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12  /  13  页   «678910111213 跳转 查看:20649

[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回复:[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穆宗每逢早朝,必说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所以他以身作则,吃金石的量都超过了他的老子。有句成语说的好:金石所至,精诚为开。穆宗爽歪歪,三十岁就爽到死。十六岁的太子湛即位太极殿,是谓敬宗。


 
  90后敬宗绝对青出于懒,白天踢球,晚上泡妞,每天早朝让那些老常萎等上二三个小时稀松平常。有人进谏:“四川暴雨,淮河大水,您老也不关心一下?”敬宗一拍桌子:“明年长安奥运会,足球要进四强,这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理论,最早起源于敬宗时代的中国。张韶领着一百多染工,喊着“染坊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斩关直入清思殿。只是屁股刚刚沾上皇帝宝座,马上过把瘾就死。


 
  长安日报头条新闻:“大唐足坛惊爆血案:长安太阳队前主力中场球员、曾被视为‘贝壳悍母接班人、大唐足球新希望’的苏佐明,因赌球债务纠纷,在长安持刀杀害球队大老板敬宗。29岁的苏佐明目前已被五辆宝马警车分尸。”


   
  十七岁的太子李涵登位,成为文宗。文宗亲自作词作曲一首《十七岁》,宣唱就职。“十七岁那日不要脸参加了挑战,明星也有训练班短短一年太新鲜,记得穆宗敬宗都已见过面,后来荣升文宗太突然。”


  文宗有文化,文宗时期也出了一些著名的文化人,如元稹白居易孟浩然李贺等,心比天高仕途不爽是这班人的标准像。殿中侍御史杜牧作罪言“天宝末,燕盗起...”洋洋洒洒,到头来还是不获大用。杜牧最终十年一愤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人称“愤青”。
  


  文宗太文弱,而与此同时宦官集团几乎达到了权力顶峰。李训郑注决定杀尽这批老大老三,可惜甘露败谋,自己身首异处。仇士良鱼弘志等一帮太监高兴得在殿中直喊“雄起!雄起!”文宗高兴不起来,巴不得太监们马上“下课!下课!”
 

回复:[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文宗小小年纪便学会了作秀,早朝时举衫袖对群臣相示道:“你泡了吗?你漂了吗?此衣已三浣了。”宰辅也不甘示弱:“此衣已十载。”柳公权实在看不下去了:“贵为天子,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方可渐致雍熙。徒服浣衣,尚是末节哩。”



  文宗生有二子,长子夭折,次子被害。文宗因悲成疾,三十二岁喊着“我无后啊!”撒手归西。群臣刚想拥皇太侄陈王为帝,却被宦官抢先一步,于是皇太弟颍王成为武宗。群臣傻了:眼睛一眨,“按过去方针办”变成“按既定方针办”了。


  武宗时代,唐庭太监充斥,阴气盛极。大太监仇士良有一段著名阉论:“天子不可令闲,须常举奢靡华丽,金蛋银楼铁通磁浮,取悦心志。令他日积月累,无暇顾及洪灾旱害黑窑鼠窝,然后我辈可以得志。这是事上要诀,幸勿忘怀。”


  自古以来,魏太武帝周武帝和唐武宗都是排佛先锋,释家称为三武之祸。武宗罢黜百教,只尊一道,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于是寺庙撤毁,僧尼归俗,铜像熔钱,田产归官。武宗给这场运动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教化大革命。


  武宗信方士服金丹,政躬稍暇,日聆一典,夜御数女。功夫不负有心人,武宗三十三岁时终于实现“道可道,非常道”的梦想,去见太上老君去了。望着太监们在宫内上窜下跳,地球人都知道:宦届改选又开始了!


  这次太监们抬出了皇太叔光王李怡,称为宣宗。宣宗上台后,首先对“教化大革命”进行拨乱反正,各处寺址尽行修复。宣宗平复河陇,垂裳坐治,媲美贞观,号为小太宗。小太宗坚决反对二奶风俗:“国家教化,原始夫妇,凡公主县主有子,已寡不得复嫁。”


  宣宗一生乏讪可陈,唯在晚年肉价暴涨,猪家军恶名远播千夫所指。有媒传不法小贩为此以“纸馅肉包”毒死宣宗,一时间肉包过街人人喊打。好在讲究职业道德的东京电视台及时调查澄清:宣宗之死,金石有害,肉包无罪。


   
  宣宗去,懿宗来,世界开始动荡起来。南诏酋龙,浙东裘甫,徐州银刀军,迭次作乱。懿宗一面派军平叛,一面不忘寻欢作乐。每月必大宴十余次,偶一行幸扈从多至十余万人。司马迁也逗,如此史记:“武警 PK 唐笑”。
 

回复:[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懿宗有个女儿,生下来好几年都不会说话。有天吃着方便面,突然开口:“今日始得涨了。”懿宗因喜而宠,封她为同昌公主。可惜福为祸伏,公主结婚年余不治而亡。懿宗一气之下杀了医官二十余人,罪名:用药错误,回帖不当。



  懿宗终年四十一岁。史称懿宗在位十四年,无一善可纪,那也是有失公允的。懿宗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直升乐工为左威卫将军(后主仿效,直升厂保卫科长为副主席);懿宗十年不立后,有碑文赞:达能,宗轻后。



  懿宗生有八子,组成八人政治局常委。第十七届大唐宦届改选结果:政治局常委老五普王李俨当选新一任国家主席,史称僖宗。僖宗童心未泯,宰相们尸位餐素,枢密田令孜独揽大权。田令孜为补充日益亏空的国库,对私有商货,一律实行“国家回购”。



  唐廷有关“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出口产品符合进口地区的标准”规定一出,盐贩子黄巢断了财路,被迫揭杆而起。奸商的力量是无穷的,黄巢最后竟将僖宗赶出京都,自称大齐皇帝。长安百姓夹道欢迎:“首都人民欢迎您!”


 
  唐廷在成都布置“扫黄打非”运动,最后由李克用破黄巢复长安。黄巢之乱整有十年,死人无算,史称“十年浩劫”。僖宗虽然回到长安,但诸藩益强,根本就不把僖宗的“宏观调控”放在眼里。僖宗“政令不出长安宫”。



  李克用朱全忠等强藩大肆圈地,小藩们则热衷于“打倒节度使,自己做留后”。僖宗自凤翔回京后,眼看全国大乱,自己执政十五年一无所治,因忧成癌,喊一声“文不能兴宇,武却要丧国”,最后死于长安门肿瘤医院。


 
  皇太弟寿王即位,史称昭宗。昭宗也比较背,一上台就遇上李茂贞王行瑜韩建三镇犯阙大闹怀仁堂,后来又被人“劫天子令诸侯”出奔华州,好不容易回京后又被太监刘季述用强废去国家主席一职。气得昭宗在少阳院破口大骂:叛徒!内监!宫贼!



  朱全忠勤王成功,杀尽宦官,将昭宗接到洛阳。朱全忠先弑昭宗,后逼昭宣帝禅让,改唐为梁。大唐五分五裂:梁晋岐吴蜀五分为国,吴越湖南荆南福建岭南五裂为镇。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宣告终结,进入五代史。
 

回复:[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朱全忠原名朱温,全忠为唐昭宗所赐,就象献红袖章的宋彬彬被御赐名为宋要武一样。做了梁主,当然要恢复原名朱温了。五代十国之初流行这样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朱温。



  晋王李克用“此生誓不失节!”,坚决不称帝。晋梁世仇,李克用出师未捷身先死,遗下三矢给儿子存勗:“一矢灭梁,一矢扫燕,一矢逐契丹。”李存勗不负父望,夹寨一役大胜梁军。朱温惊叹:“生子当如李亚子!似我诸儿,C些EO,绿些CARD,也还凑合!”



  蜀王王建率先称帝,国号大蜀。燕王刘守光不甘落后,国号大燕。那年的五代男子鞠球锦标赛上,先后奏起了“大蜀民国国歌”和“大燕民国国歌”。朱温和李存勗同时向组办方提出严正交涉,指出这一做法严重违背了《联合声明》的文件精神。



  朱温年逾花甲,老当益色,竟然扒起养子媳妇的灰来,并且在色令智昏下同意传位给养子友文。亲儿子友珪大骂老爸“宁与外贼,不与家奴”后,先下手为强,不惜弑父篡位。对外的口径是:钱塘江发生潮水卷人事件,梁帝不幸遇难。



  朱友珪即位,猪牛两重天。猪肉价飙超二十五,牛肉面限价二块五。半年后,弑父案东窗事发,均王朱友贞成功武装夺取政权。朱友贞宣布:梁中央决定开除朱友珪的猪籍、开除朱友珪的猪职。杀不杀头,这要由私法机关决定。



  燕帝刘守光没多久就成为晋囚,临死前感叹小国家生存之难:“婆婆多:梁晋大国都来指手画脚;进贡多:年检费管理费应接不暇;对手多:蜀吴小国恶意压价竞争。”不过瞎子算命的结果,归结于“守光”的名字不好:守成难,见光死。



  唐末的契丹,是现代美国体制的鼻祖。契丹国分成八个联邦大部,总统每三年选举一次。可是当耶律阿保机总统发现世界上竟还有大汉这种更民主更集中的君主世袭制度时,决定学习东方的先进经验,天戎八部后,做起契丹皇帝来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皇帝的将军不是好将军。尽管有吃饱饭没事干的委员以“王让国愈久,即得国愈坚”的屁话一再劝阻,李存勗表态:“再拖下去,劣帝驱逐良帝,那是中国之不幸。”天祐二十年,李存勗即位称帝,国号唐。


   
  唐和梁在下棋,一盘很大的象棋。梁主朱友贞盘踞九宫指点江山,下的是中国象棋;唐主李存勗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下的是国际象棋。旁观者清:唐国强,梁朝萎。当李存勗最后兵临大梁城下的时候,朱友贞被迫在宫中自宫,梁十六年一传而亡。
 

回复:[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李存勗打粮(梁)灭鼠(蜀),可谓英武。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使他封皇!李存勗目空天下,自称“李天下”,开始走下神坛。听信女人小人谗言,排挤李嗣源郭崇韬等有功之臣。史评李存勗三七开:上半生牛比汉武,下半生愚若武汉。



  李嗣源众望所归,成为新一代唐主,史称明宗。明宗新政,励精图治,科学发展,共创和谐。明宗意识到现有体制积重难返,把民主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他每晚焚香祝天:“某本胡人,权居此位,
自惭不德,未足安民,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



  在接班人的问题上,明宗选择性失明。明宗生前,太子从荣迫不及待想抢权夺位结果掉了脑袋。明宗死后,老二从厚上位没几个月,就被兄弟潞王从珂凤翔起兵,夺了帝位。明宗在阴曹反思:稳定压倒一切,一百年不变!


   
  阎王爷对明宗道:要想和平过渡,不搞民主选举也成,但要遵守“一看二让三通过”的交通规则。首先你要观察和提拔合适的接班人;其次你要禅让垂帘听政当婆婆;最后“核心”扶植完毕,“代表”顺利通过,你就可以安心来见我了。



  后唐方唱罢“打杀亲兄弟”,南闵又上演“上阵父子拼”。闽主延钧既贪女色也爱娈僮,长子继鹏在内斗中杀了老爸的同志兼皇后的面首后,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杀帝夺位。面对媒体的质疑,继鹏的答复还是相当有重量的:同性恋就是犯罪!


   
  明宗生前,养子李从珂和女婿石敬瑭是他的左膀右臂,论功劳和能力,两人不相伯仲,且朝廷内外无人能出其右。现在李从珂凭借动乱上位,当然希望另一位就此“石”沉大海。可石敬瑭偏偏有王唐之志,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走的是外援路线,联合契丹对抗从珂政府。当然成本不可谓不高,不但甘臣甘子契丹,而且割燕云十六州为报。面对史家众口一词的诛伐,石敬瑭的观点相当反动:国破山河在不一定比国在山河破要差,殖民地的人民不一定不值命。


   
  李牌民族机构在石记合资企业面前不堪一击,李从珂在玄武楼一炬成灰,史称废帝。石敬瑭入主京都,后唐终结,进入后晋。总计后唐自庄宗起,至废帝止,总共十三年,却三易主姓,后人称为“唐三彩”。



  晋国初立,既要厚抚藩镇,又要敬事契丹。百废待兴,枢密使桑维翰使出劫富济贫高招:六千亿特别国债回笼资金,解决流动性过剩;各地发放救助金,扶贫救弱。结果襄樊樊城副刺史的女儿也捞得一份,理由:父亲下岗。


   
  李昪篡吴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石敬瑭睁一眼闭一眼。契丹改称大辽,晋主战战兢兢。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儿皇帝的日子也真不是人过的。好心将自己的侄女立青通婚大辽,却被过气辽商先欺后弃,还将裸照公示网上。石立青事件让晋主胸闷气短,一命呜呼。
 

回复:[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儿子石重贵即位,还算有点骨气,对辽主耶律德光只称孙不称臣,并且放出风声:“翁若来战,孙有十万横磨剑”。这句话翻得通俗简单一点,就是“祖冲之,孙行者。”辽主一生气,后果很严重,辽晋大战爆发。



  石重贵初生牛犊不怕虎,御驾亲征,竟然两次击败辽军。可惜事不过三,第三次辽晋战役,女婿杜威叛晋投辽,晋军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倒下。石重贵举国降辽,石晋一传十一年而亡。一唐一晋都亡于女婿之手,所以又叫碜龙快婿。



  旧廷新主,晋官们一样的山呼万岁,一样的坚决拥护。辽主也忍不住赞:多么团结和谐的领导集体啊,晋英!可不久辽主就发现,晋英们对房价高企等大事束手无策,反倒唧唧歪歪于方便面涨价和一次性餐具收费等鸡零狗碎上去了。



  有人请发军饷,辽主笑了:“我们从来没有军费开支,让兄弟们打草谷去吧。”于是胡骑四出,十室九空,中原老百姓惊呼:“军车,你为什么那么牛!”辽主自在宫中潇洒,宫女们还不象晋英那么善解人意:“大王请自重,小女子只卖身不卖笑。”



  辽主习惯了驰骋草原弯弓射雕,对蜗居九宫弯腰射精渐厌渐倦。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晋阳称帝,数镇响应。辽主长叹:“中国人如此难制,正非我所意料!”遂留下萧国舅留守汴梁,打道回国。刘知远乐得揶揄辽主:“丫的理想不过是:农妇,山泉,有点田。”


   
  辽主自我总结有三失。第一失:诸道括钱,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第二失:兵打草谷,鱼水之情水火不容。第三失:放纵藩镇,中央一套(政策)各地阳(奉阴)萎。辽主由愤生悔由悔生忧,尚未踏回国土,一疾而亡。



  辽主突亡,兀欲擅自抢位,一盆凉水将大汉奸赵延寿的傀儡皇帝梦浇醒。萧国舅归心似箭,辽晋防守体系立时土崩瓦解。刘知远行1295公里征途,破九道防线,闯进洛阳,大喝一声:“我的!”登上宝座。媒体惊呼:刘---九道奇迹!



  刘知远改汴梁为东京,国号大汉。当初由大辽帝国委任的地方和中央领导班子都各就各位,各司其职。铁打的集体流水的帝,晋英们都想穿了:政治其实就像被强奸一样——与其反抗招致痛苦,不如服从让人顺奸,反倒很享受。



  刘知远扯西汉高祖之旗作虎皮,总以为刘家江山从此万年长了。可惜天不如人愿,皇子刘承训单骑悍马游江南,被吴越六公子围在驿道低速戏弄。刘承训一气成疾,回首都不久就翘了。洛阳媒体震惊网民暴怒:马六党,垃圾!


 
  汉主刘知远痛失爱子,哭脸多,笑容少。大臣们劝汉主“宜将剩勇来泽民,不可沽名追家宝”,可惜汉主一悲成疾,一疾而亡,享年五十四岁,称帝不足一年。次子承祐即皇帝位,承父遗旨,棍杀杜威。“杀威棒”由此得名。
 

回复:[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杜威一死,作为故交的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兔死狐悲。心想皇帝周围都是一帮7080后,眼高手低目空一切,我们这些老人哪怕在殿上跌倒都不会来扶一把。李守贞于是连结赵思绾和王景崇,三叛连兵。汉主承祐对此发出主席令:整治群猪!


 
  枢密使郭威统兵镇压,三反之火顷刻熄灭。恰好辽兵入寇又来侵犯,于是汉主承祐授郭威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仍兼枢密使,见威文书,不得违误。总理苏逢吉直摇头:党指挥枪的原则不能丢,否则国家必乱!


   
  郭威出镇,杨邠史弘肇王章势焰薰天。每天一早,群臣除了对汉主三呼万岁外,还要对杨史王三人下跪感恩,美其名曰“疯狂早朝”。承祐一气之下除了三人。郭威大怒:老臣之于国家就象核桃之于松鼠,储备既失,这冬还怎么过呢?



  郭威起兵南进,号称入清君侧。汉主承祐亲征兵败死于赵村,郭威入都,扫除余孽,立刘知远的养子刘贇为君装装样子,不久便自己登位,易汉为周。当年新年,各家的春联都清一色:四年汉朝刘少奇,万众齐欢周恩来。



  郭威易汉为周,提出“必须坚持大周道路,必须坚持大周专政”。河东节度使刘崇针锋相对,提出“必须坚持大汉领导,必须坚持大汉思想”,称帝晋阳,国号仍为汉,史称北汉。南唐媒体冷嘲热讽:郭威欺世,刘崇盗名。



  周主郭威攻克东鲁,谒拜孔子祠。手下小左道:“孔子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不当受拜!”周主大怒:“放屁!孔子为百世帝王师,岂可不敬?批X批孔是错误滴,批周公就更错鸟,那不是批偶吗?”



  周主半夜上网消遣,一对黑衣男女从天而降杀气腾腾。周主一惊致病,一病而亡。众网友以歌为悼:“当中一起经过了时代瓦解,十大执位再十大,网上风急雨大一起吓大,听惯了警戒。woo...你我眨眼抗战二十年,世界怎变,我答应你那一点不会变!”
  


 
  郭威生前对于中国统一问题的见解是:有和平解决的愿望,但对能否和平解决持怀疑态度,短期内解决不抱希望,估计需要100年。新任周主郭荣无论在眼光和决心上都要远胜乃父:大周有决心也有能力早日解决中国统一问题!
 

回复:[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为集思广益计,周主诏翰林学士入殿亲试,出题《打,还是不打?》。比部郎中王朴言简意赅:“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打,对不起社会对不起老婆;不打,对不起自己。武藤兰妹妹,你说我到底应该咋办?”周主:“打飞X???,@#$%*...”



  周主决定打!先命偏师攻蜀,继出正军击唐,声西击南。十年无战事的西蜀正沉浸在一派和谐之中,摩诃池上,蜀主昶为她的花蕊夫人作诗:“毫无疑问 / 我的花蕊夫人 / 是全天下...”, 边境战报到来,蜀主掷笔大怒:“可恨强寇,败我诗兴!”



  西蜀兵败地削,周主点到为止,挥军南下,告南唐人民书:“朕自缵承基构,统御寰瀛,经济和谐,共处和平。顾兹昏乱之邦,入联公投,须举吊伐之义。蠢尔南唐,敢拒大邦!须知助逆何如效顺,伐罪乃能吊民。朕言尽此,俾众周知!”
  
  

  南唐震动,股市爆跌。唐主李璟出来打气:“不必杞人忧天,不要自己吓自己”。周唐之战,最后以唐主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收场:宣布结束战争;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两黄金;割地四州两县;另订关税则例,废除公行制度。



  周主御驾征辽,可惜中途得病,不能全功而回。周主回京不久病亡,七龄童宗训继位,让都点检赵匡胤总督六军,完成先父未竟大业。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逼禅登位,易周为宋。史家有论:周主杰伦,宋祖英明。


  赵匡胤成了宋太祖,自然有人不服。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当年论资论功都不比宋太祖差,凭什么由你得国?于是先后造反,结果兵败人亡。宋太祖有诗为感:剪不断,李还乱,是离仇,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李之反,给宋太祖敲响了警钟。惟有裁抑武夫集权中央,才能做到江山不变宋朝不改。宋太祖将石守信等军区司令召至首都设宴款待,客客气气举起手上的酒杯:“致中和,回家每天喝一点。”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不分白天黑夜,爱随时登门下访,总理赵普深受其害。赵普晚上睡觉都穿着工作服,怕到时来不及换衣。赵普自然不敢向宋太祖抱怨,于是把气撒在百姓头上。他指示汴梁公安局作出租房新规五不租:其中之一是,违背生活作息规律的,不租。



  宋太祖兵进西蜀,势如破竹,蜀帝束手成臣。爱妃花蕊夫人不仅被宋太祖“花开堪折直须折”,还以“十四万人齐解甲,也无一个是男儿”咏蜀,使宋太祖的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宋太祖击节称赏:胆小如蜀,莫此为甚!


   
  亡国宠妃,不宜为后。花蕊夫人渐渐失宠,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咏梅示怨。宋太祖还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聊慰一下。此词后来竟被大宋主流媒体拔到反汉抗辽的高度,寒死!


 
  西蜀之后是南汉,南汉之后是南唐,大宋统一版图越画越大。宋太祖以“天下一家,卧榻旁怎容他人鼾睡?”强权出击南唐,李煜李后主的治国能力远远不及他的作词能力,其结果当然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寂寞梧桐,亡国做词宗”。
 

回复:[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宋太祖决计北伐,提出“受国民之托,树立共和,惩治北汉邪恶,民治发达”口号,分兵三路,直取太原。可惜突患癌症,不治身亡,留下一纸遗言:北伐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皇弟晋王光义即皇帝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一上位,吴越王钱俶就拱手献出吴越十三州归宋。宋太宗指出,统一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坚强决心。同时警告北汉,不要以为有辽国的撑腰就可以搞什么“入联公投”或“正常国家决议文”,对“汉独”的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宋太宗召开中央会议,通过了“刻期北伐案”。庄严宣告:“本宋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北汉之势力……” ,挥师亲征。宋太宗围北汉之点,打辽国之援,迫使刘继元穷蹙乞降,北汉归宋。
  
  


   
  此时的宋太宗意满志得信心爆棚,喊出了“宋国可以说不!”,出发太原,顺道伐辽。宋军在高梁河遭遇耶律休哥所率的辽国陆军第一王牌师,大败亏输。宋太宗单骑出奔,绝望下要拔枪自尽。杨业杨令公过来一把夺过枪:“校长气短!”。



  宋太宗败回汴梁,为防辽军犯边,特派杨令公镇守代州。杨令公率儿子杨延玉杨延昭,雁门关大破辽兵,一时被辽人称为杨无敌。独有耶律休哥不服,铁骑也横扫了宋军几回。棋逢敌手,将遇良材。宋有杨令公,辽有耶律哥。



  太祖在世时,昭宪太后有金匮遗言:兄终弟及。那是写进了大宋宪法的。好总理赵普深谙太宗心思,一手炮制了秦王冤案,宋太宗指着鼻子骂他的亲密兄弟加战友廷美:“你是大有把泰山炸平,停止地球运转之势!”



  宋辽再战,此时辽国已经恢复国号大契丹。曹彬败于耶律休哥,杨令公被激出战,在陈家谷寡不敌众被擒。杨令公一路上骂骂咧咧,耶律休哥恼羞成怒:“信不信,我花两三百万撞死你!”。甲壳虫飞来,杨令公头撞李陵碑而死。



  杨令公之死,潘美王侁见死不救,曹彬米信攻敌不力,分别受到降官除名处分,另调良将戍边。对内,太宗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总理赵普为主,以“难得的人才”吕蒙正为副总理,锐意图进。史称太宗的这一做法为:文攻武卫。


 
  接班人问题是百年大计,但太宗却迟迟没有立储。用太宗自己的话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立储尚早。后来尽管在寇准的死缠烂打下,立寿王元恒为皇太子,但太宗还是认为:设国家主席,那是脱裤子放屁的干活!



  天(子)有旦夕祸福,人(子)有不测疯运。太宗立储不久,宫车晏驾。有人谋立故楚王元佐,幸好吕端力排众议,将太子扶上皇位,史称真宗。真宗当然感激在心,夸奖道:吕端大事不糊涂,一叶三剑终称英!



  对卧榻之侧的契丹,大宋第三代领导人真宗有自己的想法: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宋辽之间经过数次的打打谈谈之后,达成和议:契丹归还幽蓟地,大宋岁给十万银。真宗步行走过三八线,握住契丹主的手。辽人不善言词,见面都这样问候:“你们睡得好吗?”
  


  真宗在澶州城与契丹达成和约,寇准也是主谋之一。参知政事王钦若对真宗进言:“澶州一役,城下乞盟,《春秋》所耻。”真宗点头:“朕知道了。”结果罢相寇准。寇准三次入相,三起三落。真宗这样评价寇准:有才无彩,有原则性无灵活性。


   
  王钦若的第二步棋是造神。嫦娥一号升空,天门黄帛落地,帛云:“赵受命,兴于宋,付于眘,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钦若念书二十字,群臣鼓掌四十次。真宗心里乐开花,嘴上还不忘调侃一下王钦若:“他要捉鬼,我做钟馗。”
  
  
  
  彩霞起岳,黄云覆辇。瑞霭绕坛,紫气护幄。是年孟冬,真宗封禅。泰山顶上,高屋建瓴:“大宋特色,伟大旗帜。太祖理论,太宗代表。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社会和谐。汝崇孝奉,育民广福。锡尔嘉瑞,黎庶咸知。国祚延永,寿历遐岁。”
 

回复:[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真宗欲立刘氏为后,有人不解风情:“刘妃出身戏子,不足母仪天下。沈才人根正苗红,足孚众望。”有人善解君意:“主席要立谁为后纯属个人私事,立后不等于干部鉴定,无法勉强。”最后大宋政治局通过立后事宜,但对刘后“约法三章”。



  天禧五年,真宗寿终,死前留言刘后:“太子年幼,寇准李迪可托大事。”太子祯即位,史称仁宗。刘后垂帘听政,当初立后出过死力的丁谓青云直上。老百姓痛心疾首:“欲悲闻鬼叫,我哭丁谓笑。撒泪向寇老,扬眉剑出鞘。”



  刘太后临朝十一年,六十五岁那年病亡。仁宗一直以为刘太后是自己的生母,临丧那天由八大王元俨道破天机:“你爹是你的亲爹!你妈却不是你的亲妈!”仁宗虽然大哭一场,但还是出面澄清真相:“本无狸猫换太子,哪来包公断太后?”


   
  仁宗亲政,吕夷简入相,出手就是宋版八荣八耻。以正朝纲为荣、以反政府为耻;以塞邪径为荣、以走后门为耻;以禁货赂为荣、以行性贿为耻;以辨佞壬为荣、以结死党为耻;以绝女谒为荣、以包情妇为耻;以疏近习为荣、以学远华为耻;以罢力役为荣、以欠工资为耻;以节冗费为荣、以工形象为耻。


  西夏主赵德明既臣宋朝又臣契丹,他死后儿子赵元昊继任,打出了反宋的大旗。有人劝阻:“大宋中国可算厚待我了,此恩怎可辜负?况且大宋再怎么样,毕竟还是一头华南虎。”赵元昊笑了:“现在还有华南虎吗?即使有,也是PS出来的纸老虎吧?”



  宋廷疲于应付赵元昊之际,契丹也来趁火打劫,复求关南十县要挟,否则就要撕毁和约。富弼出使,磨破了嘴皮子,最后以增币了事。增币誓书上,仁宗许用“献纳”二字,真是妇人之仁,也够憋屈的。用“援助”二字,不是挺好的吗?


   
  元昊方平,侬智高又在岭南起事,自称仁惠皇帝。狄青自告奋勇,愿奉旨南讨。宋制重文轻武,文臣除授节钺,已成习惯。仁宗这次打破常规,独任狄青。狄青不负宗望,夜夺昆仑关,一鼓平息南乱。仁宗反思:“政委一把手”的制度,也要改一改才好。



  狄青因功任枢密入常委,京城谣言四起。欧阳修等就说了:“青掌机密,致启讹言,不如调赴外任,转得保全。”仁宗无奈,罢青出判陈州。狄青恹恹病终,仁宗追封了他一个“杰出军事家”的称号。史叹狄青:曾经红透半宋江山,一朝淡出九人常委。


   
  仁宗对立储之事一向感冒,殿中侍御史包拯因为直谏,被仁宗下调到基层开封府去了。包拯自幼丧母,从小被姨妈带大。包拯在天长县以牛舌一案出名,当地百姓说起包拯就一个字:牛!包拯不阿权贵,铁面无私。不过包拯也感叹:搞审计,得罪人!


   
  仁宗曾有三子,皆夭殇。偏偏后宫那些巧克力MM,只弄在瓦,不弄在璋。仁宗无法,只得立养子宗实为储。嘉祐八年,仁宗驾崩。在位四十二年,终寿五十四岁。仁宗宗仁,治术尚宽,不兴大狱,为一代仁主。宗实即位,史称英宗。


   
  英宗做主席不久,生了一场病,脾气就变得古怪了。财政大臣每次提出加息,英宗都要大发脾气将他暴打一顿。英宗最绝的一次是在早朝将退之时,伸出舌头舔了舔,翻出白色裤袋,对韩琦总理说:“Take a walk”。
 
12  /  13  页   «678910111213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