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9]萧邦: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军队》



引用:



  
  降A大调波兰舞曲《军队》
  A大调 波兰舞曲《军队》 (作品40之1) 这首乐曲作于1838年,因《军队》而著名,这是由于曲中的第一、二两主题的旋律,具有极为豪放、勇敢的军队性格之故。全曲必须以严格的速度来演奏。事实上,这是肖邦所写的最华丽、最灿烂的波兰舞曲之一。

  传统的波兰舞曲就是以风格雄浑、豪放而著称的,显示出波兰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在这首波兰舞曲中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欣赏这首波兰舞曲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代波兰的勇士们,那强健的体魄、豁达的胸怀、深刻而动人的虔诚融为一体,闪烁着骑士精神。

  乐曲的构成为"ABA"三段体:

  第一段:A大调。在这一段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性变调,生动地刻画出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雄赳赳地大步向前。

  第二段:从D大调至降B大调到C大调的频繁转调。本段之前有一个号角般宏亮的过门,紧接着出现的本段主题具有斩钉截铁般果断、刚毅的性格。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严格再现。

  有一位钢琴家评价道:"这首波兰舞曲是划分一个时代的分水岭。李斯特曾在他的所有演奏会中弹奏过此曲。乐曲正如标题所提示的,无比辉煌、壮丽,波兰的气质显得更加高贵。这一舞曲也多少具有一些戏剧性。它的每一个音、每一个节奏,都闪烁着生命与力的光辉。"

  关于此曲有这样一段轶事:一天夜里,肖邦在屋中独自弹奏此曲。正沉思于乐念之中,他突然产生了幻觉,感觉到一群波兰武士及贵妇人的行列侵入他的房中。于是肖邦在惊慌之际,拔腿逃出房间,整夜不见回来。
  历来名家演绎萧邦的钢琴曲取向,可大致为两大类,一类是去重现萧邦所追求的钢琴声音,另一类是根据个人对萧邦作品的理解自我发挥,不会自囿于前人对萧邦钢琴演绎的方式。这两类处理手法,各有理论根据,亦不存在对与错。当然,第一类是主流处理方式,问题是萧邦不同于李斯特,李斯特追求的是将钢琴比作管弦乐团,以钢琴演奏出管弦乐团般的丰富音色,李斯特的钢琴演奏所追求的声音效果的目标是明确清晰的,但萧邦心目中追求的钢琴声音的概念,便不易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