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文集(怀念三毛)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诗歌散文 三毛文集(怀念三毛)

11  /  15  页   «89101112131415 跳转 查看:61187

三毛文集(怀念三毛)

回复

小朋友好

    陈姐姐您好:我们是一群爱看您文章的小朋友,第一次接触到您的文章,是
老师印的补充文章:《悬壶济世》。经过老师的介绍,我们对您的文章很感兴趣
,便把零用钱省下,跑遍书店搜罗您的作品。大家最喜欢您的《撒哈拉的故事》
,我们常想,沙漠这种物质文明缺乏的地方,您还能如此坚强的度过,想必是个
很有毅力的人。最近老师要我们进行一个“心灵的探访——拜访我所喜欢的作家
”活动,我们恳切的希望能与您见面访谈,所剩时间不多,必须在六月以前完成
访问工作,我们知道您很忙,但我们会尽力配合您的时间,敬祝健康快乐市师专
附小五年一班学生

    林静玉、郑卓伦、吴彦璋、

    史宇豪、谭志宜、江旭敏、

    赖意如亲爱的台北市师专附小五年一班的朋友:

    收到你们的来信心中真有说不出的欢喜。各位想与我见面访谈,是我极大的
光荣。因为你们目前只是小学五年级,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可是我
居住的地方与贵校的地区仍是远了些,如果小朋友们结队来看我,这一路的乘车
、换车仍然是很费周章的,同时也会使我担心,又怕各位麻烦老师领路,浪费了
老师的时间,是不敢当的。

    想来想去,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我将自己送到贵校来,在贵校指定的地方,接
受访问,这么一来,便不会劳师动众了。

    这样的安排很可能使各位失去了一次远足的机会——我的家很远,十分抱歉
。一切请各位安排,以上只是我的意见而已。希望这一次“心灵的探访”能够使
各位满意,我愿将我的心打扫干净,欢迎各位进来看看,而且,每一个心房都因
为小朋友的来访而畅开,有问必答。

    欢迎,欢迎!小朋友好!三毛敬上
 

回复

不会忘记你要的明信片

    三毛:我们是本家,我叫小禹,国中二年级学生,我最爱看您的《背影》,
尤其是前两篇。

    您的故事,常常都有些“离奇”,那些英国人真的把您留在拘留所?和您同
时留在内的人都出来了吗?

    克里斯和莫里是不是还和您有联络?这些人都很可怜又可爱。回信时请给我
在加纳利群岛的地址或台北您父母府上的地址好吗?我知道您常在国外走来走去
,我有个请求,能不能在搭飞机时替我拿个航空明信片留作纪念。

    请多保重身体,祝福您!

    陈小禹

    小禹:

    我的确进过英国的拘留所,那儿的伙食相当丰富。同时间留在里面的人想必
是出来了,因为这已是许多年前的往事了。克里斯来过台湾看我,一共两次,在
去年。他正在用极少极少的金钱环游世界。莫里目前好似在日本东京,四年前通
过信便没有音讯了。

    我目前住在台湾,加纳利群岛只是一幢空房子而已。今年六月又会去坐飞机
,一定记住你要航空明信片。问题是,飞机上的明信片通常只是一架飞机照片,
不如旅行的时候替你买有风景或人物的,你说要两张,我觉得太少了,十张好吗


    你的地址我记在通讯簿中带着,不会忘记,可是要等出国了才能替你办事。
我也祝福你,亲爱的小妹妹。三毛上

    又及:你给我的来信没有邮票也没有地址,看来是丢在我父母家信箱中的,
那么你不是已经知道我的地址了吗?
 

回复

如何死得其所

    陈阿姨:我很喜欢您的书,主要是朴实自然,又没有啥大道理,不知您自己
发现了吗?(小弟也喜欢您的书,他的原因是:对话多。)最近《华视新闻杂志
》有了您的消息,很高兴见到您的生活图片,只不过搞不清为何叫您“谜样的女
人”?

    上至大伯母,下至我们,都等您回信,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一个问题;三毛是
真的死了吗?其实,死也没什么好怕,只是没有死得其所。

    李恩伟

    李小弟弟:谢谢你的来信。我的书的确没有大道理,这一点自己也知道的,
与你的看法十分相似,很喜欢你有同样的发现。

    至于《华视新闻杂志》中一篇访问叫我——“谜样的女人”,你弄不明白这
是为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他们为何如此说。事实上,大人的头脑和小孩子长得不
一样,我们却又知道得很切实,那就是:大人们总有本事将很简单的人和事想成
特别复杂。你说是谁比较聪明?

    你问三毛是不是“死”了,信中你将死字涂得又大又深,看得令人失笑。好
孩子,如果要复杂的回答你,我可以说出例如精神死了而躯体活着,或者名存而
实亡等等曲折的句子来吓唬你,可是我不说,我只说三毛没有死,不然这封信就
不会写出来了。你又说:死也没什么好怕,只是没有死得其所。这个句子真是好
,令人深思。谢谢!

    我很喜欢听你说说:三毛如何死才叫死得其所?如果在这件事情上——三毛
当死的场所——有什么宝贵的意见,我是乐于听从的。亲爱的小弟弟,你的来信
使我十分快活,感谢你的关心。

    祝你继续快活下去

    三毛敬上
 

回复

不 讲 了

    三毛:上次的信怕你没收到,或是看了第一行就顺手丢到垃圾桶去了,所以
现在再写第二封。

    虽然我们从未见面,我和你也无亲无故,但邀请一个真性情的人来与我们说
话,如果你是我,相信你也会试试看。我是以一个私人的身份先邀请你的,因为
系上的同学都不相信请得动你,我想朋友何必说要互相认识,冥冥默默之中,有
人会在报端上注意你的踪迹,听你的故事,这样不是很好吗?你不会吝啬给予社
会一点关爱吧?陈政佳

    政佳:我从不将任何人的来信丢做垃圾处理,这种事情不顺手,不可以做的
。问题是,许多来信因为转信地址不一,由收信到拆信的时间便会拖长,再说有
的时候我不在台湾,便要等回台时才会看见了。你的第一封来信和第二封是同时
开启的。

    谢谢你想到我,要我去贵校和同学们见面,我不必想理由才答复你,因为理
由本身就是存在的——我不能来。

    要求见面的信实在太多了,见面是必须时间的,这很难,因为一天只有二十
四小时,而我们也只能有七八九十年可以生存。我不吝啬给这个世界一点温暖,
也尽力在做了,无论做得周不周到,自问已经尽了全力。只因本身太渺小,能做
的也只是微小的一部分,而做不成什么大事,时间也不够用。

    有时候我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总是耻于向人启口,事实上因为每天的工作压
力太大,睡眠时间极少,体力和脑力已经透支了很多很多,如果再不休息,只有
病倒下来。在这种情形之下,实在不能再和任何人见面,才能完全休息。

    请你了解我,包涵我好吗?

    今年下半年我便不再教书了,因为身体实在不好。对于这份本身爱之如命的
工作和学生都得暂时放下,这里面必然有我说不出的无可奈何与力不从心,请你
试着了解我的苦衷好吗?能见面的时候必然会见面的,现在真的是不行。目前我
一直渴想的便是睡觉睡觉再睡觉,可是时间不太够,不能睡。

    谢谢你对我的友情,这种友情,心里承受了很多很多,却无法回报,想起来
也是很遗憾的。

    对不起,我将给你的回信另外发表在《明道文艺》上,也是同时答复了许多
类似的来信,以后这一类的信,便不再回复了。我们做一个不见面而在心灵上相
通的朋友好不好?祝安康

    朋友三毛上
 

回复

说朋道友

    亲爱的朋友:离国半年,来信积压了许多,“信箱”停顿数月,十分抱歉。
这几天将书信做了分类,这一期不再单独回信,只想将部分相同的信件在这里做
一个总答复,因为性质是一样的。

    许多青年朋友来的全是长信,信中愁烦、伤心、失望、愤怒的原因都是因为
视为至爱的好友改变了态度,或辜负了情意等等、等等。在此我们谈的是友谊中
所发生的变化,而不是指爱情类的情感那一类书信。

    对于“朋友”这两个字,事实上定义很难下,它比不得“天地君亲师”那么
明确而了然,因此所谓朋友,在认知和接受上都必然难免主观。我总以为,朋友
的相交,最可贵在于知心,最不可取的,在于霸占或单方强求。西方有一句谚语
,说:“朋友的可贵,就在于自由。”这句话是深得我心的。

    青年人交友,出于一片热切之心,恨不能朝朝暮暮,生死相共。这种出发点
是可以欣赏而且了解的,因为人类常常觉得内心荒凉,期望有一个倾诉的对象。
而青年朋友许多心事羞于向父母启口,朋友便成为极为重要而急切的精神寄托,
这也是十分合理的心态。问题是,当人一旦忘记了距离的“极重要”和“必需”
时,太过亲密的交往,往往将朋友这一个随时可能改变的关系,弄成复杂,甚而
难堪。总结所有的来信,对于朋友的失望,大半来自对方所言、所行达不到自己
对他所要求的标准。而我却认为,朋友是不能要求的,一点也不能,因为我们没
有权利。

    古人一再的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实在是不错的。那就有如住在
小河边,每日起居中听见水中白鹅戏绿波,感到内心欢悦,但不必每一分钟都跑
到门口去老看那条河。因为河总是在的。朋友的聚散离合,往往与时间,空间都
有很大的关系,当一个人的大环境改变了的时候,内心也是会有变化的。老友重
逢,如果硬要对方承诺小学同窗时说的种种痴话,而以好朋友的身份向对方索取
这份友情的承诺,在处事上便不免流于幼稚和天真,因为时空变了,怨不得他人
无力。

    再来说大部分的来信,其中多多少少涉及友谊之后而产生的金钱关系。虽说
好友有通财之义,但是急难时,总得等对方首先提出愿意相助,才叫不强人所难
。如果情感真切,而对方不能以金钱支助,他人可能有本身的困难或对金钱处理
的态度,不能因为受拒而怪责那是不够朋友。一个好朋友,首先必须为对方设想
,金钱之事,能不接触,是最体谅朋友的一种行为。除非生死大事实在走投无路
,可开口商借。但如芝麻小事或要朋友一同“上会”被拒,该怪责的当是自己,
不是他人。也有来信中说,被朋友出卖了,一再告诫不可说给第三者听的秘密,
告诉了朋友,因而传扬开去,使人窘迫。其实,这是我们自己的识人不精,也是
自己出卖了自己。这也愤怒不得,谁让你忘了“见人只说三分话”这句谚语的真
理呢?反过来说,不做见不得人之事,一生光明坦荡,哪来的秘密叫人给传了出
去会受到难堪?一个没有秘密的人,当然很少,如果实在是有,又想倾诉,那就
请静心看看对方是否值得信任;如果心存怀疑,便不要一时冲动脱口而出,悔之
不及。

    更有来信说,自己对待朋友出自一片真心,想不到对方并未以真心回报,因
而十分痛苦,甚而痛骂朋友狼心狗肺等等。这些来信中,“想不到”三字用得最
多。这不能怪别人,只怪自己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人情世故都“没有想到”,他人
不是自己,我们要精准的控制自己都难,更何况控制另一个人?

    也有一些优柔寡断性格的来信,说明自己正与一群朋友同流合污,又下不了
决心脱离那个圈子,请问三毛要怎么办?我说,就这么办,跳出那条污水河,比
如壮士断腕,起初可能麻烦,事后想想,幸亏下了决心,不然失足千古,是不得
一再拖延的。一个影响不好的人,不能叫朋友,只能叫敌人。当然,也不必去跟
敌人对打,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快走快走,迟了来不及了。更有来信说,对于某
个死缠烂打的朋友实在极不欣赏,苦于情面或怜悯,不忍深拒,因而感觉感受束
缚,又不能告诉对方,怕对方受伤。这种处理,实在是小看了他人,高抬了自己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没有他我活不下去”。人,在本身体内自有韧
性与生命力,不会因为朋友疏远而去跳河,了不得十分悲伤,但时间久了,也是
会过的。我们实在不必为对方想得太多,而低估了对方失友之后的再生。不会死
的,请对方自己处理去吧。

    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热热闹闹庆喜事,花好月更圆。朋友之
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不必对方开口急急自动相助。朋友中之极品,便如好茶
,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细水长流。所谓知心也。知心朋友,偶
尔清谈一次,没有要求,没有利害,没有得失,没有是非口舌,相聚只为随缘,
如同柳絮春风,偶尔漫天飞舞,偶尔寒日飘零。这个“偶尔”便是永恒的某种境
界,又何必再求拔刀相助,也不必两肋插刀,更不谈死生相共,都不必了。这才
叫朋友。话说回来,朋友到了某种地步,也是有恩有情的,那便不叫朋友,叫做
“情同手足”,手足已入五伦之内,定义和付出当然又不同了。两性之间的朋友
,万一一方有了婚姻,配偶不能了解这份友谊而生误会,那么只有顾及家庭幸福
,默默退出,不要深责。人间“不得已”的事情不是只有这一样,如果深爱朋友
,必须以对方幸福为重,不再来往,才叫快乐。

    男女之间,以纯友情转化为爱情,也未曾不可,相知又相爱,同组家庭,两
全其美,不也很好?何必犹豫呢?

    其实,天地可以称朋友,爱民为民的一国之君也是某种朋友,父母手足试试
看,也有可能亦亲亦友,老师学生之间也能够亦师亦友,这也是教学相长。

    如果能和自己做好朋友,这才最是自由。这种朋友,可进可出,若即若离,
可爱可怨,可聚而不会散,才是最天长地久的一种好朋友。说了那么多,这封信
实在不算是答复,只是很愉快的写出了对朋友的观点而已。谢谢各位来信给我的
灵感。 三毛上
 

回复

愧 疚 感

    亲爱的通信朋友:各位的来信,实在是宝贵的。信中所谈的问题,有如一面
镜子,照出了我本身也有的种种迷茫和困境。这一次信件分类中,想谈谈“愧疚
”的主题,这样的来信,也是占多数的。大凡心存歉疚的人,在本质上往往偏向
躁急性格。做出来的事,说过了的话,甚而伤害到某一个人,在事情发生时的心
态与事情过后的再思,往往自相矛盾,而且悔不当初。其实,在心地上,这些来
信的朋友,都是善良的。

    这样的来信,大半以青少年朋友居多。而内疚的对象,往往是家人手足,尤
其是对父母。

    看见一些来信中做儿女的因为伤害父母,内心苦痛自责而笔下千言的写出来
——给三毛,总使我有一点点冲动,想照着来信地址将原信寄回去,收信人,写
上他们的父亲或母亲,这不就成了和事佬了吗?当然,没有真的去做,因为来信
没有允许我如此。其实,心存内疚的人,大半是有心的人,只是在行为上——修
补人格性情的决心,十分不积极而懦弱。

    当我们,无论是有心或者无心伤害到了一个人、破坏了一件美事,知道错了
,已是难能可贵;懂得自责,又进了一步;放在心里折磨自己,或写信向不相干
的第三者去痛哭流涕,这也是好的,起码这都一步一步在自觉自省。

    可是,写信给没有受到伤害的朋友,倾吐心事,在动机上仍是出于“自私”
,这种“写信目的”,无非是想使自己的罪恶感减轻一些而已。尤其是写信给完
全不相识的人如我。

    内疚又分许多种。有时,芝麻大小事情发生了,太过善良的人,便将它们看
成世界末日,把一切的错都招来放在自己心上,默默的受磨折,日而久之,影响
到往后性情上的不能开朗和释然,几乎成为病态。

    也有另一份内疚,认真造成了一个事件,直接影响到他人的幸福,那么这又
另当别论了。

    说到题外话去,被伤害的人,没有学着保护自己,任人伤害,也是值得检讨
的事。当然在此说的只是一般人情世故,不是报刊上出了社会人命的那种。

    我们再回过来说歉疚感。既然自认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或只是出于误会、
急躁、不耐烦等等情况下而造成的人际僵局,那是最不必苦痛的。中国有一句成
语:“解铃还须系铃人。”打一个比方,最常见的——既然当初有这份狂妄和任
性,向母亲大叫大骂,不体娘心,而今难道没有同样的勇气和良知,去母亲身边
诚心道歉说明,使这冰冻的疼痛化为和风?

    古时“周处除三害”,不在于他除了前面两害的好本事,他的自我顿悟和改
变,才是这个故事因而流传下来的可贵可敬之实。对于父母、手足、同学、朋友
,如果真正背负着那么沉重的歉疚感——如同信上所写。那么不必再悄悄来信给
我了。一来又来,于事无补,徒然浪费精神。

    这种感觉如果积压太久,对于身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解决的方法,除了道
德之外,内心真诚痛下决心只要出于一片至诚,对方百分之九十是能谅解的。万
一,对方仍不肯谅解,这其中,我怀疑涉及金钱的事占大半,那么欠债还钱,分
期分年分月摊还,不占他人血汗辛苦,才是实事求是。情感的欺骗,自然又是一
种。某种人,对情真真假假,游戏人间本来不是死罪,如果对方不是如此人生观
的人,也拿来开玩笑,造成他人遗恨终身,自己虽然也有悔意,总是伤德。这便
不是道歉能解的事了,那份内疚,是该当跟随一辈子的——是为报应。也有上面
所说,芝麻大小之事,发展成仇,自己存心道歉,他人不肯原谅,也是常见的事
。这件事,涉及双方胸襟和本身性格。强求不必,尽其在我,尽情尽义而对方仍
不能化敌为友,那么更不必痛苦,只有算了。

    这类来信的朋友,大半善良而谦虚,很少怨怪他人,只有深责自己。其实所
谓内疚,不过小事一桩,勇于化解,就是善待本身良心。思想是可贵的,行为亦
是可贵,这两件事,相辅相成,缺一便不圆满了。谢谢来信使我明鉴省视自己,
感激不尽。三毛上
 

回复

少 年 愁

    亲爱的朋友:又是青年节的月份了。对于这一个节日其实好似已经不再属于
我,可是想到那么多封来信——青年朋友的,仍想写几句话。最不喜欢一般社会
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讲起少年或青年人时,总常引用的两句诗——少年不识愁
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好似只有经历过了大半人生的人才有资格自己尝过
那愁的滋味。然后在诗句后半段,说:嗳——看穿啦,秋天真凉爽。其实,少年
有少年人的心事,青年有青年人的迷茫,在这种初初面对社会、生活、学业和前
途的一个断层阶段,那种惧慌和压力,绝对是胜过中年的。中年和老年,其实才
叫安然,因为这条愁路大半已经走过来了,于是当然可以说风凉话了——对青年
人。收到许多封青年人的来信,好似总也不受了解,心里那份对生的挣扎,充满
着刀割一般尖锐的痛和委屈,当然,也有很深的寂寞和悲哀。而一般人,是看不
见的。总以为青年人有本钱,一些生活小事上的不能快乐,叫做自寻烦恼而已。


    我认为,青年人的确有本钱,那份所讲本钱,在于身体的健康以及来日方长
的时间,这是一个角度。青年人事实上又真苦,因为实在没有本钱。就从最直接
的来说,没有本钱就是口袋里根本没有钱。除了青春之外,本身的能力、社会经
验、人际关系,都欠缺太多;以上的欠缺,造成必须“自力更生”时种种十二分
实际的苦痛,那有如一场战役。自力更生这四个字,表示再不能吃父母的饭了,
也表示学校时代“子宫时期”的一种结束。青年人乍一下突然面对社会,发觉孑
然一身不算,还得养活自己,那份惊慌失措,比一个婴儿的初初面对生命,还要
来得巨大。而青年人不可能饿了便哭,因为要找奶瓶活下去的就是自己,哪有时
间去哭呢?所以说,青年人又是没有太多本钱的,这又是一个角度了。

    在人的一生里,我认为青年时代最有可为,也是最艰难的。有一年,去年,
偶尔听见曾经教过的一班学生,毕业了开始找事时的对话。一个说:“喂!我发
觉社会上将大学毕业文凭这回事,不当什么 !”另一个说:“怎么会?我们是
大学生 !”听见这样可爱又纯洁的对话,几乎令我大笑起来。天之高,地之厚
,这些孩子要拿文凭去抵,是不可能的,而他们并不知晓。这也是青年人的可悲
之处。

    很多的人,分不清理想与梦想的不相同。理想,是一种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
现的观念,这要天时,地利、加上人和三大条件才能略知成功与否的一二。而梦
想,可以想得天花乱坠,随人怎么想,要实现起来,大半是不成的。

    青年人对于社会的要求也高,失望也快,却很少注意到,一个成功的中年人
或老年人的背后,往往有着许多辛酸血泪的故事。这尚不够,那份持续的认真与
努力,也是一个成功者必然的付出。这以上说得又不完全,智慧才是一个人成功
最大的条件之一,缺了它,什么也不成。

    而智慧,是可以培养的,它和“小聪明”这三个字,十分不同。一个肯于虚
心吸收观察一切,经常反省、审查自己缺点和优点的人,在求智慧上,就比那些
不懂得自省加观察的人来得快速了。不但如此,如果也能平心静气的去细看分析
社会现象,体谅他人做事的苦心,就更圆满些了。

    许多的青年朋友,将理想与梦想混为一谈,等到必须自求生路时,迈出了步
子,踏入社会,方知连要安然的吃一口好饭都不简单的时候,便将理想、梦想,
一起立即推倒,从此消沉下去,甚而又问出“人生何来?”那样悲伤的句子来。


    看见这一个又一个青年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颠三倒四,我的内心总生出
许多感触和爱莫能助的无力之感。

    常常听见身边的青年朋友怨叹人生,说是怀才不遇,社会不公平等等。而我
总以为,一分才情,或三分才情都成不了大事,那七分认真和努力如果不肯持续
的投进生活中去,便算不得大才。如果想快速的成功或干脆说白,叫它——有钱
,岂是一朝一夕便能达到目的的?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所追求的人生,又岂只在
钱财之事上呢?当然,这么枝枝节节往外扯,就太远了。

    觉得中国小部分青年人,在这一代的,刻苦忍耐的精神和观念都太不够。眼
光浅,心气浮躁,批评起他人来头头是道,而很少苛责自己。行为和思想上的不
能配合,往往造成一生中大好时光的浪掷,是十分可惜的事。

    又因为中国的学生教育——无论在家庭或学校中,和生活如此的脱节,使得
我们的青年人在行为上有如少年,在思想上一片僵化,除了书和文凭之外,对于
一切社会人情,比起一个自小做学徒长大的工匠来说,那差得远了。这是因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造成的不能平衡,也当然是教育的失败之一。
社会本来是一个竞争的地方,我叫它“斗兽场”。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所谓“人吃人”这句话,细想起来,实在有它某种程度的真理在。这不可悲,
可悲的在于,那些自甘被吃的人,往往都只因为年轻,如果人人都做强者,那么
谁也吃不了谁,大家都保全了性命,不是更好吗?

    也有人问:如何才能做个强者,不被吞灭?问的来信不是上文这么直接,其
实意思是一样的。

    看见年轻人初出社会,心里总是同情、了解又心疼的。觉得做年轻人真是苦
,那个苦,不是过来人所说的一种轻愁或强愁,那种愁,是又真、又切、又实在
而又一时突不破的。

    说到这里,觉得自己不能突破的事情尚有好几件,又如何能再说什么话呢。
可是话仍是要说的,明知不太可能管用,总比不说的好。最不喜欢用克服困难、
努力向上这种字眼。人生没有那么简单;困难,有时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
克”“服”的。想说的是,无论哪一种个性的青年朋友,我们要培养本身,学习
A血型人的冷静,B血型人的有弹性和开朗,加上O型的择善固执和AB型的双
重人格,将这些看上去矛盾的不可能,耐心的放在每日的行事为人上去做实验。
我们不克不服困难,可是心平气和的去学着化解自己。这绝对和虚伪、狡猾又不
同,做一个有弹性的人,是多么重要的功课。我们看,大自然里,刚硬的树枝必
然脆弱,而它们的表相,往往粗大而引人注目。细柔的藤条可能强韧,可是乍一
看去,又那么不显眼而渺小。青年人急于成为大树,而内在本质的坚硬与否便来
不及去顾及,一刀砍下去,便是断了。苦痛和挫败,在一般人眼里看去,都是坏
字,可是我却认为,如果白白苦痛一场,的确是败兵败将的唯一收获。一个有智
慧的人,一旦懂得“利用苦痛”和“分析挫败”使得自己因而更上层楼,这些看
来不顺的事情,就被化解为另一种有用的工具,使我们在日后的路上,用来当拐
扶,走起来愁不愁但看本身境界,可是再跌倒的可能性绝对会减少一些。

    年轻人心气高傲又自卑,这两种心事,进入社会之后,没有人管你太多死活
,便要当心自我的调配,不要因而走上太决裂的路上去。而看见许多好青年,只
因在分寸之间没能掌握得准确,失之千里,又令人扼腕。

    又有一种心态的大孩子,总将人世看得过分黑暗,却因此忘记了,黑暗是光
明衬托之下,才产生的一种比较。过分天真,将一切人看成善类,的确危险。但
是,如果将一切的众生全看成是恶的、坏的,那么这双眼睛不如早早闭上,不看
也罢。眼睛的可贵,在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要山水颠倒,或是将它们混成
一团稀泥,那样上苍给我们眼睛的好意,就被辜负了。也有年轻孩子,说在进入
社会之后处处仰人鼻息,内心痛苦不堪。我想,这在于如何观察事情。忍耐,是
很难很难的功课,不然这个“忍”字不会如此造法的。基本上我反对“忍耐论调
”,而事实上我个人每日也在忍耐又忍耐这场人生,这都是因为化解自己的功力
不够,做人弹性不足,才有的结果。忍耐是伤害健康的,因为压力如山,担久了
必会生病。

    更有青年朋友跟我说,诗人中最欣赏陶渊明,这个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是
个了不起的人——采菊东篱下而去,多么淡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因为他家里
还有人替他种田,让他悠然望南山啊。这个“不折”,也是有条件的一种洒脱,
并非全无条件的。青年孩子,我们没有田的人,这个腰可以不折,但肚子饿了你
能有气力去采菊花吗?

    青年人的真苦,就在于条件的不足,只有靠时间和持续的成长来开启哀乐中
年之门,这岂是一时便熬得出来的?而大半孩子,急于找寻时光隧道,恨不能一
点付出都不必,便来了天凉好个秋。这,哪有那么容易?

    说了很多,都是纸面上诚诚恳恳的一些感想,要是青年朋友不要性急,慢慢
的去看,目前也许不会有任何答案,可是十年后,也许感受到的比这篇文章会更
深更明白许多人生的必经之路。毕竟在这条路上,我个人走得也十分不安稳和艰
辛,也是一个不算有智慧的人,只是一份真诚罢了。

    题目叫它《少年愁》,也是因为那首说少年人无愁的诗句感怀而起。少年、
青年是真愁的。人生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个情
景刚刚才由心里生出,是非常迷惘又无助的。青年节,愿与朋友共勉,我们一步
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的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
时的山和水,又回复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过,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秋天。三
 

回复

回不出的书信

    亲爱的朋友:翻阅了将近一整夜的书信,却找不出一两封可以公开回信的题
材。书信专栏原本应该多采多姿、各色各样才叫美丽活泼,可是手边的来信,归
类起来却是如此的相同——千篇一律的抱怨和苦痛,好似没有几个人对自己拥有
的生活现况感觉欣赏与赞叹,也少有几个人除了看见自己之外还看见其他的人和
事。我将回不出的书信放在桌上,走到窗口去站了一会儿,想到书信中一个一个
自找苦痛的生命,看见高楼下深夜的灯火,心中禁不住要问——难道在这片灯火
下的人群真的那么不快乐吗?好似书信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羡慕他人,每一个人都
以为自己的遭遇是人间最不幸的,每一个人都只强烈的抱怨自己的命运甚而怪责
社会与家庭,而极少极少在文字中对自己之所以形成今日的局面有所检讨和反省


    反正自己永远是对的,总而言之,社会和生命是对不起人的。存着这种心态
生活的人,是没有法子通信的,这很难,真的很难,要改也很难,如果自己不改
,他人也是没法进言的。

    其实,任何一份生命都有它生长的创痛与成长的过程,这些过程仿佛是种子
,在日后的生活中都会彰显出来,于是我们的生命便在这许多的历练中愈见成熟
;生命的成熟过程其实避免不了挣扎和伤感,而生命之美,却也是人间世人加以
赋形和圆全的,这十分主观,见仁见智,各有所得。可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抱怨
,这份在我看来极有价值的存活,便显不出来了。有人问过我,人生最重要的是
什么?脱口而出的回答是——智慧。后来想了想,觉得不太周全,难道除了智慧
之外,快乐不重要吗?真诚不重要吗?金钱不重要吗?爱不重要吗?自由不重要
吗?勇气呢?健康呢?家庭呢?友谊和了解呢?难道这些都不重要?我又告诉自
己,这一切,其实都已被智慧所涵盖,在智慧的大前提下,其他的东西应该自然
而然随之而来的。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计谋之一。如果我们对目前
生命的局面不能满意,而且已经尽力而为了,仍然不成,那么为什么不由这一个
局面中跨出来,再去开发一个更新的局面呢?许多人说:“我不能。”这句话没
有道理。你能,如果你下决心去做,你能的,问题是没有决心就真的不能了。当
然,在有计划的开始一个新的局面时,知己知彼却是不可忽视的要素。没有能力
去摘月亮的时候,我们便去摘果子吧。不喜欢桔子可以去摘葡萄,不喜欢葡萄还
可以去种菜呢。这封信其实也是写给自己的,也是写给许许多多来信中对上司不
满、跟丈夫不和、向社会反抗、同父母争执、与同学处不来……这种种人生普通
现象抱怨的朋友们。

    让我们彼此共勉,期许自我的生命得到接近完美的展现,尽可能减少缺陷的
心情,在心灵上脱离一层又一层的束缚,使得生命达到某种程度的自由,而这种
自由并不是白白便能得来的,如果我们不提升——或说返璞归真,不痛下决心去
调整局面,一切都是枉然。圣经上说智慧,佛经上也说智慧,我多么愿意自己是
一个追求真光的勇者,不怨怪客观环境的一切,尽力将生命的舵交给智慧之星的
引导,航向无边无涯的广阔人生。

    亲爱的朋友,包涵吧!尊重吧!这里面包括了对自己的那一份看重。偶尔抱
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是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
,便是不聪明的人了。西班牙有一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
”我很喜欢这句话,所以即使要哭,也只在下午小哭一下,夜间要去看星,是没
有时间哭的。再说,我还要去采果子呢。

    许多来信,在这里做一个总回,同样性质的信,便不再另回了。敬祝安康

    三毛上
 

回复

写给“泪笑三年”的少年

    亲爱的好孩子:你的来信和文章收到很久了,去年夏天你正初中毕业,今年
,一个高一的学生,不知已经进入了哪一所学校就读?你的来信是正当考上高中
时写的,对不对?当然,陈姐姐(谢谢你对我的称呼)一定承诺你,不将文章与
来信公开发表,也不提你的名字。可是这一篇文章写得太动人了,写出了许许多
多少年人心中的苦痛、挣扎、反抗与追寻,更写出了一个少年人对整个人生期许
的无能为力与焦急。这样多的来信中,是你,好孩子,将这份共有的少年情怀表
达得最真切。

    你不寂寞

    大约已是半年过去了,我仍然不能从你的来信中完全释放出来,这也是因此
没敢立即提笔给你回信的原因,因为盼望自己的情绪不要因这样一封长信而混乱
,甚而与你同哭同笑,忘了在泪笑之外尚应当整理的一些观念。事实上,在这半
年内,你内心强烈的哭声,令我失眠了一次又一次。孩子,你不寂寞,陈姐姐看
见了你,在这个世界上,你不是没有人了解的。如果,你肯将内心的苦闷,不只
说给陈姐姐一个人听,相信你会有另外三五个朋友,而你,却是不肯说的,是不
是?父母也是苦的

    许多时候,做家长的人,因为本身担当着许多人生的艰辛和责任,这种生活
,并不全然完美,而又不得不承受下去,他们是伟大的!因为做父母的,从孩子
一出生,便成了爱的囚犯,而且这种父母囚犯,是终生的,不能因病外保,也没
有假释可言。亲爱的孩子,不要生气陈姐姐好似又在替父母讲话,请你看下去好
吗?也因为为人父母的艰难,父母们常常会忘了一点点小事情,那便是——孩子
对人生的选择尚在迷茫时期,孩子并不一定同意父母用在他们身上付出的关爱方
式,更别说强迫读书了。答案不是立即来的

    因为我们受了教育,便懂得了进一步的思考,有了思考,问题必然也同时增
多,问题多了,一旦想求“即刻的答案”,便会生消极甚而完全灰色的人生观。
而你,我亲爱的小弟弟,你去打架了,打了又打,哭了又哭,叫了又叫,只因为
这一切的人生,没有给你“立即、满意的答案”。可是,孩子,陈姐姐跟你的家
长和老师们一样的忧心呢,你说世上没有人爱你,真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爱你吗?
少年真重要

    少年,是人生的一个时期,在这一个过程里,不只因为我们思想不再天真,
同时我们的生理状况,也为着未来的成长在做极大的预备工作,这是内外两种改
变的交织,是不很容易度过而又极重要的一个时期。有的少年,在度过这几年的
时光里,非常艰难;有些少年,稍稍平和些,这和生理有着必然的关系,而又不
能只以人生哲学或思想来说服平衡这种现象,更不能以为责骂或处罚便是唯一的
方法。很可惜,一般的父母大半用了令孩子反感的教育手段,虽然那是出于爱。


    可贵的迷茫

    你写的是《泪笑三年》,而从你这么诚挚的心声里,我没有看见笑,只看见
黑暗中一次又一次不受了解的呐喊和眼泪。孩子,人生最可贵的事情,在我看来
,便是少年的迷茫。迷茫“生”的问题,迷茫生的追寻,迷茫生的痛苦。“迷茫
”表示你在思考,表示你不人云亦云,这是极好的第一步,为什么却认为自己是
一个坏孩子呢?别人说你是坏孩子,难道你便相信了?你做给他们看,你不坏。


    也曾有一个少年

    跟你讲一个故事。也曾经有过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因为对人生找不到答案,
在一个台风之夜割腕自杀。当然,她被救了,手上缝了二十八针,这些针痕,至
今留在她的左手上,一生都不能消去。她不只试了一次要放弃生命,她的一生中
试过三次,在二十六岁以前。留下的是两个疤痕和至今救不回来的胃病。现在,
这个少年已经长大了,她也会思想那些过去的日子,她也不只在少年时受过挫折
,可是,而今的她,一个仍然觉得年轻的女人,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庭,没有固
定的居所,没有太多的朋友,没有什么人了解他,也没有足够一生吃用不愁的金
钱,没有子女,没有时间,没有太完美的健康……。可是,她是快乐的,安详的
,明朗的,而且不找人去打架。这一切,不是她有多么聪明换来的,这一切是一
个奇迹,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公公平平得到的奇迹,那便是时间。这个故事的
主人,你是看过她的,请你用想象力去想一下,她也会是一个如你一般的少年,
这条路,她也走过的,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要什么

    孩子,你说,联考的压力是一种魔鬼,它逼了你三年,而今仍有另外一个三
年的鬼要逼你。孩子,你真会用字,用得好,可见你表达的能力强于打架。可是
,为什么又去打呢?为什么不写呢?每天需十分钟,把内心的挣扎,诚诚实实的
写出来,然后,将它锁在抽屉里,不给任何人看。如果你真正那么不喜欢书本,
安静下来,找一个好天气,在清晨的校园里——不要在夜间,慢慢的吹吹口哨,
静静的了解一下自己,问问自己,问问我这一生,对什么样的事情感兴趣?我有
什么别人不及的天赋和潜能?我有什么长处?我有什么短处?如果那么厌恶上学
,那么去选一门感兴趣的手艺是不是也行得通?如果仍想上大学,那么便不要再
挣扎,静心看书,去挤那个窄门。万一进了大学,则要做一个认真的学生,而不
是混文凭的那种人。安 静

    孩子,不要急,不要再头破血流的度过少年期,请你安静你的心,不要再哭
,不乐观也不悲观,轻轻的问一问自己,你的一生做那一种工作最使你愉快胜任
。不要去管那些功利主义社会下人们对职业贵贱的价值观,管你自己的心,如果
你觉得做一个一般人看来卑微的职业,而内心快乐,那么便一步一步去实行吧!
在我的观念中,工作只有不同,没有贵贱。我也哭过少年

    亲爱的孩子,在我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我跟自己父母的相处也是不很融洽的
,我的师长们因为要照顾的太多,对我也不能付出全部的关心与爱,我也曾如你
一般的哭了许多年。可是现在我长大了,我明白了一些少年时代不太清楚的事情
,也学会了包容和感激,虽然我的父母仍然当我是小孩子一样的管束,可是我不
反抗他们了,因为生命来自父母,养育之恩无法回报,“孝子爱日”这句话的意
思也慢慢懂了。我们多活一天,与父母的相处便少了一天,这么想,是不是每一
天的日子都是珍爱的呢?不再跟你讲这种话了,你要反感的,让时间来对你讲这
些感受吧,时间会给你一切的答案。孩子,不要太急,不要急,慢慢的活,人生
比较长。

    我是有用的人

    现在你是个高中生了,请你答应陈姐姐,每天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好孩子
,一个有用的人,我不担忧明天的日子,可是今天的一日,我要尽可能做得完美
。我要常常微笑,真心的笑,我也可能哭,可是不为挫折而哭,我只为了伤害他
人之后的羞愧而哭。我要静听内心的声音,看看自己是一块什么样的材料,便用
来做什么样的东西——而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我是你的朋友

    不要忘了,亲爱的少年,我是你的朋友。世上有许多陈姐姐,不是只有我一
个。跟你同年龄的少年做做朋友也是很好的,他们不是看轻你,是你太敏感,老
要动不动便去打人,别人当然怕你了。介绍你看一本书好不好,书名叫做《小王
子》,是法国飞行家ANTOINE DE SAINT-EXUPERY写的
一本绝对不枯燥的好书。有中译本,而且译得很好,你去找来看一看好吗?太多
的话想跟你讲,可是窗外的阳光那么明亮又美好,我想最好放开这些内心深渊的
对话,去享受十五分钟只晒太阳的初春。你看,人生并不是那么完全是痛苦的,
看完这封信,你也去晒十分钟的太阳好吗?阳光真美,是不是?祝你快乐陈姐姐
 

回复

后  记

    前两年多,我刚从远地做了一场长长的旅行回来。为着说说远方的故事,去
了台中。

    也就是在台中那一场公开谈话结束之后,“明道文艺社”的社长,老友陈宪
仁兄邀我次日清晨去一趟设在台中县乌日乡的明道高级中学,说校长汪广平先生
很喜欢我去参加学校的升旗典礼,如果能够去一趟,是十分欢迎的。汪校长自然
是早已认识的长辈。当时,立即就答应了,可是为着早起这桩事情,担了一夜的
心,深怕睡了就醒不来,所以没有敢睡,一直等着天亮。

    生平怕的事情不多,可是最怕学校和老师。这和我当年是个逃学生当然有着
不可分隔的心理因素。

    明道中学是台湾中部著名的好学校,去了更心虚。升国旗,唱国歌,面对着
那大操场上的师长和同学,我都站得正正的,动都不敢动。就是身上那条蓝布裤
子看上去不合校规,弄得十分不自在,而那次去台中,没有带裙子。

    升完了旗,汪校长笑眯眯的突然点到我的名字,说请上台去讲十分钟的话。
当时,我没法逃掉,吓得很厉害,因为校长怎么上千百人都不点名,光就点了我
——而且笑笑的。

    只有一步一步上去了,心里一直想古时的曹植,曹植走了七步路出来了一首
诗,那么我走了几步可以上台去讲十分钟的话?那么多精明的老师都在看着我,
笑笑的。

    就说了,说五分钟话送给女生,另外五分钟给男生。十分钟整,下台鞠躬。
说完,校长请同学们乖乖回教室去上课——好孩子的一天开始了。又说,要同学
跟三毛姐姐道个早安加再见吧!

    才说呢,一刹间,男生的帽子哗一下丢上了天空,朝阳下蓝天里,就看见一
群飞鸽似的帽子漫天翻舞,夹着女生的尖叫——就在校长和老师们的面前。

    当时,嗳!我笑湿了眼眶——为着这不同的一个时代和少年。在我的时代里
,哪有这种师生的场面?

    以后,想起乌日乡,总看见听见晴空里那些帽子在尖叫。

    后来,宪仁兄问我给不给明道的弟弟妹妹们写些东西?我猛点头,说:“写
好了!当然写!”

    《明道文艺》是一份极好的刊物,这许多年来,坚守着明确的方向默默耕耘
。它不只是一份最好的学校刊物,也是社会上一股难得的清流,校外订阅的人也
是极多。

    就这么,“三毛信箱”,因为个人深喜《明道文艺》的风格,也就一期一期
的写了下来。

    感谢宪仁兄的鼓励,使得一向最懒于回信的我,回出了一些比较具有建设性
的读者来信。

    其实,回信之后,受善最多的人,可能还是我自己。藉着读者朋友的来信,
看见了本身的不足和缺点,这些信件,是一面又一面明镜,擦拂了我朦胧的内心
。这份收获,是读者给予的,谢谢来信共勉。
 
11  /  15  页   «89101112131415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