当坚固,炮台装甲厚达355毫米,两舷装甲为304毫米厚铁板,甲板装甲厚度达75毫米,舰桥装甲203毫米。根据航速慢,火力强,装甲厚的特点,它应该算是微型战列舰。“定远”和“镇远”舰还有一个最大特点,舰上配备两艘小型鱼雷快艇,必要时可吊人海中向敌舰发起攻击。
一个闭关锁国的清朝政府,为何一下子能购进当时属第一流的铁甲战列舰呢?这是敌人刺激的结果,也是“海防大筹议”的产物。

“定远”号在船坞中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就自造军舰,也引进一些小型军舰,但10年过去了,谁也没有想到要把这些军舰编练成军。是在日本强盗的不断刺激下,清朝才开始清醒。尤其是1874年5月,3000名日军,乘8艘破旧船,侵入台湾,胡说台湾高山族人杀死了属同琉球渔民,所以要发兵,要报仇。但日本人没有占到便宜,遭到台湾人民的反击,骑虎难下,只好以议和收场。但日本政府要中国政府赔偿日本出兵费用。战争如此了结,真是欺人太甚。清政府为何答应这个条件呢?原来从日本传来一则情报,说日本有两艘相当厉害的大兵轮,是铁甲的,中国的小兵舰无法战胜它,只好奉送白银50万两。
这场战争虽然平息了,但在国内人民和官员之中引起了震动,一个东洋小国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还不是凭海上实力吗?为什么中国搞了十年海军却不能成军呢?而且西方列强都在西南、西北边境地区犯扰中国,堂堂大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总理衙门奏请切筹海防,并拟出六项内容来整顿海防规划。
清朝政府为了集思广益,将总理衙门整顿海防的规划下发沿海各省,请军队和地方官员展开大讨论,各抒己见,但不准空谈。历史上把这次大讨论称为“海防大筹议”。
在一个月内,15个省份有数十份奏折先后送到京城。由于官员们学识和各自地域不同,意见自然不可能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同意要立即加强国防,改变军备不整,防务松弛的现状,以防列强的侵略。
在这场大讨论中,有3个人物的意见具有影响。一个是江苏巡抚丁日昌,他主张“尤以大兵轮为第一利器”,“初则购买,继则由厂自制”。他还主张成立海军,全国划分为北洋、东洋、南洋3个舰队,各以提督统辖。另两个人物是:李鸿章、左宗棠。他们在海防与寨防上都有自己见解,李鸿章偏重海军,主张海防为先,而左宗棠较全面,主张沿海重海防,西南西北则应重寨防。争论越深入,问题越明朗,清廷作出正确决策: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兵收复新疆,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命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
总理衙门在大讨论中拿出两个组建海军方案:组建一支海军,人数为12500人,其中分5军,每军2500人,各装备2艘铁甲军舰和若干艘其他兵船。第二条是成立海军总部,统一领导各洋海军。由于经费困难,最后同意先集中财力筹办北洋水师。而且制订了一个10年规划。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说明大讨论增强了清廷的海防观念。
李鸿章在筹办北洋舰队时也上过当,吃过亏,第一次从国外买来船小炮大的“蚊子船”不能出大洋;第二次买的巡洋舰比“蚊子”艇要好,但也落后陈旧,还是不能出大洋。李鸿章花了学费,增强了学识,再不上当了,他拿到一笔经费后,就到德国订购了两艘铁甲舰,这就是“定远”、“镇远”微型战列舰。他不信洋人花言巧语,而是派自己官员到德国厂里按图纸监造,保证了质量,这才购进第一流的铁甲舰。
“定远”和“镇远”还没有来到中国,罗星塔下的马江就爆发中法海战。福建海军1l艘军舰的残骸和700余名阵亡官兵的鲜血,再次给了清廷强烈刺激,又一次唤起“大治水师”加速海防的觉醒。李鸿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加速北洋舰队的建设,才有后来购进的快速巡洋舰“八大远”。
“定远”和“镇远”是1885年7月3日从德国起航,经过漫长的航行,于8月1日抵达亚丁港,29日到达科伦坡,10日底开进天津大沽港,在这里换上中国龙旗,正式编入北洋舰队,成了最大的主力舰。
任命右翼总兵刘步蟾兼“定远”号管带。任命左翼总兵林泰曾兼“镇远”号管带。
这就是“定远”、“镇远”两舰诞生的历史背景和装备的情况。
邀请访日的阴谋 中国有了巨舰“定远”、“镇远”号,又购进一批轻型巡洋舰,其实力完全可以与日本匹敌。北洋水师装备更新,无疑引起一些国家的注视,最不安的要算日本。它总想搞清北洋舰队的实力,不断派出间谍来华侦察,而且不止一次派出特使来中国赠礼品,什么珍珠、宝贝、樱花树种等等送给北洋舰队,并趁机窥探舰队实力。所有这些活动,日本还觉得情况没有完全掌握。
1886年6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正式向中国发出邀请,要丁汝昌率领“定远”“镇远”编队访问日本。日本这一举动,表面上声称两国共同防御外来侵略,要加强友好往来,实际上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早已萌芽,“共同防御-友好往来”都是一种烟幕弹,迷魂药。真正的目的,是要摸清北洋水师主力舰“定远”“镇远”号的作战实力,以便制订侵略中国的计划。
李鸿章接到这一邀请,眉开眼笑,他认为北洋舰队苦心经营的成果,应该到邻国去炫耀一番,显示一下实力。同时李鸿章也明白,东方所有国家中好战的,损大清之肌体的,只有日本。既然有请,来而不往非礼也。
李鸿章请示了光绪皇帝,奏明出访目的,此意正合光绪的想法,迅速被批准,指定丁汝昌率领“定远”、“镇远”、“致远”、“靖远”、“来远”5舰到日本访问。
6月16日,北洋水师编队浩浩荡荡来到日本横滨。伊东祐亨率领联合舰队列队迎接。停靠码头上的日舰,挂满旗,从舰首到舰尾,从码头到桅杆,飘动着五颜六色的旗子。日本的舰艇在舰尾都挂上“龙旗”,以显示日本把中国当作最好贵宾看待,享受着国家元首的礼节。当天晚上,又在宾馆里设宴为中国海军洗尘,各管带都出席了这次宴会。以东道主身份的伊东枯亨一身中将武装,拿着香槟酒,不断跟中国管带和丁汝昌碰杯,中国话讲得很流利:
“丁提督阁下,海上奔波,亲临敝国,我代表敝国联合舰队全体官兵,对阁下表示欢迎。来,干杯!”
丁汝昌说:“贵国礼仪如此隆重,我中华官弁受之有愧。”
“敝国与大清中华历来是友好邻邦。共同御敌,共结友好,乃是中日两国的宏图大志。用贵国的话说,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嘛!如果北洋舰队与我国联合舰队共同合作,将是一座无坚不摧的海上长城。”
“我大清中华,历受海上外来之患,如今创建北洋舰队,是为确保我中华万里海疆不受凌辱。至于舰队共同联合,那是两国政府商议的事。”丁汝昌在宴席上,始终措辞严谨,字字句句表现出中华民族气魄。
宴会从晚上7点直到10点。席间宾主貌合神离。彼此暗中试探,旁敲侧击,各有各的想法。宴会一结束,一群浓妆艳抹的日本歌女翩翩起舞。丁汝昌对此不感兴趣,只是出于礼节,硬是坐着,不断地打呵欠,伸着懒腰。
伊东祐亨那双贼眼,一直在观察着丁汝昌,他看出这位行伍出身的大将,对这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场面不感兴趣。伊东祐亨心里在说:“他不同中国其他官员,是个不好酒色强硬将军!”
就在大摆宴席、大演歌舞之际,伊东祐亨派出的间谍从海上、码头上多侧面地弄清了主力舰“定远”、“镇远”号的装备实力。
第二天,日本的一群流氓在伊东祐亨的指意下,向中国水兵挑衅,制造了流血事件。日本警方巡捕以调解为名,登上“定远”号和“镇远”号,其实都是间谍;进一步弄清了中国主力舰装甲情况。
中国官兵忙于应付打架事件,对伊东祐亨的诡计全然不知。编队回国后,朝廷“老佛爷”听了打架事件很生气,大骂中国水兵破坏了中日友好的情谊,要严惩,于是一批中国水兵倒了霉,被开除出北洋水师。中国清朝有不少“窝里狠”的官员,崇洋媚外,专欺负官兵和百姓,一相情愿地想跟洋人“友好”。
两国朝廷理念上的差距 “定远”、“镇远”访日之后,两国政府对待海军是什么态度呢?
日本海军看到中国两艘战列舰之后,心里很不舒服,他们早想侵略中国,“定远”和“镇远”号的出现,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最大障碍。当时日本联合舰队中还没一艘先进的钢铁装甲舰,根本无法跟“定远”、“镇远”号对抗。于是日本政府和海军,下决心要制造更先进军舰,专门对付中国北洋水师主力舰“定远”和“镇远”号。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日本海军将领到国外考察,开始建造铁甲巡洋舰,所有航速和舰炮设计,都是针对“定远”和“镇远”的。日本国内就连小学生做游戏,也把打倒“定远”、“镇远”作为内容。

“镇远”舰 1886年,日本政府为实施建造54艘军舰,在国内发行海军公债1700万元。此后,“严岛”、“松岛”等一批针对“定远”、“镇远”的军舰陆续下水。
日本天皇当时感到国库一下要拨巨款发展海军有困难,天皇发布一道谕令,从皇家的私房开支中提取30万元以资助海军建设。天皇这一举动,使富豪巨商们深受感动,也竞相为海军捐款,从3月到9月,不到半年内,就集资100万元。日本海军有了这笔巨款,1889年和1892年之间,先后建起“秋津洲”、“吉野”等军舰,“吉野”号为当时最先进的铁甲巡洋舰。
北京清皇朝又在干些什么呢?他们满足北洋舰队有主力舰“定远”和“镇远”军舰,看家护院足以保卫津京门户。于是从1888年开始,不断减少对海军的拨款,使北洋舰队的战舰失修,更无钱改装,一晃8年毫无进展。实际已经走下坡路,从顶峰开始跌落。而日本1888年发展海军是起点,一直不松劲,它发展海军,不是为了防御,而是为了进攻,战略方针与中国完全不同。

收藏在军博的“镇远”舰铁锚 清朝发布一道明谕:为报答“圣母”垂帘听政,“为天下忧莫”,决定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要重修,以便慈禧太后撤帘归政后在此颐养天年。皇父奕儇从中推波助澜。他是总理海军事务大臣,把海军经费与颐和园工程不明不白“合二为一”了。李鸿章当年筹款建海军的260万两银子被挪用到建颐和园。接着又从海军每年开支军费中,再扣30万两拨给颐和园工程。
就这样,原先比日本先进得多的北洋舰队,8年时间就被“老佛爷”大兴土木弄得皮包骨头,老化破旧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就被贪官污吏、腐败透顶的朝廷扼杀得透不过气来,可悲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哪个国家舍不得为海军花钱,哪个国家永远成不了世界上的强国。海军就是一个最花钱的军种啊!
中日两个皇朝对待海军的态度,足以看出两国海军交战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这一历史的教训,仍然值得中国人深思。
黄海大血战中的旗舰 1894年,日本海军经过长时间侵华准备,有32艘铁甲战舰,力量对比大大超过中国的北洋舰队,他们认为侵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舰队毫无准备,而且以为我不先开炮,战争就可避免,因此采取了消极避战的态度。
同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开始寻衅,在丰岛附近海面对我向朝鲜运兵船发起攻击,使我多艘舰船沉没,伤亡近千人。这就是历史上的丰岛海战,中日甲午战争由此拉开了帷幕。

电脑制作“定远”舰3D模型 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宣战,中日两国舰队一场恶战就无法避免了。9月17日晨,北洋舰队正在黄海上操练,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冒起缕缕黑烟。经过细致观察,原来是一支日本舰队。旗舰“定远”号立即挂出信号旗,命令各舰迎敌。各舰立即发动机器。在行进中,丁汝昌发出3条指示:一是各舰务必协同作战,相互协同;二是务必以舰首向敌编队位置为基本战术;三是各舰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随旗舰运动。忙乱中,“定远”号信号旗挂错了,“分段纵列”挂为“横列”使原来应担任前导舰的铁甲舰居于编队中间,变成半月形,缓缓迎向日舰队。
敌12艘军舰,以“吉野”号4艘巡洋舰组成第一游击队,担任前导,以“松岛”等6艘炮舰组成本队,随行在后,成单纵队逼近北洋舰队。巡洋舰编队企图从左翼突破,然后再掉头攻右翼,避开两艘中国战列舰。
在“定远”的桅楼下,测距员用六分仪测出敌我距离,不断向丁汝昌报告,距离由9000米,5000米,越来越近了。
丁汝昌一看敌舰成鱼贯队形而来,他马上猜到敌人是想避开我主力舰“定远”和“镇远”的火力,要攻中国舰队正中,他果断下令迅速改变队形。主力舰居中,张左右两翼应之,成犄角雁行队,各舰间隔400米,以7海里航速接敌。
两支舰队相距5000米时,“定远”号在刘步蟾指挥下,首先发炮,炮弹擦着“吉野”舰飞过。约10分钟之后,“镇远”号也发炮。两支舰队开始交锋,“镇远”号350毫米大炮击中敌先导舰,使敌舰立时浓烟烈火燃烧起来。
12时55分,日舰第一批炮弹击中“定远”号的嘹望台,正在观察指挥作战的丁汝昌被炮弹爆炸的气浪从嘹望台上掀了下来,跌落在甲板上。丁汝昌在昏厥中,被正在燃烧中的嘹望台铁架落下来的火团烧着了衣服,火焰燎伤了他的颈面和脸孔,他在疼痛中醒来,发现一只脚正挟在铁木架中。一个水兵冲过来,一把掀开铁木架,把丁汝昌救到正在抢救的军医身边。军医赶紧给丁汝昌包扎,他一只眼睛出血睁不开了。丁汝昌命令改由刘步蟾指挥。日本旗舰“松岛”号害怕“定远”号、“镇远”号的强大火力,掉头跑到右方。北洋舰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敌方发动猛攻。13时04分,“定远”号上的大炮击中“松岛”号旗舰,毙敌多人。其它几艘敌舰,处境危险,在慌乱中想夺路而逃,结果慌不择路,正好从“定远”号、“镇远”号炮口经过。“定远”、“镇远”号猛烈射击,一艘敌舰尾部被炮弹炸飞,另一艘的炮塔被击中,浓烟腾起。这两艘日舰被重创,丧失了战斗力,退出了战场。第一回合交手,双方打了个平局。13时30分,日本舰队从右翼绕到北洋舰队的背后,第一游击舰队形成包围之势,把北洋舰队夹在中间。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形势很不利。在此危急关头,“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表现了中华民族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当日舰企图向“定远”施放鱼雷时,邓世昌为了保护旗舰,下令“致远”号巡洋舰,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击。即将撞及“吉野”号的时刻,不幸突然中了鱼雷,机器、锅炉进裂,舰体右倾,很快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邓世昌的英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官兵与敌血战的勇气。经过一场猛烈攻击,我四艘战舰沉没,只留下“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四艘坚持战斗。后两艘是巡洋舰,日舰逐渐占上风。15时20分,“靖远”和“来远”中弹,退出战场驶往大鹿岛。
战场上只留“定远”、“镇远”两舰同5艘敌舰血战。两舰官兵不畏强敌,沉着应战,一小时内中弹数发,大炮遭破坏,“定远”只有3门炮,“镇远”只有2门炮了,但仍然坚持战斗,其他人员组织灭火。
15时30分,“定远”大炮又击中敌旗舰“松岛”号,刚好打在其右舷下甲板第4炮位,那里堆着弹药,顿时发生爆炸。敌舰血肉横飞,毁坏严重,死伤84人,丧失了指挥和作战能力。17时许,双方都精疲力尽,日舰多艘重伤,夜幕降临,日方怕我鱼雷艇的攻击,偷偷撤离战场。
“定远”号和“镇远”号带着伤也离开了战场。由于这两艘战列舰炮火猛烈,装甲坚固,使北洋舰队转危为安,摆脱了全军覆灭的命运,在中国海军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威海港内的悲剧 战后有人做过统计:“定远”号中弹159发,死伤55人;“镇远”号中弹220发,死伤41人,真是弹痕累累,血迹斑斑。但是这两艘战列舰不但没有沉,而且雄风犹在。因此,日本舰队也看到,要消灭北洋舰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该舰是由威海北洋水师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造,严格按照当年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的主尺度等比例复原建造 黄海大激战之后,北洋舰队还有大小40余舰,还是有一定实力的。但是李鸿章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下令丁汝昌不得出海作战,这样就把北洋舰队困在威海港内,把制海权送给了日本舰队。北洋舰队成了陆炮的水上延伸,海军成了陆军的前沿火炮的移动炮台,战略的错误,酿成了北洋舰队覆灭的悲剧。
按丁汝昌的战略,北洋舰队应出海作战,从海上袭击来犯登陆的日军舰船,陆炮和战舰从两个方向夹攻敌舰,这样北洋舰队在海上的活动余地就大了。可是李鸿章胆小如鼠,下死命令不准出海作战。

“定远”纪念舰将长期停靠在威海港,作为一艘特殊的军舰博物馆,向社会开放 怕战并不能求得敌人不战,更不能阻止敌人的侵略。1895年1月,日军在山东荣城湾登陆,包围了威海,北洋舰队四面受敌,形势极为凶险。
2月4日晚,日军的鱼雷艇队,突然冲击港内,对北洋舰队进行袭击。5日清晨,丁汝昌正在“定远”号上研究作战计划,突然警报大作,一艘日本快艇朝“定远”号冲来,当时天刚蒙蒙亮,黑乎乎的,快速目标离“定远”号不远,这时,“定远”号的主炮响了,炮弹不偏不歪,正好打中日本鱼雷艇,顿时日艇炸得飞上天去。可是几乎在同时,“定远”号也被一枚鱼雷命中,巨大的爆炸将舰撕开一个破洞,海水涌了进来。丁汝昌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了进水,将舰驶到南岸搁浅,只得将军舰变成岸上的炮台。
2月6日,日舰分几路进攻,先后击沉“来远”号和“威远”号,至此,北洋舰队实力大减,形势更为艰险了。2月9日,敌舰乘大雪来偷袭威海北口,南北炮台被敌占领,并用岸炮向港内北洋舰队射击,北洋舰队弹尽粮绝,没有援军解危。为了不让敌人俘获和利用“定远”号的大炮,丁汝昌下令把“定远”号炸毁。“定远”号舰长刘步蟾悲愤难忍,服毒自杀。历尽沧桑,威振一时的“定远”号战列舰结束了历史的使命。敌人日夜威逼丁汝昌投降,但他誓死不屈,服毒以身殉国。
“镇远”号含耻的后半生 丁汝昌自杀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镇远”号在旅顺修理,被日舰俘获,开往日本横须贺。在日本进行了改装,换成了一些日本建造的舰炮,从此“镇远”挂上了“膏药”旗。1898年3月21日,“镇远”号被列为二等舰。日俄战争爆发,“镇远”号又从二线调到一线,成为舰队第5战队的主力舰,去进攻旅顺口。1904年4月10日它参加了黄海日俄之战;1905年5月27日它又参加著名的对马海战。

被日军掳去后编入日本舰队的“镇远”舰 1905年12月1日,已经老化的“镇远”号被降为一等海防舰,后来又改为训练舰。1911年4月6日被拍卖解体。
这艘在中国扬威一时的战舰,在日本结束了它的耻辱的后半生。
更不能令中国人容忍的是,日本侵略者为了炫耀其赫赫战功,将“镇远”、“靖远”号两舰铁锚卸下,陈列于日本东京上野公园。锚外以“镇远”主炮炮弹10颗、锚链百尺围之形成一个露天参观场所。锚前还专门立有记录甲午战争的碑文,内容黑白颠倒,荒诞无耻,极力污辱中华民族和北洋水师。这实际上是中华民族被人以“披枷示众”的形象展示在上野公园,蒙羞数十年。我侨胞和留学生,一见到这只“铁锚”,莫不痛心疾首。
抗战胜利后,我国政府提出洗雪国耻,索回铁锚。但美国统帅部百般阻挠,说“铁锚案”是甲午过去中日旧账,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关,不予受理。后来我国海军代表钟汉波同法律专家进行研讨,用法理辩倒了美国代表,他们不得不同意把铁锚归还中国,并命令拆除东京上野公园这一“景点”,这才为中华民族洗刷了这段耻辱。
“定远”和“镇远”消失后,中国的国防力量日益衰落不振,受海上来的洋人欺辱灾难更加深重,没有海防,就没有国防,人民何来安居乐业!
这一血的历史教训,中华民族要切记啊! (中国名舰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