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图)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图)

2  /  2  页   12 跳转 查看:13729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图)

回复: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图)

  11、辅佐天骄北国卧龙——元代名相耶律楚材(1190~1244)


  元代著名政治家,三朝重臣。字晋卿,号湛然居士。


  契丹族。辽皇族子孙。世居金中都(今北京),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金宣宗时,任左右司员外郎。1215年降蒙古,随成吉思汗西征,占卜星象及行医。拖雷监国和窝阔台即位后,日益受重用。1218年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从军参政,官至中书令(宰相)。1231年,任掌汉文字的必赤长(汉人称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耶律楚材身材高大,满面胡须,当时有“长髯人”之称。他勇略过人,正直廉洁,在朝廷内外威信很高。元朝的一些重要典章制度,大都出自耶律楚材之手。成吉思汗非常赏识耶律楚材的才华,他曾说过:“此人天赐我家,而后国君庶政当悉委之。”

  曾助定君臣礼仪,奏立燕京等10路征收课税使,推行赋税制,阻止蒙古贵族改农田为牧场,建议把奴隶、农奴和驱口收为国家编户,反对大规模屠城和蒙古贵族横征暴敛。还奏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编印儒学书籍,保护请用儒术举士。窝阔台汗死,乃马真皇后称制,渐被排挤。死后追封为广宁王,谥文正。耶律楚材死时,不但很多士大夫涕泣相吊,连蒙古族的一般老百姓都痛哭失声。根据耶律楚材的遗愿,他被安葬于燕京故里的瓮山(今日颐和园万寿山的前身)脚下。著有《湛然居士集》、《西游录》及《庚午元历》等。
 

回复: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图)

  12、帝王之师救时宰相——明朝名相张居正(1525-1582)


  明朝名相,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生于江陵草市,死后遗体隆重葬在江陵城东门外,世人称他为“张江陵”。


  他在为官期间,大胆地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

  张居正5岁入学,七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经会试、殿试取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25岁升为翰林院编修,43岁进入内阁,当了大学士,48岁当了宰相。那时,封建统治阶级昏庸腐化,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阶级矛盾尖锐,危机严重。他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一方面,以“得盗即斩”的手段加强镇压,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使民“足食足衣”革新政治的措施。

  (一)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当时行政机构雍肿,人浮于事。张居正把能合并的都合并了。

  如天下钱谷在户部原分属13个司掌管,他把它作了必要的归并,实行了统收统支;对不尽职或只拿钱又无事可干的官吏,尽行淘汰。据说,仅万历九年,即裁中央冗官419人;地方冗官902人。在精简机构时,还进一步划清了政府各部门的权限职责,严格官吏考核制度,加强了人事管理。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朝廷支出,又鞭策着官吏们更好地工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严肃法纪、信赏必罚。张居正认为“赏罚功罪,须至公至平,人心乃服,人心服,而后可责其用命。”因此,在他执政期间,凡是违法犯纪的人,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地方豪强,一概绳之以法。徐阶曾任过首辅,也是推荐他入阁的人,但当徐阶的亲属对清丈全国大地主隐瞒的庄田进行破坏时,他也决不宽恕。黔国公沐朝弼累次犯法,因是功臣世家,别人感到难办,但他仍然将沐朝弼逮捕治罪。他一面大刀阔斧地整肃吏治,一面带头不搞行贿受礼。比如被他推荐用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来被封为宁远伯。李为了报答他的推荐之恩,曾派人给他送去钱财。他严肃地对来人说:“而主以百战得功勋,我受其金,是得罪高皇帝也。”坚决不受。因此,他主持颁布的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三)蠲免积负,减轻人民负担。他对神宗说:“今尚有一事为民害者,带征税粮也。夫百姓财力有限,一岁之入,仅足供一岁,不幸岁歉,目前尚不能办,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岁积逋乎?有司避责,往往将今年所征,抵完旧逋,即今岁所欠,又为将来带征矣。”要求神宗责令户部“核万历七年以前积负,悉行蠲免”。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免去了农民在万历七年以前积欠国家的钱粮田赋。

  (四)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他曾上书神宗说:“今后用人,但问功能,不可拘资格。

  他曾引用李成梁镇辽东,戚继光镇蓟门,使得“荒外詟服,边境坐拓。”他又用潘季驯黄河,使得“堤工早完、转漕无患”。所以史书称他“善知人”。在他执政的10年期间,“边境义安”、“太仓粟可支十年”、“太仆寺积金四百余”,“一时政绩炳然”。

  正当张居大力整顿吏治,实行政治革新的时候,御史刘台在神面前告了他一状,说他“专擅威福、罔上行私,横黩无厌”。张居正知道了,对神宗说;“臣之所处者,危地也;言者以为擅作威福,而臣之所行,正威福也。将巽顺以悦下耶?则负国;竭公以事上耶?则无以逃专擅之讥。”对那些攻击他的人以迎头痛击。万历五年,他的父亲去世。按照封建礼教,他应该回家“守制”。但他考虑到国事纷 繁、主上年幼,仍然“吉服视事”,没有回家守制。这又引起了一些人的攻击,说他“忘亲贪位”。吏部尚书张翰甚至捶胸长叹道:“三纲沦矣!”但在他的坚决抵制和皇帝的支持下,这些攻击他的人,都一个个受到了撤职的处分。

  1582年,张居正去世了,过去因攻击他而受到处分的人,一个个官复原职。中官张诚在神宗面前说他与冯保“交结恣横”。并说他家“宝藏逾天府”。御史羊可立指责他构陷辽王。辽妃又上书为辽王辩冤,并说辽府金宝以万计,全部入居正家。神宗被这些谗言迷惑了,遂公布他的罪状,下令削去了他的官秩,剥夺了他的谥号,查抄了他的家产,几乎劈棺戮尸,他的长子张敬修被捕人狱,其他亲属都被送到“烟瘴地面充军”。

  抄家的结果,才知他的家产不及严嵩的二十分之一。到1621年熹宗朱由校即位,恢复了张居正的官秩,重新予以葬祭。直到崇祯三年(1630年)礼部侍郎罗喻义等为他鸣冤,他的冤案才逐步得到了纠正。他的子孙也官复原职。张居正不仅热心于革新政治,还留下了一些内容丰富的政治论文和感情真挚的诗篇。

  有《张文忠公全集》传世。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步入仕途 锐意改革 整饬边防 改善蒙汉 创行考成 加强内阁

  整顿吏治 伸张法纪 清丈田亩 一条鞭法 劳瘁国事 人亡政息
 

回复: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图)

  13、文胆武略官场楷模——清代名相曾国藩(1811~1872)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


  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从倭仁等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曾两次上疏,为清廷出“教诲、甄别、保举、超擢”之策,为朝延赏识。道光三十年,署工部左侍郎。咸丰元年(19851),署刑部右侍郎,咸丰二年,署史部左侍郎。是年四月,出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忽报母丧,告假回家守孝。

  其时,太平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围长沙,克武昌,轻取沿江州县,江南大震,咸丰二年十二月,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曾以罗泽南的乡勇为基础,“别树一帜,改弦更张”。创办以“忠义之气为主”的湘勇,将办团与办练分开,着重练勇,网罗罗泽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学信徒,以及同乡、同学、亲友为骨干将领,

  知识分子为营官,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士兵,组成一支地主阶级武装。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维系湘勇的链条,士兵由营官招募。每营士兵只服人营官一人,整个湘勇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形成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较绿营兵战斗力强。他驻衡州,造战船,劝捐助饷,大事训练。

  咸丰四年(1854),湘勇练成水陆两军17000多人,成为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支柱。

  曾国藩治学严谨,崇尚儒学,其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体,把中国封建文化归纳为“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门学问,有独特见解,对当时和以后均有一定影响。他提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反映了曾“修身、齐家”的封建道学思想。所为古文,卓然成家。文秉桐城派之衣钵,为一时所宗。其家书、日记,人颇称道。其著述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计128卷;今辑有《曾国藩全集》。
 
2  /  2  页   12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